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末,香港《亞洲周刊》評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朱西寧的《鐵漿》(排 名53)、朱天文的《世紀末的華麗》(排名54)、朱天心的《古都》(排名86)全部入圍,實屬罕見。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三姐妹成為台灣文學史上的三朵奇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氏三姐妹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高雄鳳山
- 出生日期:1956
人物簡介,文學之家,相關評價,
人物簡介
長女朱天文和幼女朱天心是台灣當紅女作家。她們姐妹倆重續著張愛玲半個世紀來的絕響,一舉摘取了圖書三冠王的桂冠,又一起開闢了台灣的新電影時代。施諾在《溫婉世紀的書香》中說:“十多年來,兩個人簡直是比賽著奪取台灣聯合報小說獎和時報文學獎,漸漸便是名重文壇。美麗與才情,在這對文壇姐妹身上居然同時綻放,真正是賞心悅目之事。”
朱天文1956年生於高雄鳳山,十六歲讀中學時,在台灣《聯合報》副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仍然在殷勤的閃爍著》,接著在《中華日報》發表小說《強說的愁》。1976年,朱西寧在淡江大學英文系讀書期間發表小說《喬太守新記》,獲《聯合報》第一屆小說獎第三名。翌年,與一批熱愛文學的年輕人合辦《三三集刊》。大學畢業後又與妹妹天心創辦“三三書坊”和《三三》雜誌。
朱天文的早期作品《童年往事》、《小畢的故事》、《悲情城市》等文筆柔美、細膩、清新,都著重描述人世間的溫情,讀來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和迷惘。創作於80年代初的《炎夏之都》(收短篇小說14篇)是朱天文里程碑式的作品,創作風格有較大變化。作者以一個成年人的冷峻剖析台北這個已完全物化的大都市,客觀地審視都市人的生存狀態和個性畸變,人物刻畫得相當生動,筆法也蒼涼練達。給朱天文帶來更大聲譽的作品是1990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世紀末的華麗》。它是一副奢華慾海的浮世繪,作品講述一個年華已逝的模特兒米亞的情愛生涯,將愛情隱在華服艷彩後面解讀,激越而凌厲。
文字又千迴百轉,含蓄內斂,淡淡地宣洩,帶有隔水聽簫的淒清與空闊。但也有人認為她“刻意拋棄情節,重於姿態張揚,使作品失於艱澀。”與《世紀末的華麗》相似,文字華麗熱艷和題材專注於都市的邊緣族群的長篇《荒人手記》在1994年獲第一屆“時報文學百萬小說獎”首獎。在這部作品中朱天文採取手記體的自述語調,寫一個不敢面對自己同性戀傾向的男子赴日探視患愛滋病的中學同學,展示了同性戀患者的心態及其家人的內心世界。在電影劇本的創作和改編方面,朱天文更加成績斐然,迄今為止已成功改編《風櫃來的人》、《再見,南國》等十餘部。
她與人合編的《小畢的故事》獲1983年第20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她自編的《童年往事》獲1985年第22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9年,《悲情城市》獲4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第26屆台灣“金馬獎”;1995年,《好男好女》獲第32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朱天文為台灣新電影的崛起和華語電影不斷為世界影壇所關注作出了重要貢獻。
朱天心1959年生。她也在十六歲時在報紙上連載小說《長干行》。高中時創作的記述少年時代友誼、歡笑、淚水、青春的長篇自傳《擊壤歌──北一女三年記》風靡了台灣中學校園,重版十多次,為一代代台灣中學生所喜愛。在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後,朱天心做了姐姐的合作夥伴,任《三三集刊》主筆之一。
七十年代中後期,她出版了短篇小說集《方舟上的日子》和《昨日當我年輕時》,題材多集中描寫少年人、青年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她將這些青春小說寫得不拘一格,多姿多彩。接著還創作了一部長篇小說《未了》。1997年,朱天心出版短篇小說集《古都》,包括《威尼斯之死》等名篇,標誌著她創作風格的衍變。這些作品不再有當年那個小女孩不知人間疾苦的快樂和淡淡的哀愁,而擁有了中年人辛辣的譏嘲、苦澀的反思,表現了對弱勢族群深切的同情。
後期作品明顯有張愛玲的遺風。阿城在《說說朱天心》一文中曾指出:“與姐姐朱天文不同,朱天心是陽氣的”,“生來就是純陽的”,帶有“一種強悍的敏感”。(線上閱讀朱天心的作品《貓文集粹》)
朱天衣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作家,她的成名小說有《舊愛》、《青春不夜城》、《孩子王》、《再生》等。散文有《朱天衣散文集》。她愛好戲劇表演,曾以一首民歌《深秋濃濃的楓紅里》轟動台灣歌壇,獲“金韻獎”。
文學之家
談起他們的創作,朱天心的丈夫謝材俊(唐諾)在《返鄉之路》一文中說:“三十年時間我近距離窺見一部部小說是如何起意、思索、選擇、執行並完成的呢?老實說,少到幾乎跟常人無異的地步──最起碼我家中的三支小說之筆,基本上我完全不會知道他們想寫什麼樣的小說以及正在寫什麼樣的小說。……朱天文也是關自己兩三坪大房間不輕易出來的人,三十年來她的筆下私秘天地我可能踏入不到十次,每次絕未超過二十秒;朱天心則是使用外頭咖啡館的人……她是低消費習慣的人,因此咖啡便宜,最可能是連鎖式的……她要久坐,因此咖啡館生意平平,不宜好到會有占用的道德負擔……
三十年你說我窺見了什麼?我看到的是三個孤島一樣小說的書寫者,看到寫小說原來是這樣孤絕無助的事,即使是至親父女而且同業,彼此程度無明顯落差,情感深厚杳遠(這一點我至今視為奇蹟),且晚飯桌上無話不談,但他們仿佛各自有一張自己繪製,也僅能自己使用的地圖,由此通向不一樣的世界……”母女姐妹穿著三三合唱團團服,攝於家中陽台。
母女姐妹穿著三三合唱團團服,攝於家中陽台。
不過姐妹三人也有合作之時,她們合著了《三姐妹》、《下午茶話題》兩書。而南京出版社1993年為他們家出版了《帶我去吧,月光──台灣朱家五人集》。30多年來,朱西寧夫婦和三個女兒,共出版了80多本書。
相關評價
現代文學史家、《台港澳暨海外華文作家辭典》主編王景山說:“根據我為他們一家五人所寫的辭條,西寧出版小說二十餘部,天文出版十餘部,天心也出版十部以上,天衣最小,而且興趣廣泛,並不專事小說寫作,但也出了小說集。(天文、天心、天衣還曾合著《三姊妹》)劉慕沙翻譯的各類日本小說已達六十多部。稱這個文學之家為‘小說工廠’真是名副其實。”台北希代出版有限公司還為他們一家專門出了一本名為《小說家族》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