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江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任職:北京同仁堂生產基地車間副主任
- 榮譽:北京市勞動模範
- 政治面貌:共產黨員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立足本職,刻苦鑽研,不斷學習,
個人簡介
朱江偉勤奮工作,銳意進取,勇於創新,始終工作在生產第一線。他身為車間黨支部書記,清醒地認識到“打鐵還須自身硬”,因此,他刻苦學習,努力成為支部的表率,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帶動人。為了提高職工的品牌意識,他對黨員、普通職工和分流轉崗人員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同仁堂品牌意識的宣傳教育活動,用身邊的生動事例教育、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使品牌、人才、發展意識在職工中被牢固地樹立起來。為了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職工隊伍,他始終把全員教育培訓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採取多種有效的形式積極開展工作。他編寫了車間各崗位技術操作教材和崗位設備實操考核標準,對職工學習技術,實現一崗多能,培養複合型職工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為了解決車間生產中的疑難問題,朱江偉成立技術革新小組,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人物事跡
立足本職
朱江偉一直在設備管理崗位上工作,曾任維修工、車間設備員、車間設備副主任等職。起初,他在工作中遇到機器出現故障,影響生產,心裡干著急卻沒有解決的辦法。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刻苦學習專業技術知識,掌握機械設備的原理,解決故障。為了深入了解機器構造,他經常在工人下班後,利用業餘時間,將機器一件件拆開,仔細觀察機器構造,認真做好紀錄,繪製構造圖,然後再精心進行組裝。有時一台機器要拆開好幾次,才能把機器原理搞清楚。雖然費時費力,方法笨了點,但一旦把機器構造搞清了,當機器出現了故障,從何處入手進行修理就順暢多了。經過不懈努力,他對自己所管的機器設備構造原理全部搞清,機器出了故障,能很快進行修理,沒有因為維修而耽誤生產。1996年,車間引進了一條德國製造的口服液自動生產線。自動生產線投入使用後,其中藥液供給系統成為突出問題,設備自身只有一個容積為8升的儲液罐。對於大生產來說,很不適應,生產速度慢,產量上不來。為解決這個問題,車間決定由朱江偉牽頭設計一套配液及藥液供給系統工程。這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程,工程設計實施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生產線效率能否得到提高,任務非常艱巨。經過調查摸索和艱苦努力,朱江偉終於設計出從配液、冷藏到灌裝的操作方案。施工期間,為不影響生產,只有利用雙休日進行。連續兩個多月,朱江偉沒有休息,為了保證工程任務按時完成,他寸步不離現場。改造完成後,一排1000升的儲液罐代替了成堆的塑膠桶,冷庫邊一個800升的藥液罐,徹底解決了自動生產線的藥液供給系統問題。該次改造,只用了少量資金,生產能力大大提高,工人勞動強度也大大降低。因而,該項工程獲得了北京市技改獎。
刻苦鑽研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使設備保持在最佳狀態,使其能夠發揮最大效益,是朱江偉在設備管理中經常思考的問題。為此,他努力提高設備性能,大膽改進設備,使其達到效益最大化。他通過調查研究,不斷實踐,克服了一系列困難,對一些設備實施了技術改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朱江偉擔任課題攻關組組長後,經過認真分析和現場觀察,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經過反覆研究論證後,重新設計了噴碼機的下料機構和輸送系統。改造完成後經生產現場的實際使用,在沒有增加操作工人的前提下,現噴碼機的生產效率由原來的8萬瓶/班,提高到了12萬瓶/班以上,效率提高了50%以上,由於改造後的機構合理,運轉平穩,故障率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並沒有加大,改造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效果比較理想。
不斷學習
朱江偉勤于思考,善於學習,在專業領域裡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工作中他不但要求自己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而且還帶動其他同志共同提高。他刻苦鑽研的精神影響帶動了身邊人,他所在車間的工人們學技術、比本領的風氣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