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亞

朱正亞

朱正亞,波士頓四川同鄉會會長、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正亞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南京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石油聲波測井領域
  • 職務:波士頓四川同鄉會會長、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研究員
  • 主要成就:成立了“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共享協會”
個人簡介,個人經歷,

個人簡介

朱正亞,波士頓四川同鄉會會長、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研究員。

個人經歷

1967年,朱正亞畢業於四川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被分配到煤炭部系統在江蘇鎮江的一家工廠,與原來的無線電專業全不相干。1977年底,傳來恢復招收研究生的訊息。已30多歲的他考研究生是在校工農兵大學生的事。正好當時與一同事去北京出差,並同去醫院看望華羅庚教授。華老鼓勵他們報考研究生,深受鼓舞的朱正亞,回到鎮江,趕在截止日報了名。
1978年,他考上了研究生。1987年,首次有機會出國。1991年,得到國家允許留在MIT從事研究工作。3年的研究生學習,朱正亞被迅速推上科研教學一線,在南京大學工作的10年間,開創了“岩土聲學”的研究方向,建立了國內外第一口長源距聲波測井模型井。
上世紀80年代,國門已經打開,但出國名額非常稀少,比如南京大學信息物理系每年只有2個名額出國參加學術會議和順訪。在1987年分到一個出國參加國際會議的名額,使他有機會順訪石油聲波測井研究者心中的最高學術殿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地球資源研究所(ERL)。
1990年,朱正亞完成博士學位後,再次來到美國。由於他的博士論文研究內容與ERL的研究方向十分接近,在國內又有多年工作經驗,MIT有意留他長期從事研究工作。這是當時的國內政策所不容許的。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深化,1991年,教育部在朱正亞原所在單位試點,他終於得到允許留在MIT繼續從事研究工作。
2000年,他率波士頓高科技代表團訪川,開啟川美交流新篇章。同年,組團回國推介MIT公開課程庫,推動中國的網上教育、遠程教育發展。
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內經濟實力增強,科研經費快速增長,國內外交流更為開放,朱正亞也有更多機會直接參與到國內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中。
為促進中美科技經貿交流,2000年7月,北美華人科技協會和波士頓四川同鄉會在紐約總領館教育組和四川省僑辦的支持下,組團赴四川,由朱正亞擔任團長,就電子商務、環境保護、地震監測、風險投資等項目進行交流和洽談。
他當時帶了一項與四川省地震局合作研究地震定位新方法的研究課題,MIT極大關注他們的合作。隨後,雙方交流更加密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石油系的一位教授很快在MIT舉辦了專題報告會,介紹汶川地震的地質結構、形成機理等問題,使美國科技界充分了解了四川地震的情況。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MIT在2000年4月宣布,把MIT的2500多門核心課程的課件公開上網,供全世界所有學生、學者免費下載學習和使用。這是世界教育史上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2000年下半年,國家教育部一位副部長率團訪問MIT,了解到這一計畫及其進展,立即邀請他組團回國推介MIT公開課程庫。國內以北方交通大學為主聯繫了10餘所重點高校,成立了“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共享協會”,不僅提供MIT的全部公開課程庫資料,還將國內的優秀課程免費上網,推動了中國的網上教育、遠程教育的發展。
朱正亞大部分時間在從事石油聲波測井領域的研究工作。朱正亞又是國內此領域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