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蘊山

朱蘊山

朱蘊山(1887—1981),安徽六安人。早年考入安徽巡警學堂參加光復會,進行反清活動,曾參與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事件。是著名的中國政治活動家,傑出的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革命的堅強戰士,參與籌建農工黨,是民革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蘊山
  • 別名:朱汶山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六安
  • 出生日期:1887年
  • 逝世日期:1981年
人物生平,個人著述,成就榮譽,相關紀念館,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朱蘊山到安慶,考入安徽巡警學堂。徐錫麟很賞識這個思想激進的學生,介紹他加入光復會。朱蘊山則對徐錫麟誓死反清的愛國熱情非常敬仰。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7 月6 日,徐錫麟率眾舉事,在巡警學堂畢業典禮上當場擊中安徽巡撫恩銘。隨後,朱蘊山等人緊隨徐錫麟進占安慶軍械所,終因彈盡勢孤,與圍攻軍械所的清軍激戰四、五小時之後,朱蘊山同徐錫麟一起被捕。次日,徐錫麟英勇就義,朱蘊山被押至刑場陪斬。徐錫麟在刑場上矢志不移,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使他受到強烈的震動,決心完成烈士未競事業。9 月,朱蘊山獲釋並被驅逐回鄉。是年冬天,重返安慶。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加入同盟會,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11 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勝利後,朱蘊山回六安、霍山、舒城一帶宣傳革命,招募青年,組織青年軍,這是當時保衛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的一支生力軍。不久,袁世凱竊踞民國臨時大總統,掀起一股復辟逆流後又強姦民意,公然稱帝,激發了全國人民的討袁鬥爭。
1916 年(民國5 年),朱蘊山與段瑞蘭、楊允中、沈子修等密謀在安慶組織武裝起義反袁,組織安徽討袁第一軍,成立討袁臨時軍政府,聲援雲南蔡鍔討袁義舉。不料事泄,袁世凱心腹倪嗣沖密令緝拿革命黨人。為了掩護同志,朱蘊山再度被捕入獄,直到袁世凱在全國一片討袁聲中斃命,朱蘊山才重新獲得自由。
1917年(民國6 年)2 月,朱蘊山秘密來到蕪湖,參加當地的新文化運動,並積極進行反對安徽軍閥倪嗣沖的鬥爭。同年6 月初,朱蘊山到上海,會見同鄉好友,商量反倪對策。親自撰寫《燃犀錄》(又名《倪嗣沖禍皖記》),列舉倪嗣沖的種種罪行。他將《燃犀錄》油印了100 多份,分寄京、津、滬、漢同鄉會,呼籲他們團結一致,救鄉救皖。9 月間,朱蘊山赴北京,訪問陳獨秀、胡適等人,商談反對倪嗣沖“安武軍”問題,得到他們的贊同和支持。為了迎接孫中山北伐,朱蘊山離京南下,於11 月初回到安慶,會見法專校長光明甫等人。大家決定由朱蘊山回六安籌建省立第三甲種農業學校,以此為宣傳革命,教育青年,組織民眾的陣地。民國8 年春天,第三甲種農校正式開學,學校聘請錢杏邨(1912 年)(阿英)等一批思想進步、學問淵博的教員任教,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影響日益擴大。
1919年,北京爆發“五四”運動的訊息傳來後,朱蘊山等人當即組織學生於5 月7 日走上街頭,示威遊行,抵制日貨,聲援北京的學生運動。他還不斷地把《資本論入門》、《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等書刊介紹給進步學生。後來,該校有不少優秀學生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創建皖西革命根據地和工農紅軍的骨幹,這都是朱蘊山精心培育的結果。
1921年(民國10 年)初,軍閥倪嗣沖及其侄兒倪道烺把持省議會第三屆選舉,他們賄選議員,安插親信,削減教育經費,鎮壓學生運動,屠殺革命學生。為了反對封建軍閥的反動統治,朱蘊山先是在六安出色地組織領導了“學生監視選舉團”的工作,接著應劉希平電邀,赴省城安慶,聯合李光炯、光明甫等創辦《評議報》,並出任主筆。在反對賄選、“六二學潮”、驅逐省長李兆珍等運動中,朱蘊山不僅領導和組織了愛國學生鬥爭,而且他所主辦的《評議報》,在揭露賄選醜聞,挾擊軍閥統治,推動反帝反封建鬥爭深入發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宣傳作用。
1922年(民國11 年),北京政府派張勛舊部張文生督皖。張文生和倪氏軍閥實為一丘之貉。於是,朱聯合史恕卿等社會名流發起了“廢督裁兵”運動,迫使北京政府答應裁減駐皖部隊,調走了張文生。這一年8 月,朱蘊山還在上海拜謁孫中山先生,參與醞釀改組國民黨的計畫。
1924年(民國13 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從此開始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朱蘊山作為安徽國民黨左派的領導人,他衷心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與中國共產黨真誠合作,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26年(民國15 年)1 月,朱蘊山以中央特邀代表身份在廣州出席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期間,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2 月,根據國民黨中央的決定,在安慶成立包括共產黨員參加的國民黨左派臨時省黨部,朱蘊山和光明甫、周松圃任常務委員。隨後,在朱蘊山等人的支持下,安徽國民黨左派各級組織也相繼成立,有組織地開展了反對國民黨右派—— 西山會議派,支持北伐戰爭的鬥爭。
