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羅王朝

朱羅國(泰米爾語:சோழர் குலம், 寬式IPA:/'ʧoːɻə/),又名注輦印度半島古國,其地在今泰米爾納德邦。建立於公元前三世紀,滅亡於公元1279年的南印度王朝,國祚超過一千五百年。

注輦國最早起源於高韋里河(Kaveri)流域,以歐賴宇爾(Urayur)為國都。朱羅王朝的統治者們曾經征服印度半島南部,吞併斯里蘭卡,並占領了馬爾地夫,甚至還成功地入侵馬來群島的王國。

在公元1010年至1200年期間,注輦國領土南到馬爾地夫群島,最北到安得拉邦的達戈達瓦里河沿岸。

朱羅王朝在13世紀進入衰退,隨著潘地亞的崛起而最終滅亡。

強盛時,其國土面積等於:今整個南印度、今斯里蘭卡與馬爾地夫全部領土(概述圖中藍色部分)。其勢力範圍還及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絕大部分地區,緬甸部分地區(概述圖中粉紅色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羅國或注輦國
  • 外文名:Chola dynasty சோழப் பேரரசு
  • 所屬洲亞洲
  • 官方語言泰米爾語
  • 政治體制:君主制
  • 國家領袖:維闍耶洛耶·朱羅 Vijayalaya Chola
  • 主要民族泰米爾人
  • 主要宗教:濕婆派印度教
  • 國祚:超過一千五百年
  • 發展階段:建立:公元前三世紀
  • 上升:公元848年
  • 鼎盛:公元1030年
  • 滅亡:公元1279年
早期歷史,中世紀,晚期歷史,軍隊,軍隊組成,海軍,朱羅國王,

早期歷史

早在公元前,泰米爾人的朱羅王國就已經有了雛形。利用極佳的地理位置,他們享受著希臘化時代和海上絲綢之路開通所營造的時代紅利。其商人的海上足跡,甚至向東抵達嶺南海岸。
早期注輦的歷史來自泰米爾參淦(Sangam)文獻,兩位國王喀里佧剌(Karikalan)和克僧乾楠(Kocengannan)較有名。
7世紀初,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記》稱注輦為珠利耶國:“周二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土野空曠,藪澤荒蕪…城東南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曾於此處現大神通,說深妙法……城西不遠,有故伽藍。提婆菩薩與羅漢論議之處。”
朱羅王朝
滋養了朱羅的高韋里河
朱羅王朝是南印度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這個泰米爾人建立的王朝最早的文字記錄,可參考是阿育王孔雀帝國在公元前三世紀留下的銘文。作為三冕王(the Three Crowned Kings)之一,王朝一直統治著風俗各異的領土,直到公元十三世紀。
朱羅國的核心領土是高韋里河(Kaveri)肥沃的河谷。作為當地最大的水系,此河不僅供養著數個成熟社區,也是內陸航運的有力保障。朱羅依靠東來西往的船隊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朱羅人在公元九世紀下半葉到十三世紀初統治了一個面積廣大的地區。棟格珀德拉(Tungabhadra)南部被統一併維持了兩個多世紀的統治。

中世紀

9世紀中葉韋迦亞剌雅王/毗闍耶羅耶 (Vijayalaya 在位848年-871年)奮起,奪取坦賈武爾(Thanjavur),設為國都,建立注輦韋迦亞剌雅王朝。
朱羅王國的成功,首先還是得益於財富積累和技術進步。長期的海運轉手貿易,加上高韋里河谷的富庶農業,都讓君主得以有更多財富募集軍隊或收買對手。依靠早期內河水師的航運協助,規模劇增的軍隊也得以威脅更遠的區域。但朱羅人並不會直接取締原先的王室和貴族地位,反而加以籠絡轉化為自己的忠實藩屬。他們僅僅期望控制港口和寺廟體系,做到財富聚集和動員體系普及。
985年羅茶羅乍Raja Raja Chola I)登位,雄才大略,擴展注輦疆域,以強大海軍為基礎,控制西海岸的卡利卡特科欽奎隆等港口,征服哲羅及錫蘭北部,並揮師北上戰勝孟加拉的波羅王朝,占領恆河下游,在恆河三角洲建立新都恆伽孔達-朱羅普蘭。其版圖南至錫蘭,北達羯陵迦(Kalinga),統一南印度。羅茶羅乍還征服溜山國(馬爾地夫)。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注輦王羅茶羅乍遣使在泉州靠岸,對北宋朝貢。 宋元時期,注輦國和中國有交通。宋代嶺外代答》、《諸蕃志》各有專條。從中國前往注輦,可從泉州乘海舶,取道故臨,再轉搭小船可達注輦國;也可取道蒲甘前往。
巔峰時代,朱羅還討伐當代的印尼和馬來亞,攻打南洋歷史上的首個強權--三佛齊,隨後將勢力範圍又進一步擴張到緬甸和高棉海岸。拉金德拉·朱羅一世遠征孟加拉之戰
注輦都城有七重,城高七尺,第一、二城為民居,有環城水濠隔離。第三、四城為官府,第五、六城為王府,第七重為王宮。注輦國好戰,畜養戰象六萬,每頭戰象高七八尺,象背馱小屋,戰士用弓箭遠戰,和近距離用長矛格殺,戰士英勇善戰,視死如歸,戰勝者得到獎旗表功。 在公元1048年左右,朱羅王朝統治了1480萬個居民。

