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官寨鎮(朱官寨鄉)

朱官寨鎮

朱官寨鄉一般指本詞條

朱官寨鎮,隸屬於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地處佳縣西北部,東與通鎮接壤,南與金明寺鎮為鄰,西連榆陽區清泉鎮,北接方塌鎮王家砭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9千米,總面積173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朱官寨鎮下轄25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朱官寨鎮戶籍人口16102人。2011年,朱官寨鎮農業總產值1.1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0.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0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官寨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榆林市佳縣
  • 地理位置:佳縣西北部
  • 面積:173 km
  • 下轄地區:25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朱官寨村
  • 電話區號:0912
  • 郵政區碼:719206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陝K
  • 人口:16102人(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基礎建設,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因鎮人民政府駐朱官寨村而得名。
清末民初屬古木地方。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古木聯保處。
1949年,屬古木區,設朱官寨鄉。
1956年11月,改屬十一區(駐地磨川)。
1958年10月,改屬閻家坬公社。
1961年9月,成立朱官寨公社,轄26個生產大隊。
1984年7月,改設為朱官寨鄉,轄26個行政村。
2011年6月,將興隆寺鄉、朱官寨鄉合併,設為朱官寨鎮。
朱官寨鎮
朱官寨鎮電子地圖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轄朱官寨、石拳峰、石家坬、馮家圪、公家颯、劉家崖磘、文家山、槐樹峁、秦家溝、大王廟溝、落古峁、曹家崖磘、楊家園則、強家坬、王家峁、堋石塌、崔家坬、曹家大塌、杜家峁、羊路溝、奧則墕、高樑上、殷家坬、石磘溝、茨莉圪嶗、楊家磘則、中、雙圪嶗、梁家岔、高崖梁、王興莊、胡家峁、舊谷地峁、劉興莊、張家山、高家山、高家河、杏樹塌、大塌則、小塌則、王家坬、老莊峁、苦菜圪嶗、毛巷、郭家岔、蔣家崖、元峁、楊家墕、古城梁、磨家川、賀家、菜地峁、陳家山、桃梁溝、麻黃界、劉倉坬、黃石磕、崖磘灣58個行政村;下設17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朱官寨鎮下轄25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朱官寨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828110200
121
朱官寨村
610828110201
220
石家坬村
610828110203
220
楊家園則村
610828110205
220
槐樹峁村
610828110207
220
公家坬村
610828110208
220
大王廟溝村
610828110209
220
落古峁村
610828110211
220
文家山村
610828110213
220
石拳峰村
610828110214
220
馮家圪嶗村
610828110217
220
強家坬村
610828110220
220
曹家大塌村
610828110221
220
秦家溝村
610828110225
220
劉崖窯村
610828110226
121
中鹼村
610828110228
220
梁家岔村
610828110233
220
胡家峁村
610828110236
220
高家河村
610828110237
220
杏樹塌村
610828110238
220
王家坬村
610828110246
220
磨家川村
610828110249
220
元峁村
610828110250
220
劉倉坬村
610828110254
220
麻黃界村
610828110256
220
賀家鹼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朱官寨鎮地處佳縣西北部,東與通鎮接壤,南與金明寺鎮為鄰,西連榆陽區清泉鎮,北接方塌鎮王家砭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9千米,總面積173平方千米。
朱官寨鎮政府

地形地貌

朱官寨鎮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略微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峰位於高家山村老廟圪土達山,海拔1313.3米;最低點位於茨莉圪嶗村溝底,海拔978米。

氣候特徵

朱官寨鎮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氣溫年較差大。多年平均氣溫8.5℃,生長期年平均214天,無霜期年平均196天。年平均降水量375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9月,8月最多。

水系水文

朱官寨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佳蘆河水系。主要河流為五女河,由西北向東南穿境而過,境內流長23.5千米。

