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余心,平壤人,出生在牧師家庭,從小接受新學堂教育,1915年從平壤崇德國小畢業,1918年,在崇實中學讀三年級時去了日本,插班到東京青山學院中學部三年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耀燮
- 外文名:주요섭
- 出生日期:1902年11月
- 逝世日期:197年11月
- 職業:文學家
個人簡介,文學作品,擔任職務,名著,
個人簡介
朱耀燮주요섭(1902.11—1972.11)
韓國文學家。
1919年3.1運動爆發後,因仇恨日本人而回國。回國後因秘密發行《無窮花與少年會》,被判10個月的監禁。出獄後來到了中國蘇州,並進入安晟中學讀書,1921年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附屬中學,1927年於滬江大學教育系畢業。1928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生院攻讀教育心理學。1934年任北京輔仁大學教授,1943年因對日本侵略中國之舉態度不積極,被驅逐回國。解放後人出版社主編和《韓國時報》的主編,1953年任慶熙大學教授。
文學作品
朱耀燮很早就開始了文學創作活動。1921年在《每日新報》上發表《打碎的罈子》以後,陸續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發表了《廂房叔叔和媽媽》(1935)、《未完成》(1936)、《人力車夫》等40多篇短篇小說;《伸向彩雲(1923)》、《路(1938)》等4篇長篇小說;《金庾信(1947)》、《下了霜的岩石(1963)》等英文小說。
擔任職務
歷任國際筆會韓國分布事務局長(1954)、副委員長、委員長,第三十屆世界作家大會韓國代表(1959)、第三屆亞洲作家大會韓國代表(1970)、韓國文學翻譯協會會長(1972)。
名著
代表作《廂房叔叔和媽媽》描述的是媽媽和廂房叔叔相互之間萌發的愛慕之情。韓國小說史上,在細膩的情感表達上以及設立第一人稱身份的明確的觀察者視角等方面,這篇小說尚屬首例。
作者把這種俗套的情節通過六歲孩童純真無邪的目光展現給讀者,以孩童的感覺和觀察力捕捉隱藏在大人內心深處的隱秘的情感和對待這一情感時的猶豫、躊躇和煩惱,因為無法逾越世俗傳統的倫理觀念,媽媽最終還是割捨了自己的愛,天真爛漫的“我”則起著調節兩個大人之間心理距離的作用。讀者通過玉姬這一媒介透視了媽媽和叔叔之間的純潔愛情,在文章中本能的愛情需求升華為了人類所獨具的崇高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