晚期歷史

(公元1070-1279年)
公元1070年,毗羅·拉金德拉·朱羅(Virarajendra Chola)的兒子阿迭·拉金德拉·朱羅(Athirajendra Chola)在內亂中被暗殺,庫羅通伽·朱羅(Kulothunga Chola)的兒子羅闍羅闍·納蘭德拉(Rajaraja Narendra)登上了王位,朱羅與東遮婁其王朝(Chalukya)合併,又稱遮婁其—朱羅王朝。朱羅王朝後期開始。
朱羅王朝的統治和領土完整,直到庫羅通伽·朱羅(Kulothunga Chola三世)之前都非常穩定。但到了1215年,在他的統治下朱羅王朝被1190年復國的潘地亞的摩羅伐摩·孫達羅(Maravarman Sundara Pandiyan II)所擊敗。隨後,朱羅王朝也失去控制了斯里蘭卡,被復興中的僧伽羅人趕走。
此後,南方的潘地亞實力逐漸增強,並最終導致朱羅王朝於公元1279年滅亡。當時的潘地亞國王是查太伐摩·孫達羅(Jatavarman Sundara)。

軍隊

在中世紀,朱羅王朝建立了一支組織度高、紀律性好的軍隊,在日後的擴張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和同期的其他印度軍隊不同,朱羅王朝的軍隊都受過專業的訓練,士氣高,有很強的尚武傳統。

軍隊組成

大軍團(Senais)
朱羅王朝的常備軍被組建成若干個Senais(以下稱大軍團),是朱羅軍隊當中最大的編制。每個大軍團的組成視乎其駐地和任務而定。在王朝的不同時期,大軍團的數量從1個到3個不等。
軍團(Thalam)
一個大軍團(Senai)被分為若干個軍團(Thalam),由一名將軍(Thalapathi)指揮。每個軍團在很多物資上實現自給,有自己的武器庫和相關的軍需品資源,軍團編制如下:
3個戰象團(Yanaipadai),每個團300-500頭大象
3個騎兵團(Kudhiraipadai),每個團500-1000騎
6個步兵團(Kaalaatpadai),各2000到3000名步兵
2個輔助團(Thalpadai),1000-2000步兵、500-1000騎,多用作後衛部隊,也曾作為游擊部隊使用。
2個衛生營(Marathuvarani),每個200-300名醫師,全部配馬
1-2個突擊團(Oosipadai ),人數不明
每個軍團共900-1500頭戰象、2500-5000騎兵、14000-22000步兵(不算突擊團)、400-600名醫師。
最大數目:1500頭戰象、5000騎、22000步兵、600醫師,總數約30000人(未算上突擊團)。
師(Ani)
一個軍團通常被劃分為三個師(Ani),編制如下:
1個戰象團
1個騎兵團
2個步兵團
2個輔助團

海軍

除了不能直接參與海戰的騎兵與大象,朱羅軍隊的步兵被大量分配給海軍擔任陸戰隊。印度本地特色的弓箭手,一直被其他文明公認為精銳力量,自然可以在戰船上提供優質火力。武士階層出生的重步兵,習慣以高質量的鐵劍為武器,並用盾牌擋住對手攻擊。至於專門被招募入伍的沿海珍珠採集者,也被要求在混戰中下水,破壞敵方的船錨等關鍵設定。他們甚至通過東來的阿拉伯人轉手,獲得了源自敘利亞地區的希臘火技術。這也讓他們在東方水域的戰鬥中,顯得無往不利。
雖然船隻的技術基礎沒有明顯長進,但步伐不大的升級還是讓朱羅艦隊能夠橫行一時。朱羅人在當時就已經將平底船航海發展到了極致,造出了可以搭載400名戰士的巨型戰艦。同時輔以專門用來兩翼包抄的快船和各類小艇,組成分工明確的大型艦隊。如果有貴胄隨軍督戰,也能搭乘更高規格的皇室遊艇。
朱羅王朝
出土的朱羅古船鐵錨

朱羅國王

迦厘迦羅 約100年-
中期朱羅
晚期朱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