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凱

朱明凱

朱明凱(1911~1999),蔬菜專家,農業教育家,農業管理專家。1938年赴延安,從事農業技術、農業教育和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為當時陝、甘、寧邊區開展大生產、豐富軍民生活作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農業教育戰線上多年從事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為籌備和建立國家級蔬菜科研機構,研究制定當時全國蔬菜科學研究的方向和任務做了大量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明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台山
  • 出生日期:1911年2月6日
  • 逝世日期:1999年
  • 職業:蔬菜專家
總體資料,人物介紹,生平簡介,主要貢獻,

總體資料

個人簡歷
1911年2月6日 出生於廣東台山縣。 1931-1935年 廣州嶺南大學學習。
朱明凱朱明凱
1935-1936年 廣州嶺南大學圖書館職員。
1936-1937年 廣東佛山華美女中教員。
1937-1938年 廣西南寧大廈大學附中教員。
1938-1939年 延安陝甘寧邊區政府建設廳技師、邊區農校教員。
1939-1946年 延安光華農場甲等技術人員、農業局園藝課長。
1947-1948年 東北行政委員會佳木斯試驗場技術員、場長。
1949-1951年 瀋陽農學院教務處長。
1951-1953年 東北農學院教務處長、教授。
1953-1955年 中央農業部宣傳總局教育處長。
1955-1956年 東北農學院教務處長。
1956-1958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等。

人物介紹

貢獻
朱明凱(1979.4-1983.1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所所長)
1911年2月生,廣東省台山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6-1983年任北京市農科院蔬菜所所長,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副所長、所長,曾任中國園藝學會、北京市蔬菜學會副理事長,《園藝學報》副主編,中國農科院顧問,第二屆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1964-1969年全國第三屆人大代表,1978-1983年北京市第五屆政協委員等。
延安時期,積極從事以品種引種為重點的園藝和經濟作物的農業科研工作,選育出優良蔬菜、水果、經濟作物等70多個新品種進行推廣。推廣的"甘露西瓜"由於質量好,周恩來總理將該瓜空運到重慶招待客人。1939和1940年連續兩年獲陝甘寧邊區模範婦女的榮譽稱號。1943年在陝甘寧邊區《解放日報》發表了"種菜法"、"番茄王"等文章。
1958年參與籌建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蔬菜所成立後,她任副所長主持全面工作(無正所長),在研究條件十分簡陋的情況下,帶領科技人員進行蔬菜品種資源蒐集、育種、選種、防治病蟲害和豐產栽培技術研究。此後,在研究所兩次下放北京市,兩次回中國農科院的機構變動過程中,逐步建立和發展研究室,配齊相關專業和人才。
1962年,她組織專家研究編制了1963-1972年我國蔬菜科技發展規劃,提出了在以後十年中蔬菜科技工作的重點研究課題和目標。1962-1963年組織召開了全國性的"蔬菜育種研究座談會"和"蔬菜品種資源研究座談會"。
1965年選育出質量好、商品率高的洋蔥品種540號、601號。1978年主持了馬鈴薯研究組工作。1983年,主持"六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馬鈴薯新品種選育"研究課題,選育出早熟抗病的馬鈴薯新品種"京豐1號"。培養碩士研究生4名。
參加編寫了《中國蔬菜栽培學》、《中國農業百科全書o蔬菜卷》等著作。《中國蔬菜栽培學》獲1990年"第五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生平簡介

