朴瑌

朴瑌,朝鮮王朝世宗年間的文人、音樂家。

基本介紹

  • 本名:朴瑌
  • :坦夫
  • :蘭溪
  •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初名然,字坦夫,號蘭溪。原籍密陽。1405年文科及第。歷任集賢殿校理、持平、文學。世宗繼位後,任樂學別坐,掌管音樂事務。鑒於當時調律不全,上疏建議整理與創作。獲準後,積極從事調律的整理曲調的創作。他自製12律管,讓所有樂器以此為準調整音律,以便用正確的音律演奏,並整理了各種樂譜,出刊了新樂譜。參與讚頌朝鮮朝國王業績的《定大業》、《保太平》、《與民樂》等曲的創作,並於1427年創製12枚編磬和其他樂器。後又上書,建議廢除用於宮中宴樂的鄉樂,使用雅樂,全面改革了宮中音樂。尤其善於演奏笛子,故與高句麗的王山嶽、新羅的于勒一起被譽為“三大樂聖”。1431年與南汲、鄭稂等以雅樂改革宮廷音樂。1433年因遭彈劾,被革職,但仍從事雅樂的研究。後被啟用,1445年任聖節使赴明朝,回國後升任藝文館大提學。1453年癸酉靖難,其子被處死,因朴堧是三朝元老,免死,革職回鄉。他對整頓朝鮮朝初期的音樂,使音樂理論系統化方面卓有成就,對朝鮮音樂的發展有重大貢獻。他對文學方面也很有影響,隨著新樂器的製作,也進行了歌詞的修改工作,如《覲天庭》等。由於他的影響,“會禮文武樂章”的創作也蓬勃開展。著書有《蘭溪遺稿》、《家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