1927年(民國16 年)1 月,為了配合北伐軍,朱蘊山和沈子修一起回六安,準備一舉發動六(安)霍(山)武裝起義,不幸失敗,起義未成。同年春,正當北伐節節勝利之際,蔣介石在安慶親自策劃了震驚全國的“三· 二三”事件,其間,蔣介石曾約朱蘊山談話,企圖拉攏,但遭到朱的嚴詞拒絕。4 月12 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安徽的國民黨右派也在安慶開始“四·一六清黨”,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革命民眾。面對白色恐怖,以朱蘊山為首的國民黨左派一部分轉入地下,大部分轉赴武漢,繼續召開國民黨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執行委員新增加章伯鈞等10 餘人,朱蘊山繼續當選為常務委員。7 月,武漢汪精衛國民政府公開背叛革命,朱蘊山不顧通緝和追捕毅然來到南昌,同周恩來見了面,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南昌起義,並被選為革命委員會委員。起義受挫後,他對革命前途充滿憂慮,特別是民國20 年張國燾在蘇區搞肅反擴大化,迫使他痛苦地脫離了共產黨。
但是,朱蘊山從沒有停止過革命活動,仍追隨民主革命的潮流,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活動。
在“一·二八”上海淞滬抗戰(1932 年),福建政變(1933 年)和組織“中華民族革命大同盟”(1934 年)等活動中,朱蘊山不顧妻子病亡的悲傷、胃嚴重出血的痛苦,四處奔波,做了大量的工作。民國25 年至民國26 年4 月,朱蘊山三上太原,還曾攜帶毛澤東的親筆信函,與閻錫山會晤,對山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1937年(民國26 年)7 月,抗日戰爭爆發,朱蘊山即赴前線慰問將士,後又輾轉回到南京,找到中共辦事處,會見董必武、葉劍英。董、葉贊成朱蘊山回安徽,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國工作的想法。次年2 月,朱蘊山會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李宗仁接受迅速組織安徽民眾動員委員會的建議並請朱蘊山參與籌建工作。於是,朱蘊山邀集皖籍著名人士沈子修,光明甫、常恆芳等,積極籌備成立動委會。民國27 年2 月,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在六安宣布成立,李宗仁兼任主任委員,朱蘊山任總務部長。後由朱蘊山擔任秘書室秘書,統管全盤工作。動委會包括黨政軍民、工農商學、士紳名流,各個階層的人士都有,但其中的骨幹分子大部分是中共地下黨員或進步人士。動委會是一個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朱蘊山等幾位動委會的領導人與中共密切合作,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提高了民眾抗日救國的熱情,使安徽的抗日救亡運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1938年(民國27 年)6 月,朱蘊山赴武漢,見到了周恩來、董必武、林伯渠等人,向中共領導請示工作。民國28 年1 月,蔣介石提出《限制異黨活動辦法》,民國安徽省政府執行防共、排共政策,CC 派及軍統特務竭力破壞動委會工作的大好局面。朱蘊山對此非常氣憤,於同年4 月辭去省動委會的職務,前往重慶。途中,他曾去襄陽會晤李宗仁,希望李宗仁堅持團結抗日,掩護安徽動委會中的革命進步力量。到達重慶後,朱蘊山在周恩來、董必武等中共領導人的關懷和支持下,奔波於川、康、滇、桂、湘等省,堅決反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在聯絡各界民主人士,組建民盟,走訪張瀾、劉文輝、龍雲等國民黨西南軍政委員,促進他們聯合抗日等方面,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民國31 年6 月,朱蘊山還曾受周恩來的委託,到達柳州通過李濟深和張發奎,保釋了越南胡志明免受蔣介石特務的監視和暗害,使其訓練越南抗日救國幹部的工作得以繼續進行。
抗日戰爭勝利後,朱蘊山於1946年(民國35 年)6 月出川飛抵南京,不久,到上海與李濟深等人積極進行籌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工作。這時,面對蔣介石單方面撕毀和平協定,發動反革命內戰,並在國統區迫害愛國人士的嚴峻形勢,朱蘊山和李濟深等相繼轉去香港。為了繼續開展民主反蔣運動,朱蘊山去香港之前,到南京梅園新村拜謁董必武。董必武對他說:“現在你個人所做的工作和黨內要求一樣,可多幫助任潮先生(即李濟深)及其他民主派同志分頭努力。”抵港後,朱蘊山多次和李濟深商量,又分別拜會何香凝、蔡廷鍇等人,並取得中共華南分局的支持與幫助,以便儘快把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組建起來。到民國36 年秋,“民革”籌備工作已基本結束,李濟深、何香凝聯名寫信給當時在滬、寧的譚平山、柳亞子、陳銘樞等人,促請他們迅即來港,共商創建民革。
1948年(民國37 年)1 月1 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宣告成立,大會通過的宣言提出與中共合作,推翻蔣介石賣國政權,實現中國的獨立、民主與和平。朱蘊山被推舉為中央常委兼組織部長並代理政治委員會主任一職。不久,中共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民主人士分批進入解放區,共商國是,做好召開新政協的準備工作。同 年12 月,遵照周恩來的指示,朱蘊山和李濟深等21 人乘船秘密離港到大連,進入東北解放區。接著,朱蘊山和李濟深等55 人發表聲明,熱烈擁護中共主張,同時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工作,討論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問題。
1949年(民國38 年)3 月,朱蘊山奉毛澤東、周恩來委派與劉仲容等4 人秘密飛抵南京,向李宗仁、白崇禧傳達中共中央關於和談的意見,同時做其他國民黨元老的工作。9 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被選為全國委員會委員。
1949 年10 月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朱蘊山雖已年過花甲,但仍不辭辛苦,先後出任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民革中央主席等職務,為團結廣大海內外愛國人士,建設社會主義,推進第三次國共合作貢獻力量。
在“文化大革命”中,朱蘊山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他始終堅信黨,堅信烏雲遮不住太陽。1976 年10 月,得知“四人幫”倒台,朱蘊山填詞《浪淘沙》一首,抒發欣喜若狂之情,歡呼歷史新時期的到來。1980 年,朱蘊山不顧年老體衰,疾病纏身,整理出版《朱蘊山紀事詩詞選》,並自序。
1981 年,朱蘊山因病逝世,享年94 歲。

