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弁傳

朱弁傳

選自《宋史·朱弁傳》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穎悟,讀書日數千言。既冠,入太學,晁說之見其詩,奇之。靖康之亂,家碎於賊,弁南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選自《宋史·朱弁傳》
原文,譯文,注釋,

原文

朱弁①,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穎悟,讀書日數千言。既冠,入太學,晁說之見其詩,奇之。靖康之亂,家碎於賊,弁南歸。
建炎初,議遣使問安兩宮,弁奮身自獻。至雲中,見粘罕,邀說甚切。粘罕不聽,使就館,守之以兵。弁復與書,言用兵講和利害甚悉。
紹興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虛中來,言和議可成,當遣一人詣元帥府受書還,虛中欲弁與正使王倫探策決去留。弁曰:“吾來,固自分必死,豈應今日覬幸先歸。願正使受書歸報天子,成兩國之好,則吾雖暴骨外國,猶生之年也。”倫將歸,弁請曰:“古之使者有節以為信,今無節有印,印亦信也。願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倫解以授弁,弁受而懷之,臥起與俱。
金人迫弁仕劉豫,且怵之曰:“此南歸之漸。”弁曰:“豫乃國賊,吾嘗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絕其餼遺以困之。弁固拒驛門,忍飢待盡,誓不為屈。金人亦感動,致禮如初。久之,復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間,言可從從之,不可從則囚之、殺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書耶律紹文等曰:“上國之威命朝以至,則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則朝以死。”又以書訣後使洪皓曰:“殺行人非細事,吾曹遭之,命也,要當捨生以全義爾。”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飲,半酣,語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畢命報國,諸公幸瘞②我其處,題其上曰‘有宋通問副使朱公之墓’,於我幸矣。”眾皆泣下,莫能仰視。弁談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終不可屈,遂不復強。

譯文

【參考譯文】
朱弁的字叫少章,是徽州婺源人。年輕時很聰明,每天讀書幾千字。成人後,進了太學,晁說之見到他的詩,對他的才能很驚奇。靖康之亂中,他的家庭碎於賊手,朱弁向江南逃奔。
建炎初年,朝廷商議派遣使者問安兩宮皇帝,朱弁挺身自薦。到了雲中,見了黏罕,請求和勸告的語言十分懇切。黏罕不聽,讓他回客店,派士兵來看守他。朱弁又給黏罕寫信,所說的用兵與講和的利害關係,十分詳細。
紹興二年,金人忽然派遣宇文虛中來,說和議可行,應當派一人到元帥府去接受國書回國,虛中想讓朱弁與正使王倫商量決定誰去誰留。朱弁說:“我來了以後,本來就準備死了,哪裡希望今天有機會先回去。希望您這個正使接受國書回去稟告天子,結成兩國的友好關係,那么即使我將來屍骨暴露在外國,也永遠感到像活著一樣。”王倫將回去時,朱弁請求說:“古代的信使都有符節作為信物,現在沒有符節,但是有官印在,官印也是信物呀。希望留下官印,讓我朱弁能夠抱著它而死,死了也是不朽的。”王倫解下來交給了朱弁,王弁接受後藏在懷裡,和它同睡同起。
金人逼朱弁到劉豫那裡當官,並且引誘他說:“這是你回國的第一步。”朱弁說:“劉豫是國賊,我曾經恨不得吃了他的肉,又怎么能忍受面向北做他的大臣,我只有等著死而已。”金人發怒,中斷了食物供應來逼迫他。朱弁堅決地在驛站門口抗拒,忍受飢餓等待著死亡,堅決不屈服。金人也被他感動了,像原來一樣地禮待他。過了很久,又想調動他的官職,朱弁說:“自古兩國交兵,使者處在中間,話可讓他聽從的就讓他聽從,不可讓他聽從的就關押他,殺掉他,何必換他的官職?我的官是在自己的朝廷里接受的,我只有一死罷了,絕不答應換官來使我們的國君受辱。”並且寫下文書轉交耶律紹文等說:“:“您國封我官職的命令早晨來到,那么我就晚上死,晚上來到就早晨死。”又寫信給後任的使者洪皓向他訣別說:“殺掉使者不是小事,我們如果趕上,是命中注定的,我們應當捨生來全義。”於是就準備了酒菜,召集被扣留的士大夫喝酒,酒飲半酣,朱弁告訴他們說:“我已經看好近郊的一個墓地,一旦我犧牲報國,諸位請把我埋在那個地方,在上面寫上‘有宋通問副使朱公之墓’,我就很滿意了。”眾人都流下了眼淚,不能抬起頭來。朱弁談笑自如,說:“這是做臣子的常情,諸位悲痛什麼呢?”金人知道他終不可屈,於是也就不再強迫他了。

注釋

朱弁(1085~1144),字少章,今江西婺源人,朱熹族叔祖。建炎中,以通問副使赴金,為金拘留。紹興初,金人逼仕偽齊,誓死不屈,被留十六年始得歸。
:深埋入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