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暉,現代著名演奏家,祖籍廣東普寧,出生於印尼。1979年應新加坡政府邀請,由希臘前往新加坡擔任籌組交響樂團的工作,從團員的甄選、樂團組成到訓練;由早期的巴洛克風格、古典樂派、浪漫樂派曲目到現代音樂的代表作品;從提高樂團的演奏水準到曲目的擴充,使新加坡交響樂團成為亞洲著名的交響樂團之一,並成功地率領該團四次赴歐洲巡迴演出。十七年後〔1996年7月〕以該團的榮譽指揮一職退休,這位創造新加坡交響樂團奇蹟的人,就是朱暉博士。新加坡政府為了表彰他對新加坡音樂事業的貢獻,特別在1982年頒發文化勳章給朱暉先生, 1989年新加坡國立大學也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97年,法國政府更授予朱暉博士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暉
- 出生地:印尼
- 職業:現代著名演奏家
- 主要成就:1982年頒發文化勳章
- 祖籍:廣東普寧
人物經歷,少年學藝,出國深造,職業生涯,最初指揮,各國演出,籌組樂團,招考團員,訓練樂團,人物軼事,經驗總結,個人成就,
人物經歷
少年學藝
朱暉先生祖籍廣東普寧,出生於印尼,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全家人都到鄉下避難,因此,他的童年就在印尼的鄉村度過。戰後,他的父親前往新加坡發展事業,及至宋暉先生將要就讀高中時,家人便送他到新加坡就讀華僑中學。由於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他父親時常播放古典音樂的唱片給他們欣賞,等他稍長;也從新加坡買了一支小提琴給他,他便自己摸索練習,直到在新加坡讀高中時,才正式接受老師的指導學習小提琴。後來他通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在它的英屬國家所辦理的海外學生評鑑〔a. b.r.s.m.〕,而且是通過最高級〔八級i的評鑑。依據當時的評鑑辦法,是可以申請皇家音樂學院的獎學金前往就讀的,但因他未具有英屬國家的國籍,於是在高中畢業後,只能自費前往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
出國深造
最初,朱暉先生在皇家音樂學院就讀時,是希望主修指揮與小提琴等課程,但是當時音樂學院的規定,必須先修畢一般的音樂學院課程之後,才能再修指揮課程。當時的皇家音樂學院是三年制,也就是說;在第四年方可修習指揮課程。但在兩年之後,由於朱暉先生優異的成績表現,音樂院主動通知朱暉先生,破例同意他從第三年開始,便可以同時主修指揮課程。1955年他從皇家音樂院畢業時,在指揮方面就曾獲得曼恩斯紀念獎和恩尼斯·里德獎。爾後,朱暉先生繼續前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深造。
職業生涯
最初指揮
1958年,朱暉先生展開了他的職業指揮生涯,他首演指揮的曲目是斯特拉文斯基的《士兵的故事》。之後,他指揮的足跡遍及歐洲和南美洲。1967年他應邀前往希臘,客席指揮希臘國家交響樂團,在音樂會後的晚宴中,朱暉先生認識了他現在的夫人(她是希臘的考古學家〕,從此他就與希臘結了不解之緣。過了不久,兩人結婚後,便定居於希臘雅典。
各國演出
1968年,朱暉先生應聘為希臘國家歌劇院首席指揮,在希臘期間,他曾頻繁地指揮該國的四個主要樂團演出。同時,在他積極的推動下,把數量非常可觀的希臘現代作曲家的作品發表了世界首演。其中,有不少作品是由他指揮海倫尼克廣播樂團及電視交響樂團演出的。朱暉先生的指揮曲目非常廣闊,不但涵蓋了標準的古典作品之外,同時也包括了德彪西、巴爾托克、貝爾格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
籌組樂團
1979年,他應當時新加坡政府副總理吳慶瑞博士的邀請,到新加坡籌組交響樂團。在他之前,新加坡政府曾經三次嘗試籌組交響樂團,花了不少經費,但都沒有很好的成效。朱暉先生在經過多方的了解之後,向吳副總理提出先行經營室內管弦樂團(Chamber Orchestra)的構想。這個提案令吳副總理及其幕僚都感到訝異,因為其他的人都是要辦大型的交響樂團,而朱暉卻選擇小的室內樂團。他的理由是,新加坡沒有音樂學校或音樂院,因此,沒有足夠的演奏人員。同時,由小型的室內管弦樂團開始訓練,可以為將來的大型管弦樂團紮下穩固的根基。更何況,室內管弦樂團有那么多好的樂曲可供演奏,也適合做為剛剛開始推廣音樂的演出曲目。而且,在經費的掌控上會更合理。(新加坡政府希望以經營公司的方式來經營樂團,政府除了固定提供一定額度的經費之外,其餘的盈虧問題,必須是由樂團的經營者來負責。)由此也可看出朱暉先生的平實作風。
招考團員
在決定了經營的方向之後,朱暉先生便開始招考團員。首先,他在新加坡當地先行招考,團員不足的部分,再到韓國、美國及英國招考。當樂團組成之際,有人質疑他這種國際傭兵式樂團的作法。朱暉先生表示:當先天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要成立一個樂團,這時,聘請外國籍的團員是經常被採用的方式,等到自己的客觀條件達到水準後,就可以不需要再聘用外籍團員了。怕就怕你用了外籍團員之後,而沒有去運用這些外國專家來培訓出自己的人才,這才是錯誤的作法,那就一輩子都需要依靠外籍團員才能讓樂團運作了。因此,朱暉先生在與外籍團員簽約時,都有必須參與教學指導工作的附帶條文,依朱先生的計算,如果每一年請這些外籍團員代為訓練十位人員,十年之後,便有一百位人才可供運用。到那時,哪還需要聘請外籍團員?
