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朱碧山銀槎(朱碧山銀槎)

元朱碧山銀槎

朱碧山銀槎一般指本詞條

元朱碧山銀槎是元代金銀器,全世界發現四件,一件藏北京故宮博物館(清宮舊藏);一件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一件為江蘇吳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收藏;還有一件,1860年英法聯軍入京火燒圓明園,銀槎杯被英國將軍畢多夫盜走,現為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收藏。

元朱碧山銀槎形如老樹權丫,腹空,周身作檜柏紋理,癭結錯落,枝權縱橫。槎上道人昂座,一手撫膝,一手撐於槎面。道冠雲履,長須寬袍,神態安然,作乘槎凌空雲遊狀。槎身刻有銘文。

元朱碧山銀槎有傳統繪畫與雕塑特點的工藝品,標誌著元代時期鑄銀工藝的技術高度與藝術水平,對於研究元代藝術發展的歷史有很大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朱碧山銀槎
  • 館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江蘇吳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 所屬年代:元代(1345年)
  • 文物類別:金銀器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製作技術,文物價值,文化寓意,社會評價,歷史記載,

文物歷史

元人陶宗儀《輟耕錄》記:“銀工之精於手藝,表表者有聲音,有朱碧山、謝君余、謝君和。”《香祖筆記》載:“元人所制銀槎最奇古,腹有文,曰至正壬寅,吳門朱華玉甫制。華玉號碧山。”《姑蘇志》記:“銀作出木瀆,元朱碧山蟹杯甚奇,其法不傳。”《乾隆吳縣誌》載:“朱碧山,木瀆銀工,制蟹杯,甚奇。”元朱碧山銀槎尾後部刻楷書“至正乙酉,渭塘朱碧山造於東吳長春堂中子孫保之。”從以上這些史料中,可知朱碧山是元代銀器製造名家,此件文物出自他手,且製造時間為至正乙酉(1345年)。
元朱碧山銀槎全世界發現四件,一件藏北京故宮博物館(清宮舊藏);一件藏台北故宮博物館(此件銀槎原藏熱河承德避暑山莊,抗戰爆發前夕,國民政府為保護文物安全,將其與其他珍貴文物一起南遷,1947年又運往中國台灣);一件為江蘇吳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收藏(文革期間,出土於蘇州吳縣藏書公社社光大隊);還有一件,1860年英法聯軍入京火燒圓明園,銀槎杯被英國將軍畢多夫盜走,現為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

文物特徵

北京故宮博物館館藏
此件元朱碧山銀槎,高18厘米,長20厘米,白銀制。槎周身作檜柏紋理,形如老樹杈枒,屈曲之致,一道人斜坐槎上,道冠雲履,長須寬袍,雙目凝視手中書卷。
正面槎尾上刻“龍槎”二字,杯口下刻行楷“貯玉液而自暢,泛銀漢以凌虛。杜本題”十五字,槎下腹部刻楷書“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劉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二十字,槎尾後部刻楷書“至正乙酉,渭塘朱碧山造於東吳長春堂中子孫保之”二十一字,並篆書圖章“華玉”二字。
江蘇吳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收藏
元朱碧山銀槎
蘇州博物館館藏
此件元朱碧山銀槎,高11.4厘米,長22厘米,寬7.5厘米,用白銀製成。形如老樹權丫,腹空,周身作檜柏紋理,癭結錯落,枝權縱橫。槎上道人昂座,一手撫膝,一手撐於槎面。道冠雲履,長須寬袍,神態安然,作乘槎凌空雲遊狀。槎背面尾上刻:“至正乙酉朱碧山造”八個銘文。
台北故宮博物館館藏
此件元朱碧山銀槎,高15.2厘米,長19.8厘米,造型作枝幹杈枒的老樹,樹皮紋理清麗緻密。乘槎老者神態怡然安詳,抬頭凝望天際,面露會心的微笑,似乎回味著剛剛發生使他十分愉悅的情景。老者的頭巾和衣領隨風飄拂飛舉,顯示木槎在飛速行進。
老者坐於槎內,手持長石,石上刻有篆書“支機”兩字。槎底刻篆書“槎杯”和“至正乙酉年造”及“欲造銀河隔上闌,時人浪說貫銀灣,如何不覓天孫錦,止帶支機片石還”詩句,下鐫“碧山子”印。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館藏
此件元朱碧山銀槎造型較為誇張,銀槎的樹木凹凸崎嶇不平,張騫鼻孔寬大,坦胸露肚。
元朱碧山銀槎(朱碧山銀槎)
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館藏