個人著述

著有《朱蘊山紀事詩詞選》

成就榮譽

1908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主辦《平議報》。
1926年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曾籌組國民黨安徽省黨部,並任常委。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通電反蔣,被國民黨開除黨籍,並受通緝。同年參加南昌起義。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進行抗日救亡活動。
1936年任華北民族革命同盟主任。
1938年任安徽省民眾總動員委員會總務部部長、代主任。
1944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次年任民盟中央常委,並參與發起組織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任中央幹事。
1948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第一屆中央常委、組織部部長。
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建國後,歷任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委員,民革第二至四屆中央常委、第五屆中央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相關紀念館

位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東河口鎮,是“民革黨史教育基地”。
2013年7月19日上午8時,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東河口鎮,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主委夏濤,中共六安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雲飛,中共安徽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操建華等領導,共同為“民革黨史教育基地”——朱蘊山紀念館揭牌,並為朱蘊山銅像揭幕。東河口鎮數百名民眾自發聚集,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至此,朱蘊山紀念館正式落成開館。
成的朱蘊山紀念場館包括紀念館、紀念塔、講學堂等一系列標誌性建築。紀念館總用地面積5345平米,房屋建築面積580平米(不含輔助建築),將以實物、圖片和聲光電效果,展現朱蘊老的生平事跡,現館藏有朱蘊老生前所用、手跡、專著和相關史料、傳記等。

社會評價

1987年,97歲高齡的農工黨中央名譽主席季方撰文紀念朱蘊山逝世6周年,原文摘錄如下:
當年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成立時,我們都是鄧演達的忠實同志。鄧演達的主張是:中國不需要第三黨,要么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共產黨,要么是忠於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國民黨。蔣介石裹脅的那一批人不能代表國民黨,他是中山先生的叛徒,應該清除。所以鄧演達主張以國民黨的左派同志為核心、骨幹,繼續高舉孫中山的旗幟,去完成中山先生的未竟之業。朱蘊老是贊同鄧先生的主張的。鄧先生被捕後,他極力營救。鄧先生被難後,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上層分裂,朱蘊老因反對搞第三條路線而離開,即與李濟深、徐謙及十九路軍的高層搞聯合反蔣工作。後來在香港發起組織了民革。但他始終堅持的正是鄧先生的主張啊!為了實現這個主張,他真誠地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們終於在新中國成立時重逢了,都深深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並且超越鄧先生的遺願,這是足可告慰先烈的!
朱老一貫關心以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為前身的農工民主黨,即在“文革”中,民主黨派“靠邊站”,被造反派勒令停止辦公的情況下,朱蘊老擔心當年老人只剩他和我寥寥數人,有關歷史將來會湮沒不明,而於1971年2月1日至2日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我,詳述他所了解的民主革命階段中的這個片斷,至今捧讀,感慨萬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