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務平烈士

朱務平烈士

朱務平(1898~1932),原名朱煥明,字鏡秋,號務平,濉溪縣祁集鎮朱小樓村人。祖父朱學倫曾追隨捻軍將領張樂行,為推翻腐敗的清朝而鬥爭,他的反抗精神對童年的朱務平影響很大。在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統治下,江蘇省委指示長淮特委在皖東北地區組織暴動,建立蘇區。由於泄密,暴動沒有成功。朱務平不幸被捕,他表現出共產黨人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崇高氣節,堅持鬥爭了兩個多月後,被敵人殺害於南京雨花台,年僅3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務平烈士
  • 出生地:濉溪縣祁集鎮
  • 出生日期1898年
  • 逝世日期1932年
簡介,人生經歷,

簡介

朱務平原名朱煥明,1898年11月4日出生於安徽省宿縣臨煥鎮小樓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其父母忠厚勤勞,希望孩子長大讀書成人。朱務平從小接受教育,剛正不阿,疾惡如仇。
他上學時,讀私塾,吸收了傳統文化的健康營養,對“水滸”英雄人物優良品德很羨慕,對地主兒子壓迫同學,敢於打抱不平。

人生經歷

幼年家境貧寒,1910年入塾就讀。1917年轉入臨渙高級國小。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在濉溪、臨渙等地發起成立學生聯合會,發動學生罷課、演講、檢查和沒收日貨,舉行遊行示威,聲援北京愛國學生運動。“五四”運動後,和進步師生一起成立讀書會,創辦平民夜校,積極宣傳新文化和蘇聯十月革命。1920年,發起組織“臨渙非基督教同盟”,揭露帝國主義利用宗教進行文化侵略的陰謀。1922年初,在臨渙組織“群化團”,對抗封建勢力。“群化團”發展到宿縣、南京、徐州等地,從而推動了人民民眾反帝、反封建鬥爭。1922年夏,考入徐州培心中學。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發起成立徐州各校學生聯合會,組織非基督教學校每周禮拜的鬥爭。在《嚮導》上發表文章,揭露帝國主義進行文化侵略的罪惡,捍衛中國人民的尊嚴,推動徐州地區反帝愛國運動的發展。
同年夏被開除學籍。回到家鄉繼續進行革命活動,建立中共臨渙小組,後改為中共臨渙獨立支部,下設徐樓、韓村、臨渙國小、臨渙工會等7個小組。在臨渙、百善一帶創辦平民夜校和農民夜校,建立農民協會,並在濉溪、古饒、烈山等地建立各業工會。1925年“五卅”慘案後,他發動臨渙、濉溪等地各界民眾4000餘人,舉行集會、遊行示威,同年7月發起組織“滬案後援會”、“仇貨檢查小組”,聲援上海、青島工人鬥爭。1926年,任中共宿縣縣委組織委員,負責開展工農運動,使全縣農協會員發展到2萬餘人,工會會員4000餘人。在臨渙、濉溪等地建立一支擁有40多條槍的農民武裝,先後發動百善一帶農民進行抗租、抗捐、抗稅鬥爭;發動四里廟、五里營等地農民強割地主的麥子,迫使地主交出2萬斤糧食和歸還霸占的土地;發動宿縣、濉溪等地工人罷工,迫使資方接受工人的要求。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前往白色恐怖籠罩下的上海,幾經周折,找到了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李富春。1928年9月,奉命組成中共徐(州)、海(州)、蚌(埠)特別工作委員會,當選為特委委員,兼中共鳳陽縣委書記,領導豐縣、沛縣、蕭縣、碭山、邳縣、睢寧、銅山、宿縣、靈壁、五河、泗縣、懷遠、定遠、鳳陽、蚌埠和海州原轄四縣的革命鬥爭,先後領導了淮上火柴公司工人、鳳陽黃包車工人的罷工鬥爭。1928年底,中共蚌埠臨委遭到破壞,他奉命前往整頓和重建中共蚌埠特支。1929年初,他發動鐵路工人開展經濟鬥爭。5月,發動1000多名人力車工人舉行反對增加牌照稅的罷工,後又發動郊區3000多名農民開展抗捐鬥爭。1931年初,徐、海、蚌特委撤銷,分別成立徐州、海州、長淮(蚌埠)3個特委,他任中共長淮特委委員、書記,以蚌埠為中心,領導鳳台、定遠、懷遠、宿縣、泗縣、五河、靈璧、鳳陽、盱眙、天長、嘉山、滁縣等地工作。
同時創辦特委機關刊物<紅旗報>,並參加編輯和刻印,經常撰寫文章,揭露國民黨新軍閥本質,號召人民民眾同一切反動勢力作堅決的鬥爭。1932年8月底,長淮特委軍運委員劉小平叛變,將特委176名黨員名單和住址全部出賣。他冒著生命危險,四處奔走,通知各地同志迅速轉移。10月20日,在鳳陽門台子火車站,不幸被捕並押送南京偽憲兵司令部。1932年11月25日英勇就義於雨花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