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下轄
朱村因元末明初朱姓人由南雄珠磯巷遷來聚居成自然村而得名。朱村在1949年屬增城縣第三區,1956年為朱村鄉,1958年併入中新公社,1961年從中新公社劃出設立朱村公社,1983年改稱朱村區,1986年改為朱村鎮,2004年2月,朱村撤鎮改街,成立
朱村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朱村鎮的轄區範圍。
行政區劃
增城1993年撤縣設市,轄7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282個行政村和55個社區。
2004年2月,調整行政區劃,全市劃為3個街、6個鎮(即將荔城鎮劃分為荔城街和增江街,朱村鎮改為朱村街,永和、沙埔、寧西、仙村鎮併入新塘鎮,福和、鎮龍兩鎮劃入中新鎮,三江、沙莊兩鎮街併入石灘鎮)。2005年4月,將中新鎮內、原鎮龍鎮全境及新塘鎮內、原永和鎮境內的賢江、禾豐、新莊、永崗4個行政村劃入廣州市蘿崗區。
2012年6月,原併入新塘鎮的永和、寧西分離出來成立了永寧街,仙村也分離出來重新成立仙村鎮。全市總面積1616.47 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戶籍人口84.58 萬。
2014年2月12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廣東省調整廣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務院同意撤銷增城市,設立新的廣州市增城區。
氣 候
北回歸線經過增城北部,全境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溫高、雨量充沛、霜日少、光照充足,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但因季風交替遲早及強弱不同,氣候多變。受地勢影響,北部山區與南部平原氣候有差異。
一年四季的氣候特徵:春季,從立春日起,陰雨連綿空氣潮濕,溫度較低,一般是12.7~21.7℃之間。夏季,從4月中旬始,氣溫上升,最高氣溫為28.5℃,天氣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空氣悶熱;4~6月份多鋒面雨,7~9月份多颱風雨;常發生洪澇災害。秋季,從10月下旬始,受北方乾冷空氣南下影響,氣溫下降,乾旱少雨,但天氣涼爽;12~1月,常有寒潮侵襲,偶有霜天。冬季,境內無氣候學上的冬季,但人們仍將氣溫較低的11~1月稱為冬季。
據1959~1989年統計,荔城地區平均氣溫為21.6℃,最大年際溫差為1.3℃(21.1~22.4℃)。1月平均氣溫為13.2℃,最低10.4℃,極端低溫為-1.9℃(1963年1月15日)。7月平均氣溫28.3℃,最高29.2℃,極端高溫38.2℃(1980年7月10日)。境內南部與北部溫差不大,在0.5℃左右。但極端高低溫則相差較大,北部派潭極端高溫38.5℃,極端低溫-4.5℃;南部新塘相應為37.7℃、-1.9℃。
據1994~2005年統計,年平均氣溫為22.2℃(歷年值21.8℃),最大年際差1.5℃。7月平均氣溫28.3℃,最高氣溫出現在2004年7月2日和2005年7月18日,極端最高氣溫為38.6℃。最長連續高溫天數9天(高溫定義:氣溫≥35.0℃),出現在2005年7月13~21日。1月平均氣溫13.6℃,極端最低氣溫0℃(在1999年)。
社會經濟
根據2013年1月29日在增城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所做的《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增城市經濟保持平穩健康增長。201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0.08億元,增長13%;工業總產值1713.18億元,增長16.33%;農業總產值86.53億元,增長5.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2.93億元,增長13.45%;固定資產投資231.52億元,增長14.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1億元,增長18.65%;商品出口總值29.62億美元,增長3.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6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101元,分別增長11.7%和14.06%。
工 業:
朱村街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工業強街”戰略,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全街共有120多家企業,初步建成了山田、南崗、佳景、鳳崗等四個工業小區,逐步發展形成汽車配件、精細化工、電腦刺銹、制罐印鐵、電子玩具、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2004年全街工業總產值146357萬元(現行價),同比增長16%;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22124萬元,外貿出口2634萬美元;兩稅入庫2432萬元,比上年增長33.2%。全街城鄉用電量累計為63137658千瓦時,同比增長28%。
農 業:
朱村街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以種植水稻為主,是名聞遐遠的“增城絲苗”的原產地。為了發揮原產地的優勢,2002年建成了占地面積達10000畝的朱村萬畝優質水稻示範區。該示範區以農田標準化、生產機械化、技術規範化為原則進行規劃建設,是廣州市重點的農業示範基地之一。
朱村街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初步形成了優質水稻、蔬菜、果樹、水產、畜牧等五大農業生產基地。全街水稻種植面積43199畝,總產17369噸,畝產410公斤;蔬菜全年複種面積39146畝,總產68350噸;家禽以飼養白鴿為多,產量111萬對,三鳥飼養量90萬隻,生豬飼養量37532頭。據統計,2004年農業產值達26122萬元(現行價),農民人均收入4626元。
朱村街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充分利用科技信息網路技術,初步實施了農業科技信息網路“村村通”工程,為農戶廣泛發布農業信息,從而暢通農產品銷售流通渠道,解決了農產品難賣的問題。
基礎設施:
電信方面,2000年實現了“電話鎮”達標工程,全街電話裝機容量達8000多門。在供電方面,順利完成了“兩改一同價”工作,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建成了11萬伏變電站正並於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在供水方面,完成了荔城至朱村的供水網工程,自來水管網完善,街有自來水廠,日供水20000立方,飲用水質量和水壓達到國家標準。
社會各項事業:
全街共有16所中國小,包括2所中學、14所國小,1所民辦大學——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該學院由民營企業松田有限公司與廣州大學合辦,學校環境優美,師資完備,學風優良,2004年,學院又通過了國家教育部的升本達標驗收,正式向全國招收本科生。街內建有省級達標文化站和文化活動廣場、圖書館。全街有衛生院1間,服務性戒毒所1間, 2004年,全面實施了農村合作醫療,全街農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80%以上。計生工作一直保持在全市的前列,2004年,又率先成為我市達省計畫生育一類管理水平的地區。全街體育事業蓬勃發展,體育硬體設施完善,有籃球場20多個,其中燈光球場3個,足球場4個。大力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2004年,轉移農村勞動力3500人。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獲2004年度廣州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全面推行IC卡暫住證,進一步加強外來人口管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社會治安穩定。
河南省焦作市下轄
朱村街道
面積:5平方千米 人口:11800人 代碼:410803003
2006年,轄2個社區:梅苑社區、西苑社區。辦事處駐朱村工人村。
因位於朱村礦工人村而得名。朱村辦事處建成於1960年,由朱村礦管理區改建成,下設三個居委會,1962年12月設立朱村街道辦事處,1966年因居民增多設四個居委員,1977年增加到7個職(居)委會,1987年改為朱村辦事處,2002年改為朱村街道辦事處,同年6月成立梅苑、西苑兩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