自然災害

朱官寨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冰雹、連陰雨等,連陰雨主要發生在秋季,2003年兩次連陰雨造成紅棗、農作物大面積裂果、霉爛,減產50%以上。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轄區總人口1584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60人,城鎮化率18%,另有流動人口1603人。總人口中,男性8384人,占52.9%;女性7464人,占47.1%;18歲以下3551人,占22.4%;18—60歲10084人,占63.6%;60歲以上2213人,占14%。2011年,朱官寨鎮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4.7‰,人口自然增長率5.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3人。
截至2018年末,朱官寨鎮戶籍人口1610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朱官寨鎮財政總收入987萬元,比上年增長7.8%。
2011年,朱官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589元。
2018年,朱官寨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7個。

第一產業

2011年,朱官寨鎮農業總產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10.3%,農業增加值0.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6%。農業耕地面積6.8萬畝。
朱官寨鎮糧食作物以穀子、豆類、玉米為主。2011年,朱官寨鎮糧食生產5132噸,其中穀子284噸、豆類1368噸、玉米1537噸。
朱官寨鎮主要經濟作物有大紅棗、薯類等。2011年,朱官寨鎮棗樹栽植面積3.58萬畝,紅棗產量8870噸;薯類種植面積1.0萬畝,產量2567噸。
朱官寨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朱官寨鎮生豬飼養量1000頭,年末存欄570頭;羊飼養量2.3萬隻,年末存欄1.12萬隻;家禽飼養量1.83萬羽,上市家禽1.8萬羽。2011年,朱官寨鎮生產肉類4.05噸;畜牧業總產值0.2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0%。

第二產業

2011年,朱官寨鎮工業總產值達到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工業增加值0.01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2011年,朱官寨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4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00萬元,比上年增長8.3%。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有商業網點13個,職工17人。2011年,朱官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0萬元,比上年增長3.1%;城鄉集市貿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1億元,比上年增長1.8%。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有鎮郵政所1處,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93千米,投遞點58個,鄉村通郵率98%;征訂報紙0.095萬份、期刊0.016萬冊,業務收入21萬元。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有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140餘戶,行動電話用戶9940戶,寬頻接入用戶35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73萬元。
2011年,朱官寨鎮金融產業實現稅收64萬元。年末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0.03億元,比上年增長8%;人均儲蓄1620元;各項貸款餘額0.2億元,比上年增長7.3%。

交通運輸

朱官寨鎮境內有鄉道中(溝村)興(隆寺)公路縱貫南北。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有客運站2個,23個村通了水泥路,30個村建成通達公路。縣鄉公路2條,總長47千米。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鎮區道路總長度0.6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0.7米;城鎮橋樑2座,總長度0.2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有鎮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2個,各類圖書室22個,藏書13.4萬餘冊。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有國小12所,在校生573人,專任教師103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適齡入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0個,其中衛生院2個,村級衛生室58個;病床40餘張。專業衛生人員8人。2011年,朱官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朱官寨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977戶,人數2230人,支出208萬元;農村五保供養104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1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590人,參保率99%。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境內有沼氣池550座。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鎮區居民自建自來水普及率70%。
截至2011年末,朱官寨鎮鎮區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58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7%,供電可靠率97%。

歷史文化

石摞摞山遺址
石摞摞山位於佳縣朱官寨鄉公家村東側,五女河西南岸,距縣城約40千米,山上發掘出一座距今約4500多年的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城。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摞摞山遺址是1987年陝西省文物局進行全省文物大普查時發現的。根據採集到的陶器、石器等文物標本和發現的多處人為堆置的石堆、殘斷的石砌牆體等遺蹟,確定為一處較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2003年7月至10月,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古城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整個古城牆體是用石塊砌築而成,環繞山體下部建有周長1000米的外城,山頂部建有內城。目前發掘的800平方米範圍內共有房址20餘座,灰坑80多個,陶窯數座,出土了可復原的陶器、石器、骨器文物200多件。專家稱,這些發現表明該城址不僅是陝西地區時代最早的古城,而且建築結構複雜、完善、形制之清楚、遠遠超過了中國北方地區依舊保存的其他同類古城。其必將在中國古城建築史上占據一定的地位,並在古代北方地區的文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