製作技術

元朱碧山銀槎是白銀鑄成後,再施雕刻而成的,頭、手、雲履等部分是鑄成後接焊的,接焊處混然無跡。

文物價值

元朱碧山銀槎有傳統繪畫與雕塑特點的工藝品,標誌著元代時期鑄銀工藝的技術高度與藝術水平,對於研究元代藝術發展的歷史有很大意義。

文化寓意

元朱碧山銀槎的器形采源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傳說中天河與海是相通的。宋人周密《癸辛雜識·乘槎》中記載:“乘槎之事,自唐諸詩人以來,皆以為張騫,雖老圖杜用事不苟,亦不免有‘乘槎訊息近,無處問張騫’之句……張華《博物志》云:舊說天河與海通,有人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月至一處,有織女及丈夫飲牛……又王子年《拾遺記》云:堯時有巨槎浮丁西海,槎上有光若星月,槎浮四海,十二月周天,名貫月槎……已有此槎矣。”

社會評價

“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所藏的銀槎較為誇張,銀槎的樹木凹凸崎嶇不平,張奪鼻孔寬大,坦胸露肚,充滿浪漫放縱的氣息。事實上元代的繪畫與雕刻較為嚴謹保守,沒有這种放浪的作風。樹皮粗糙,大坑大洞的風格可見於十六世紀文徵明《虞山七星圖》及沈周《古柏圖》及吳偉的人物畫。因此筆者認為美國的銀槎應為明朝的仿製品。”(中國台灣·曾堉《談朱碧山的銀槎》
“曾堉在《談朱碧山的銀槎》一文中,僅肯定了現存台灣的一件銀援是朱碧山之作,其餘的三件及《金石素》著錄的一件圖像,一律都被否定了,把現在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的、原為圓明園所藏者,定為‘明朝的仿製品’;把現藏江蘇省吳縣文教局的一件定為‘明清時期的器物’;把原藏於紫禁城重華宮中的‘龍槎’竟定為‘乾隆年間的仿品’。我對於《談朱碧山的銀槎》一文中的上述結論、列舉的論據、對元代藝術作風的看法、對文物的研究和鑑定方法,都存在著不同的認識,認為有值得探計之處。”(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鄭珉中《關於朱碧山銀槎的辨偽問題——與台灣文物工作者曾堉商榷》
“第三件藏於原蘇州市吳縣文物管理處,系吳縣藏書鄉明代墓葬出土,有“至正乙酉朱碧山造”銘文,但從其外形特徵來看應為清乾隆年的偽品。”(《聯誼報》評,作者梅曉民

歷史記載

康熙六年(1667),朱彝尊在京城參加吏部右侍郎孫承澤的一次宴會時,主人拿出不少珍藏的酒具供大家觀賞,其中有一件銀制的槎杯使賓客們紛紛稱奇叫絕。朱彝尊發現,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原來是由嘉興藝人朱碧山的傑作,不禁欣喜寫下了《朱碧山銀槎歌孫少宰席上賦》的詩篇。詩中,朱彝尊對銀槎作了詳細的描述:造型作枝幹杈枒的老樹,仿佛歷經千年的風霜雨露侵蝕,樹皮崩剝軀幹衰殘,但仍傲岸於鬼斧神工般鏨刻的山崖之上。崖岩上點點苔紋,仿佛被長年積雨齧咬過後留下的斑斑漬痕。一老者長袖寬袍,禿頂少發,高踞坐於槎上,神態傲岸、洋洋自得,好象剛從天外歸來並經歷過一場難以忘懷的奇遇,還沉浸在一種幸福的回味之中。其形態被作者塑造得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竹垞先生感嘆地說:“吾鄉藝事多絕倫,奇巧不數古輸班。”但朱彝尊詩中所敘述的銀槎杯的人物造型,與現藏北京、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元朱碧山銀槎所塑刻人物神態不盡相同,應該是朱碧山的另外一件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