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無難

朱無難

朱無難,男,1920年2月23日生,湖南省長沙市人。1946年他在湘雅醫學院畢業後,任南京中央醫院內科住院醫師。1949年初,朱教授拒絕隨中央醫院分院遷往台灣,回到了長沙湘雅醫院工作。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朱教授主動參加了抗美援朝聯合醫療隊,救治志願軍傷病員。

2019年3月15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科教研室原主任、消化科首任主任朱無難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一時二十九分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9歲。朱無難教授遺體告別儀式於二〇一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周四)上午九時三十分在上海龍華殯儀館銀河廳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無難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0年2月23日
  • 逝世日期:2019年3月15日
  • 畢業院校:湘雅醫學院
  • 主要成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科教研室原主任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消化科首任主任
    著名消化病學專家
    著名醫學教育家
  • 出生地:湖南省長沙市
  • 性別:男
個人簡介,成果展示,

個人簡介

朱無難教授,我國著名消化病學專家、醫學教育家。
1953年7月,朱教授在哈爾濱醫大主辦的全國醫學院教師俄語進修班畢業後,擔負了湘雅醫學院教師俄文速成班教學工作,為該院的俄文啟蒙教育做出了貢獻。
1954年,朱教授被調到上海第一醫學院內科醫院(即現在的華山醫院)任主治醫師與講師。
1955年調到中山醫院任職,開始了長期的、卓有成效的肝病學及胃腸病的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他曾擔任中山醫院內科教研室副主任及消化科主任,並歷任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會常委及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消化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醫科大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榮譽教授。還擔任了《實用內科學》第5-10版編委。組織和編寫《內科學》教科書1-4版,《漢英醫學大詞典》編委,《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編委,《國外醫學消化分冊》副主編,《中華消化雜誌》副主編、編委、顧問,《中國內科年鑑》編委及顧問,《臨床肝膽病雜誌》名譽編委及《臨床雜誌》副主編、編委等職,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朱教授是亞洲太平洋地區國際肝病學會會員。先後到美國、日本、埃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會議和進行學術交流。幾十年來他熱愛黨、熱愛祖國,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工作勤懇、踏實,從不計較個人名利,他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朱教授具有廣泛的內科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對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造詣較深。
1958年,朱教授親自帶隊設點,參加市郊上海縣的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為以後開展血吸蟲性肝纖維化的臨床科研工作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1965年,朱教授被任命為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隊隊長,赴江西革命老區進行巡回醫療。他深知肝硬化腹水病人的痛苦。
70年代初,朱教授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腹水濃縮回輸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研究。不斷改進透析方法,提高腹水濃縮回輸療效,許多頑固性腹水的患者經過此項治療後,腹水消退,恢復了健康。

成果展示

在10餘年的一系列研究中,其中的《套用國產羥烷基澱粉透析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研究獲1982年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獎。近幾年來,他雖年邁,還為製造適合國情的腹水濃縮回輸機到處奔走。他擅長腹腔鏡檢查,60年代初撰寫的《肝癌的腹腔鏡檢查》一文為肝癌的診斷在形態學方法上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即使自己年事已高,他還上手術台手把手教青年醫師掌握腹腔鏡診斷技術。60年代初他還撰寫了《胃內照相臨床套用的初步報告》一文。70年代末,朱教授帶領他的研究生們開展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工作,成績喜人。其中的《肝病患者血漿內毒素測定及其臨床意義》獲衛生部科研成果乙等獎;《肝病患者血清羥脯氨酸和脯氨酸測定及其臨床意義》榮獲上醫大科技成果獎;《TFGβ1和IFN-α2b對Ito細胞Ⅰ、Ⅲ型前膠原及膠原酶mRNA表達的影響》獲中山醫院論文比賽一等獎。其他如《內毒素清除方法的研究》,《B型肝炎病毒患者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的檢測及其血清抑制因子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漿氨基測定,肝臟疾病中的內毒素檢測》,《PHA標記在胃癌診斷中的價值》,《多粘菌素B瓊脂糖層析清除體液中的內毒素》等研究論文,均屬國內首次報導。
朱教授在醫療和教學工作第一線辛勤五十餘載,他教思想、傳技術、作人梯、舉賢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優秀的中青年醫師。他為內科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實行總住院醫生制,制定低年住院醫師及高年住院醫師的培養計畫。他長期堅持三級查房制度,重視住院醫生和實習醫生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訓練,對下級醫師循循善誘,由淺入深,不厭其煩。他重視在校學生的教學工作,組成教學小組由專人負責,認真抓好教學秩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及臨床示教的效果。平時,朱教授為青年醫師做示範性講課,認真參加青年醫師的試講,並提出改進意見,使內科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自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以來,1986年成為博士研究生導師至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10名,朱教授對他們的要求向來嚴格,無論是選題、設計、實驗操作還是數據處理、論文撰寫,朱教授都層層把關,從不馬虎。他以自己治學嚴謹,工作認真的良好學風影響著他們,薰陶著他們,成為他們的嚴師良友。他的研究生多人已提前晉升高級技術職稱,其研究成果獲衛生部、國家科委或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和吳階平--保羅臨床醫學研究獎等。有的在全國或上海市消化病學會擔任領導職務委員,有的被評為全國青年醫學科技之星,衛生部“三育人”先進個人,有的被評為上海市十佳中青年醫師提名獎,有的已成為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還有的出國做科研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績,他們活躍在國內外的消化界,正在為我國醫學事業作貢獻。
朱教授醫德高尚、廉潔行醫、忠於職守。他作風嚴謹,對醫療技術精益求精,無論在日常醫療工作還是外出會診他都一絲不苟,認真負責。他虛心好學,不懂就學,決不裝懂。在已到近80歲的高齡仍精力充沛地活躍在醫療第一線,每周除看專家門診外,還到病房進行疑難病人查房,參加放射科讀片。他為人師表,誨人不倦,帶頭執行規章制度,各種會診及會議從不遲到,更不會無故缺席,為內科廣大醫護人員樹立了一個學習的榜樣。
朱教授精心治學,辛勤著述,多年來編寫和參與編寫論文90餘篇。
朱教授又是一位堅忍不拔、意志堅強的人。1974年在組織編寫三年制醫學院內科教材,執行“開門編書”的旅途中,遇車禍發生腦挫傷,雙小腿骨折,尿崩症,面臨死亡威脅。1994年又遇車禍,發生腦震盪及椎板骨折,身體康復後,他又回到醫院醫、教、研第一線,為人民健康事業繼續奉獻他的精力和才華。1986年還實現了他多年的願望,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充分體現了一個老醫學家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這些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