訓練樂團
朱暉先生在訓練樂團時,開始是以兩周訓練一套曲目,等到樂團進入情況之後,再改為一周一套曲目。在曲目方面,也是從巴洛克時期、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等等,按部就班地來安排曲目,同時,每一套曲目都有它的訓練重點。譬如:這套曲自重點是在訓練弦樂,另一套曲目則是作銅管的重點訓練,還有木管部分或是打擊部分等等的訓練,這些,都是在奠定樂團良好的基礎。於是,新加坡交響樂團在朱暉先生的帶領下,逐步向世界級的交響樂團邁進。
人物軼事
談到朱暉先生之所以會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深造,也有一段小插曲。那是朱暉先生在三年級暑假時,參加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的夏令營(Internationale Sommerakademie der Hochschule ' Mozarteum' Salzburg〕,選修指揮及小提琴課程,指揮課是由比爾·馬格契教授指導,小提琴課程則選了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的匈裔比籍小提琴教授安德烈格特,安德烈格特教授是當時最著名的現代音樂演奏家。在上課的過程中,安德烈格特教授非常欣賞朱暉先生,便問他說:“你為何不來比利時跟我上課?”朱暉先生回答說:“可不可以等我在英國皇家音樂院的課程結束後再去?”安德烈格特教授說:“可以。”第二年,在皇家音樂學院畢業前夕,朱暉先生就寫信給安德烈格特教授,因此,朱暉先生便於 1955年前往比利時,而且一住便待了十年。更重要的是,他的指揮職業生涯的首場演出,也是在比利時初啟的。
還有一件事,也是值得提的,那就是;朱暉先生堅持在每一套曲目中,都要安排一首二十世紀的作品。剛開始的時候,有不少的聽眾對這樣的安排提出異議,認為現代音樂根本無法被接受。宋暉先生也特別為這一點提出說明,他說:“有兩個從未接觸過音樂的小孩,第一位讓他從巴哈的音樂聽到荀白克的作品,另一位則從荀白克的作品聽到巴哈的音樂。如此一來,第一個小孩會說巴哈的音樂很好聽,荀白克的作品很難聽;而第二個小孩則認為荀白克的作品很好聽,反而認為巴哈的音樂怎么會是這樣的?和聲那么簡單?”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了解,音樂的好聽與不好聽之間,只是在於我們習不習慣它的聲音罷了。也就是說;耳朵必須經過訓練,必須去接觸、去適應,等到習慣了它的語法及音響之後,便能欣賞任何一種新的音樂。同時,應該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到最後,才有能力去判斷音樂的好壞。
經驗總結
從朱暉先生經營新加坡交響樂團的經驗中,我們可以了解,如果要經營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交響樂團:首先,須有一個靈活的行政組織。其次,在團員的甄選方面,必須是以技術水平為錄取的標準,而不是因為有特殊的關係便可錄取。第三,對團員的任用,必須是以契約來聘任,並采兩年一聘制,如此一來團員受契約條文的約束,如有違規情事或不適任時,便可將其解聘或不續聘,以維護樂團的紀律。第四,樂團必須有評鑑制度,以維持樂團的演奏水準,為了能公平地評鑑,必須聘請樂團人員以外的知名演奏家來擔任評審。除了上述幾點之外,當然,樂團還需要一位好的指揮來加以訓練、帶領,如此,我們才有希望能擁有一個具國際水準的交響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