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漆木碗

朱漆木碗

朱漆木碗,新石器時代,食器,1978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口徑9.2-10.6厘 米,底徑7.2-7.6厘米,高5.7厘米,木胎,浙江省博物館藏。

它由一塊木頭镟挖而成,因壁厚而顯得較為笨拙。口部內收、腹線較深及圈足較高的造型,也透出了幾分古樸,口部的殘缺更標示出歲月的滄桑,幾條若隱若現的外壁腹線,使碗的整體造型呈瓜棱狀,又平添了幾許靈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漆木碗
  • 外文名:Vermilion lacquer wooden bowl
  • 尺寸:底徑7.2-7.6厘米,高5.7厘米
  • 出土地: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
主要價值,考古價值,美學價值,保存,溫度要求,濕度要求,保養維護,相關史料,髹漆器皿,出土地,

主要價值

考古價值

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分布於浙江寧(波)紹(興)平原東部的一種原始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文化之一。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大量木質文物表明,寧紹平原的先祖們有著十分發達的木器製作手工業。木器廣泛套用於建築、生產及日常生活領域。獨特的氣候和地質條件使這些幾千年前的木質器具保存下來,因此我們才有緣得見這件貌不驚人卻身價不凡的木碗。

美學價值

最早的塗漆製品此件木碗的價值在於,它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塗漆製品。碗的外壁有一層薄薄的朱紅色塗料,微見光澤。經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這種塗料系天然生漆。有人將此碗與長沙馬王堆漢墓所出漆皮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發現二者的性能十分接近,說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們的先民已將天然漆用於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因為從未入市,也沒有類似器物可比,價格無法估量。

保存

由於木器表面多有漆層,一旦表面有灰塵和污跡,切忌用鹼水、開水或酒精等擦拭,以免損壞漆面。為了使木器顏面如新,需要進行上蠟,上臘時要先將灰塵拂去,確保表面沒有污垢後再以棉布蘸蠟由點到面的推開,蠟層不宜過厚,以可以清晰見到木器紋理及蠟質平穩固定為止,上蠟的間隔應以半年為限,切忌上蠟過勤。

溫度要求

遠古器物收藏不易,尤其是這樣的重器,一般還是博物館收藏較多。由於髹了漆,這件普普通通的木碗才得以歷經數千年。但不論怎樣,木質的器物仍特別怕潮怕乾,因此在保存時得特別注意濕度適中。

濕度要求

對木器收藏影響最大的當屬木腐菌,它以木器細胞壁為養料,菌絲溶解細胞壁形成孔洞,最後細胞壁被徹底破壞,木器腐朽。通過對木器黴菌產生原因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木器在收藏過程中必須保證適宜的濕度,較為科學合理的濕度範圍為50%-60%,濕度的任何增高或降低,應有一個漸變的過程。這就要求它的周圍不能有水源蒸發,如水池、廚房等。木器在空氣中能吸收水分,也能放出水分,放出水分過多,會使木器收縮,造成木器變形。過於乾燥還會使木器翹裂解體。所以,木器收藏的環境要避免受熱不均,如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不要靠近採暖設備和對流的過堂風。除了黴菌對木器的收藏破壞之外,影響木器收藏的另一因素是蟲害。許多蛀木蟲將木器蛀空,使完好的木器組織在不知不覺中變為細粉,有朝一日木器化為烏有。一般來將,殺死蛀蟲的方法有蒸汽法、真空法、熏蒸法、噴射法和浸滲法。普通收藏者受條件所限,可以採用二硫化碳的不燃混合劑進行熏蒸滅蟲,其比例是1:4。也可以選用滴滴涕、五氯苯酚、氯萘或萘的金屬化合物注入蛀空之內。

保養維護

另外,大的木器收藏不要隨意搬動,實在需要搬動時要注意榫卯結構的保護。小件器物,特別是有雕刻的器物應以錦盒收藏為好。

相關史料

髹漆器皿

時代:新石器時代 材料:木、漆類別:漆器 規格:徑9.2~10.6厘米,高5.7厘米 收藏處:浙江省博物館
朱漆木碗
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髹漆器皿之一,出土於河姆渡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又被人們稱為彩陶時代,這件漆器的出土,可以證明當時人們所使用的器皿並不局限於陶器

出土地

河姆渡遺址是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餘姚羅江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會、浙江省博物館主持,進行了兩期發掘。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