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四

朱敬四

朱敬四,男,生於1962年,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朱馬店鎮馬店村農民,2013年3月12日10時52分,朱敬四殘忍殺害小兒子一家四口,包括兩個年僅3歲、1歲的孫子。警方經過41小時的奮戰,在利辛縣警方的密切配合下,犯罪嫌疑人朱敬四在3月14日凌晨4時許在利辛縣被成功抓獲。案件反映出的鄉村倫理失衡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基本介紹

相關案件,時間發生,案件背景,案件告破,批准逮捕,社會問題,

相關案件

時間發生

朱敬四,安徽一家四口被滅門慘案重案嫌疑人,捕前系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朱馬店鎮馬店村農民,2013年3月12日10時52分,鳳台縣公安局接到報案,鳳台縣朱馬店鎮馬店村村民朱某一家四口在家中死亡。死者包括26歲的朱某、25歲的朱某妻子和兩個分別3歲、1歲的幼子。

案件背景

2013年12日上午,鳳台縣朱馬店鎮馬店村村民朱根一家4口人被發現遇害,死者包括26歲的朱根、25歲的朱根妻子和兩個分別3歲、1歲的幼子。據介紹,因一兩天來始終打不通女婿、女兒電話,朱根岳母前來探望時發現慘劇。目前警方正全力偵破此案。

案件告破

案發後,淮南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儘快偵破此案。鳳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作出全面部署。省、市、縣公安機關聯合組成特偵組全力偵破。經過41小時的奮戰,在利辛縣警方的密切配合下,犯罪嫌疑人朱敬四在3月14日凌晨4時許在利辛縣被成功抓獲。經審理,朱敬四初步交代因家庭矛盾,心存怨恨,於3月11日凌晨將其子一家四口殺死在家中。
目前,案件正在審理中。

批准逮捕

2013年3月19日上午,記者從淮南市鳳台縣檢察院獲悉,安徽省鳳台縣一家四口被滅門嫌犯朱敬四,經過緊張審查於3月18日下午被批准逮捕。
3月12日,朱馬店鎮馬店村村民一家四口被案後,淮南市檢察院就派出偵監部門人員深入公安辦案一線,蒐集相關 證據,掌握第一手批捕材料。經調查,此案是受害人父親將26歲的兒子、25歲兒媳和兩個年僅3歲、1歲的孫子殺死在家中。 據悉,2010年初,受害人朱根父親朱敬四將自己二處房產分給次子朱根和長子,朱根房產分到了老街,另一處房子在馬店北街,由於北街的地勢好,房產價值比老街高,朱根認為老父親偏心,發生了爭吵,並互相毆打。經村幹部調解,讓其長子給朱根6萬元補償後互不追究,現年51歲的朱敬四攜愛人一同到張家港打工。去年2月,朱敬四夫婦因親戚去世回來弔喪,兒子朱根發現父母的衣服後,將其扔掉並揚言以後回家看到一次打一次;去年 9、10月,又因朱敬四的堂哥去世,看到其父親的朱根,拿刀進行追打,後被民眾勸阻。 今年2月,感到無望的父親朱敬四跟老伴說根次子要有個了斷。2月25日夫婦倆從張家港返回鳳台縣城住下。
3月8日下午,朱敬四從鳳台縣城關鎮一商店購買了尖刀、大鉗子和一把斧頭,後又到以廢品收購站買了一根一米多長的鋼管、一幅毛竹梯子並截成2米準備伺機了斷。
3月10日晚上7時許,朱敬四攜帶事先準備好工具打計程車來到朱馬店,在東大街沒人的地方下了車,先躲到一學校的廁所內,一直等到大街上的路燈熄滅。
11日凌晨2時30分,朱敬四用準備好的梯子翻入朱根的院內。鎖上大門的朱根睡覺時臥室門沒有鎖,朱敬四順利進入臥室後,用鋼管朝兒子朱根的頭部、頸部、胸部打了幾棍,後用刀進行捅刺。被驚醒的兒媳,也被其用同樣的手段將其斃命,同時又把兩位年幼的孫子掐死。後逃離現場,案發後41小時被公安機關在利辛縣境內抓獲。
作案後,朱敬四在現場留下一封信,歷數家庭矛盾,並稱“殺人者不一定是壞人”。他歸案後供述,自己內心其實是偏向小兒子的,“我是跟他一起過的,兩處房產面積差不多,原來老房子的市口更好,我怎么能預料到新房子會升值?”

社會問題

不孝背後的鄉村倫理失衡
記者採訪了解到,當地村民認為朱敬四雖然性子比較直,但總體還是個樸實的人。除了不該殺孫子,他們大多對其抱有一定的同情,“現在鄉里風氣不好,有些年輕人實在不像話。”
縱觀本案,表現出的是一種“叢林法則”:兒子、兒媳毫無感恩孝敬之心,父子間解決爭端均通過暴力而非法律途徑,社會調解作用失效。
安徽省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小群認為,像這種贈與式房產產生的糾紛,以及子女毆打、虐待父母,均可通過法律解決,農村民眾法制意識相對淡薄,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而朱敬四則供述,自己並非完全不懂法,“打官司能幫我要回房子,但能保證兒子將來不罵我、不打我、孝敬我嗎?”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認為,這種不孝的背後是鄉村倫理失衡,“我國傳統家庭代際關係的核心是‘反哺’,父母撫養子女,子女通過回報養育之恩來達到代際平衡,但近年來在農村這種平衡逐漸被打破。”
賀雪峰說,失衡的具體表現是父母給子女蓋房子、辦婚事等被視為天經地義,而子女贍養、孝敬父母的責任感卻弱化了。“結合本案,其子近乎掠奪式地占有了父母財產,卻毫無盡孝之心。”他近年來在安徽、河南、江蘇等省的十幾個村莊調研發現,子女不孝現象很常見,很多老年人生活狀況較差。
鄉村經受價值觀轉型之痛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教授吳理財認為,鄉村代際倫理失衡反映了傳統倫理體系的快速消解,並深入到家庭這個最小的社會單元。而農村一些受惠卻不孝的子女所持有的,是一種既不同於傳統倫理,又與現代觀念格格不入的畸形權利觀。
“在傳統鄉村倫理體系中,子女不孝會受到宗族組織、權威長者的譴責和糾正。現在這種制約已近乎解體,社會輿論也失去了力量。年輕人不是不知道孝道,而是更看重現實利益,價值觀中似乎‘沒錢’比‘不孝’更丟臉。”他說,朱敬四夫婦遭到小兒子虐待長達3年得不到糾正,就是公共道德無力、社會制約失靈的體現。
蘭州大學副教授申端鋒認為,當前的中國農村社會正在經歷一種新的轉型之痛,即價值觀轉型之痛。
“隨著市場經濟和大眾傳媒的滲透,在金錢至上、個人主義、消費主義等價值觀衝擊下,傳統倫理體系面臨內部失衡、制約弱化的危機。”申端鋒說,這使一些原本清晰的價值判斷變得模糊,導致一些矛盾以極端的形式表現。
農村的現代化離不開“人的現代化”,農民的幸福感要由適應時代變遷的新型家庭代際倫理來支撐,而完成這種轉型則需要政府、社會形成合力。專家建議,政府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教育,將傳統觀念和現代理念相結合,培養新型鄉村代際倫理。除此之外,還應積極培養農村的自組織能力,使其自我組織自我制約,更好地發揮對倫理失范行為的糾正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