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承恩(1859-1926),原名朱業蘇,字承恩,號紫庭,泰安縣良莊區古樓村(今良莊鎮古樓村)人。朱承恩幼年就讀於本村私塾,聰明好學,頗得先生厚愛。課餘他博覽群書,尤其喜愛歷史,關注歷代興衰及時事。朱承恩膽識過人,深受同窗擁護。私塾設在廟中,每遇夜讀,同學皆懼怕廟中神像,不敢越書屋一步,唯有朱承恩敢夜晚出入廟中,毫無懼色。後參加科考,中得秀才,成為庠生。後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力主新學,並身體力行開辦學堂,希冀教育救國,長期投身民主革命,在縣議會和山東省議會任職,後因工作需要,調往外地,先後任禹城縣知事、嘉祥縣知事和廣西省武宣縣知事。民國十五年(1926)卒於沂州府,終年67歲。
基本介紹
- 本名:朱承恩
- 別名:朱業蘇
- 字:承恩
- 號:紫庭
人物生平
光緒二十三年(1897),朱承恩與本地鄉紳因糧差糾紛訴訟至泰安縣衙。縣知事久拖不決,使其進退兩難。翌年,朱承恩復去候審時,路遇同場好友趙正印,訴訟不利之事告知。此時趙正印欲去日本官費留學,便勸朱承恩罷訟,自費留學,與他同赴日本。朱承恩考慮,如此一則省去打官司的煩惱和花費,二則在東洋也學些新知識,等回國後再作道理。於是欣然接受,又獲親朋資助,於光緒二十四年初夏,與趙正印一起東渡日本。
朱承恩在日留學期間,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加之長期目睹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親身經歷中國集權專制社會的黑暗,認為只有實現孫中山三民主義的主張,驅逐韃虜,中國才能不受列強欺侮,才能自強起來。於是,在日本東京“宏文院”加入了同盟會的早期外圍組織,成為忠實的三民主義者。學成回國後,朱承恩便以民主革命者的姿態投身到他所熱愛的事業,為泰安的反專制運動、推進泰安乃至山東的民主進程和泰安的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首先,朱承恩是一個強烈的教育救國者。他認為,中國之所以不發達,原因就在於民眾文化落後。所以,他在日本專攻師範科,想通過教育提高民眾的文化基礎和思想覺悟,以適應社會變革的需要,實現強國富民的目標。光緒二十六年冬,朱承恩留學期滿回國,決定以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在家鄉創辦學堂,傳播新文化、新思想,取代舊的私塾教育。他廣造輿論,四處宣傳創辦學堂的意義,又徵得同族德高望重人士的支持,隨之組織人力,籌備物資,夜以繼日地做著新學堂的籌建工作。光緒二十七年農曆正月初五,朱承恩召集本族數百人,開始拆除廟宇神像,解決學堂處所問題。民眾各執、杴、抓鉤等農具,站立街旁,阻攔虔誠香客及宗教人士干預,同時,朱承恩親帥數十名青壯年衝進南門裡同一院落內的“三官廟”、“石大夫廟”,將神像砸毀後搬出。隨後又將村中“關帝廟”、“奶奶廟”神像砸毀搬掉。朱承恩當眾宣布:將“三官廟”、“石大夫廟”殿宇改為學堂;沒收各廟所屬田地共約二十大畝,又把沿河近百畝河灘化為公有,私人不得隨意開懇種植,由學堂組織學生開墾植樹或種植其它經濟作物,以擴大學堂資產。待聘任師資等一切事宜皆妥,學堂即招生開課。石樓村學堂在當地成為首創,在周邊鄉村引起轟動,並很快傳播開來,朱承恩得到泰安縣官員賞識。光緒三十一年11月,泰安縣成立縣視學及勸學所(教育局前身),朱承恩被任命為副董事,三十三年成為總董事。朱承恩任縣視學副董事、董事期間,大力提倡新學和地方辦學,號召利用一切公有房產、資金,尤其是寺、廟、庵、祠堂及廟地,並鼓勵鄉紳出資捐助開辦學堂。
其次,朱承恩具有極強的反傳統思想,並把這一思想付諸行動。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就剪掉長辮,改成短髮。回國後鄉人對其不理解,稱他“洋王子”,他聽後並不生氣,而是勸說別人學他模樣,也把辮子剪掉。他規定,學堂所聘教師必須把長辮剪掉方可任教,任何人都不例外。其族兄朱業能因未剪長辮,結果被學堂辭退。他還提倡男女平等,反對婦女纏足。對婦女纏足他不但深惡痛絕,還到處宣傳放足的好處。他說:“好生生腳,裹成這樣小尖尖,什麼活也不能幹,只能吃坐穿。要把腳放開,同男人一道下地去幹活。”他主張學堂廣泛招收女孩,起初遭到眾紳士強烈反對,直到辛亥革命後,學堂才招收了一個女生班。
再次,積極參與革命活動。朱承恩獻身教育事業的同時,在地方實行了一系列革新,聲譽頗高。在地方競選中,朱承恩被選入泰安縣議會,隨之又被選入山東省議會。光緒三十三年12月山東省成立咨議局,朱承恩被選為常駐議員。宣統三年(1911)10月,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中國新舊勢力的對抗終於以武裝鬥爭的形式表現出來。辛亥革命的成功,更加激發了民主革命者的熱情,他們準備乘著中華民國建立的東風,一舉推翻清政府和皇權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可是,專制勢力並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他們以各種形式予以對抗。在這種對抗中,山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新舊勢力必爭之地。早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8月同盟會成立時,全國劃分五個支部,其中北方支部就設立在山東。朱承恩參與了山東武裝起義的籌備、組織實施和《山東獨立宣言》的起草等工作。
民國二年(1913)袁世凱稱帝,各省紛紛宣布獨立,以示抗議,全國一片討伐袁世凱的呼聲。山東省宣布獨立時,朱承恩正在省議會供職,對山東省的獨立起了重要作用。此後朱承恩得到省參議會推薦出任縣知事,先後任山東省禹城縣知事、嘉祥縣知事,廣西省武宣縣知事。任縣知事期間,朱承恩大力推行新政,改良地方吏治,維護地方治安,關心民眾疾苦,促進教育發展,受到民眾愛戴和政府嘉獎,在廣西省武宣縣任知事時,曾獲國家頒發的“金質單鶴獎章”一枚。後奉命出任廣西省寧明縣知事,當時恰遇軍閥混戰,未到任即中途折回,閒居家中數年。晚年任山東省沂州府軍法正,亦鞠躬盡瘁不辭勞苦,不久便病逝於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