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效應

朱諾效應,2008年,位於麻薩諸塞州東北角格洛斯特市的一所高中有17位未滿16歲的少女懷孕,《時代周刊》將之稱為“朱諾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諾效應
  • 外文名:Juno effect
  • 時間:2008年
  • 地點:美國、麻薩諸塞州、格洛斯特市
《時代》中的這篇文章表示,部分成年人簡單地將這一統計數字視為一個偶然的異常現象(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另一些人則指責《朱諾》、《一夜大肚》一類電影美化了未成年人懷孕這一過程而淡化了問題的嚴重性。如明尼蘇達州一所大學的青少年心理學教授克里斯蒂爾·米勒就表示,“朱諾效應”正是媒體美化懷孕,並且將之描繪為可以解決過去一切問題的體現。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前夕,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聯邦國會參議員約翰·麥凱恩選擇阿拉斯加州州長莎拉·佩林作為其競選搭檔。2008年9月,媒體批露莎拉年僅17歲的女兒布里斯托(Bristol)已懷有身孕,新聞報導及之後的社論中,將布里斯托·佩林(BristolPalin)的懷孕視為由《朱諾》引發的最後一場針對未成年少女懷孕問題的爭論,保守派評論家還將布里斯托懷孕與電影中的情節進行聯繫比較。注意到這一點後,《新共和》文學編輯里昂·韋斯蒂爾表示:“共和黨人老想找個新的問題來說三道四,現在他們找到一個啦:‘朱諾在朱諾’!(前一個朱諾指Juno,電影及其女主角的名字;後一個朱諾則是指Juneau,阿拉斯加州的首府)”福克斯新聞的羅傑·弗里德曼(RogerFriedman)則表示納悶兒:“《朱諾》既一度違反了保守派的價值觀,又有站在其角度為之平反和辯護。現在的問題在於,公眾究竟是會像電影中對待朱諾那樣來善待布里斯托·佩林,還是會因為怪責她懷了孕而拒絕給予她理解和幫助?”
傑森·貝特曼為影片受到的指責感到不平。他說:“不幸的是,我們已經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著這么一些人,他們會因為自己感覺別人所聽的搖滾樂及其歌詞是垃圾而殺人。你看,要是你打算要把自己的行為歸罪於某部電影或是某首歌曲的話,無論它們是好是壞,我都認為你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來影響你自己的生活,我認為人們也應該要從其它的方面來尋找自己生活的重心和方向,比如說父母、教師、朋友等。這樣或許對你的人生更有利。”
Salon.com網站的艾米·本弗爾(AmyBenfer)在2010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公布的統計數據,2007-2008年間,全國未成年女性懷孕率實際上降低了兩個百分點,這意味著“2005-2006年間未成年少女懷孕率的輕微上揚很可能只是個別現象,而並不像有些人宣揚的那樣是由流行文化帶來的多么令人髮指的不良趨勢”,並且如果真有個什麼“朱諾效應”,這種效應也只會降低而非提高(未成年少女)懷孕率。她批評這一理論的支持者似乎相信未成年人“不知何故就會突然失去辨明是非的能力,而沒有意識到(電影中)那個女孩的特殊情況,先入為主地做出判斷將兩件事情聯繫起來。”並且“通過對懷孕少女問題的討論,特別是大膽地(將討論角度)普通化甚至討喜化,來製造一種懷上孩子的孩子會越來越多的氛圍。”她總結道:“對未成年父母的描寫並不一定就會‘美化’他們,至多只會讓他們(的形象)更人性化,更親切。你知道,只要一個人開始真正了解另一個人時就會有這樣的感覺。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堅定地認為,真實地描繪這極少數懷孕少女的生活並不一定會導致其他(同齡少女)的效仿,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應該如何幫助她們,而不是做無謂的擔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