少年時期
朱明凱,1911年2月出生,廣東省台山縣人。7歲就讀於台城綱紀慎國小,以後到廣州念中學。1936 年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農學院園藝系。這幾所學校都是教會學校,要求學生信仰宗教、為人要行善。但另一方面,從歷史課上獲得的知識告訴她,中國受帝國主義壓迫,尤其是香港被英帝國主義割據,九龍被劃為英租界,引起她對英帝國主義的仇恨。當時發生的沙基慘案給她很大的刺激,引發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朱明凱朱明凱
入嶺南大學念書那年,又發生了“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土地上橫行霸道,中國人受欺壓,受凌辱。這些鐵的事實,和學校的宗教教育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朱明凱開始對宗教產生了懷疑,覺得宗教思想不能滿足她的要求,開始逐漸和宗教疏遠起來。大學畢業後,在佛山華英女中任教員,開始接觸一些思想進步的同事。
以後在廣西南寧大廈附中教書,又訂閱了新華日報,閱讀了一些介紹共產主義思想的書籍,使她對共產主義有了一定的認識,思想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她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萌發了要投身中國革命、抗日救國的強烈願望。 
延安時期
經歷
早在延安時期,朱明凱就在新品種的選育方面作出突出成績。在延安光華農場,她主持蔬菜、果樹、菸草、西甜瓜、甜玉米、甜高粱等的引種試驗,其中最有名的是她選育出的甘露西瓜,皮薄、味甜、沙瓤。周恩來總理品嘗後,倍加讚賞,即命送一批瓜到重慶曾家岩50,在國共和談的大小會上招待客人。她選育出的一種菸葉新品種,起名為黃金煙。用它烤製成香菸,專門供應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們。在當時的情況下,要進行引種試驗也是很不容易的。
蔬菜、瓜果等種子都是延安軍民通過各種途徑帶進延安的,有些還是劉少奇、陳毅等首長帶到延安的。對這些種子,朱明凱如獲至寶。對每一份種子都認真登記、整理、查找資料,帶領3名工人澆水、施肥、終於取得了豐碩成果。在蔬菜研究所工作期間,她除了要承擔大量的管理工作外,還在蔬菜種質資源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選育出優良黃皮洋蔥540、511。在主持國家科技攻關研究中,參加馬鈴薯新品種京豐一號的選育。該品種早熟、品質好,是適合二季作地區種植的優良品種。這些新品種均已在生產上示範推廣等。

主要貢獻

經歷
朱明凱曾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籌備組成員之一。1958年9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所成立,建所初期,條件十分簡陋,幾排舊平房,幾台溫箱、烘箱和顯微鏡。她帶領一部分人進行蔬菜育種、病蟲害防治和主要蔬菜的豐產栽培研究,而大部分科技人員在農村蹲點,總結農民的生產經驗。1960年底,國家面臨經濟困難,上級決定蔬菜研究所整建制下放北京市,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領導。1962年,國家又根據生產發展的新形勢,決定恢復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的建制,朱明凱僅帶領12位科技人員,12張桌椅回到中國農業科學院。在蔬菜研究所的歷史上,只有從1962年重建蔬菜研究所起,才可以說真正開始了艱苦創業並有所發展的時期。
這時,朱明凱任副所長,主持工作(當時無正所長)。她從蔬菜科技和生產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逐步設立必要的研究室,配齊相關專業、學科人才,到1965年,蔬菜所擴展到職工105人,其中科技人員87人。設定了遺傳育種、栽培和貯藏、植物保護、生理研究室,另外還有圖書資料室和檔案室,增添了必要的儀器設備,使一個國家級的蔬菜所初具規模。蔬菜所建立起來以後,朱明凱又在思考如何為中國的蔬菜科技和生產發展做出貢獻。她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國家制定科技發展計畫的時機,編制好以後一段時期的全國蔬菜科技發展規劃,同時,抓住科技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全國性的研討和組織協作。
1962年,她組織有關專家研究編制了1963-1972年中國蔬菜科技發展規劃,提出在今後的十年中,要抓好蔬菜地方品種資源的調查和整理工作,選育適宜鮮食、加工和抗逆性強的優良新品種,開展蔬菜生物學特性、露地和保護地栽培研究,貯藏保鮮技術和原理研究,良種繁育技術研究等等。這些研究內容均編入當時國家科委編制的“全國農業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對以後的中國蔬菜科技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這期間,她還組織了三次重要的全國性學術座談會、研討會。其中,1962年組織召開了全國性的“蔬菜育種研究座談會”,會議指出:蔬菜生產要發展,僅僅停留在引種篩選國外新品種是不夠的,要積極開展新品種的選育研究,培育出我們國家自己的新品種提供農民套用,以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
1963年,她組織召開了“蔬菜品種資源研究”座談會,著重討論如何加強對蔬菜品種的整理調查工作,避免寶貴資源的丟失。會後參與整理彙編成《全國主要農業科研和教學單位保存蔬菜品種目錄》,整理出88種8164份地方品種和材料,為以後開展資源研究和引種提供了寶貴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