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濤

朱景濤同志1962年8月出生於內鄉縣余關鄉朱溝村,1981年元月參加工作,198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6月前,他先後在淅川縣、內鄉縣國中任教,傳道授業教書育人,深受廣大師生及家長的尊重和愛戴。出版有《靈魂的邊地》、《錯疊的瞬間》、《虛擬的奔跑》等詩歌、散文專集,成為河南作家協會會員、南陽市作家協會理事、內鄉縣作家協會主席,2003年被評為南陽市十大優秀青年作家,連續兩屆被評為內鄉縣拔尖人才,在全市乃至全省文學界都享有相當高的聲譽。2004年12月29日下午4時30分,朱景濤同志因工作操勞過度,在西峽縣調研文化工作時,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英年早逝,年僅42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景濤
  • 出生地:內鄉縣余關鄉朱溝村
  • 出生日期:1962年8月
  • 逝世日期:2004年12月29日
概述,簡歷,作品,工作成績,文學成就,作品評論,英年早逝,

概述

朱景濤同志1962年8月出生於內鄉縣余關鄉朱溝村,1981年元月參加工作,198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6月前,他先後在淅川縣、內鄉縣國中任教,傳道授業教書育人,深受廣大師生及家長的尊重和愛戴。

簡歷

1988年7月至2001年5月,朱景濤同志在中共內鄉縣委宣傳部工作,先後擔任黨教科科長、辦公室主任和副部長等職。他嚴於律已,勤於事業,以身作則,謙虛謹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為內鄉的宣傳事業和兩大文明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受到省、市委宣傳部和縣委表彰獎勵,1994年受到南陽行署嘉獎。

作品

他勤奮好學,筆耕不輟,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發表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出版有《靈魂的邊地》、《錯疊的瞬間》、《虛擬的奔跑》等詩歌、散文專集,成為河南作家協會會員、南陽市作家協會理事、內鄉縣作家協會主席,2003年被評為南陽市十大優秀青年作家,連續兩屆被評為內鄉縣拔尖人才,在全市乃至全省文學界都享有相當高的聲譽。

工作成績

2001年6月,朱景濤同志被任命為內鄉縣文化局局長、黨委書記,他深感重任在肩。為了內鄉文化事業的發展,他加強學習,廣采博納,系統學習管理科學、領導藝術和有關文化政策、文化保護、文化產業及文化市場管理等法律法規,工作中他恪盡職守,對黨忠誠,注重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文化工作動態,準確分析形勢和現狀,有很高的領導水平和駕馭能力。他審勢度勢,提出了繁榮民眾文化,做強特色文化,發展文化產業,強化基礎建設,著力打造內鄉文化新亮點,樹立文化戰線新形象的總體思路,團結帶領文化戰線幹部職工務實重乾,創新進取,竭盡全力,全面完成工作任務。
在特色文化建設上,朱景濤同志緊緊抓住縣衙、宛梆兩個國寶品牌,深化內涵,全力打造,擴大影響。以縣衙創建國家4A級景區為重點,強化硬體和軟體建設,組織召開了第二屆中國內鄉衙署文化研討會,從學術層次上提高了縣衙影響,奠定了內鄉縣衙在全國衙署博物館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4月,在內鄉縣衙建衙700周年活動中,邀請河南電視台名牌欄目“梨園春”,精心策劃並組織舉辦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慶典活動,擴大了縣衙品牌國內外知名度。朱景濤同志還十分注意利用宛梆稀有劇種優勢,抓創作,抓劇目,穩定隊伍,搶占市場,使宛梆唱紅了全省農村和大中型城市兩大舞台,每年演出均在600場以上,位居全省縣級劇團演出場次之首,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在服務全縣旅遊開發建設上,朱景濤同志充分發揮文化優勢,先後數次組織專業人員到寶天曼、七星潭和天心洞景區現場踏察,完成了導遊詞撰寫和景點命名工作。
在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上,朱景濤同志依照市場經濟律,適應市場需求,對文化陣地和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千方百計籌措建設資金400餘萬元,保證了內鄉影視城、文化中心大院、文化局辦公樓和宛梆藝術中心等文化設施建設的順利進行。
朱景濤同志在20餘年的工作中,對黨對人民無限忠誠,時刻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思想進步,政治成熟,顧全大局,從不計較名利得失。無論在哪裡工作,都謙虛謹慎,從不擺架子,不獨斷專行,遇事多動腦,多商量,找出圓滿解決問題的辦法,以誠待人,以德服人。他廉潔奉公,求真務實,帶頭遵守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嚴格要求自己,清廉自守,發揮了表率帶動作用。他光明磊落,維護團結,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揮民主,形成領導合力,以良好的自身形象贏得了廣大幹部職工的尊重、理解、信任、支持和擁護。

文學成就

朱景濤君在文學上富有成就,以散文、詩歌、文學評論見長。“朱景濤的散文突入於人生的底里,充滿哲思,其評論文章也多有理趣。”其詩歌深邃奇詭,亦充滿理性的光輝。朱景濤君是河南省和南陽市作家協會會員,被譽為“南陽青年作家新銳”。

作品評論

朱景濤在文學上是一個“隨心低語”的前行者,他在諸多文學體裁都多有建樹。他的“天真的幻想和希望”,“流蕩在風裡,成為靜夜的風聲,它瀰漫在雨中,就綿軟如雨了”。作者一路揀拾,一路丟棄,於是有了散文集《靈魂的邊地》。這一部以心靈的跳動而構築的邊地話語,雖然沒有洶湧激盪的情緒之波,但絲絲縷縷地牽動著時代的脈搏,雖然低迷深婉,含蘊細密,但仍然點點滴滴地透示出積極的人生感悟。
朱景濤的詩歌“呈現出一種完全自在的語言風貌,並且在詩意的獲得和自我的發現中表現出相當豐富的可能性”,(廖華歌《用另一隻手拯救自己》)作者對自己出生的土地,對養育了自己的父母,對朝夕相處的親人和朋友表現出對詩歌更為迫切的關懷和追懷,他甚至願意讓自己的詩歌能變成鄉親們的犁耙和鐮刀,在盛夏的驕陽下,去代替他們年年代代的勞作;變成晨曦中村子裡的炊煙和鳥鳴,去點綴每一個農家日復一日平靜安祥的生活。

英年早逝

2004年12月29日下午4時30分,朱景濤同志因工作操勞過度,在西峽縣調研文化工作時,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英年早逝,年僅42歲。
朱景濤同志學識淵博,處事厚道,為人中肯,工作思路清晰,兢兢業業,他的英年早逝,是內鄉文化事業的重大損失,使我們失去了一個優秀的領導幹部。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豐碩業績永存菊鄉大地,音容笑貌常留乾群心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