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力(南京大學教授)

朱力(南京大學教授)

朱力,法學博士,男,漢族,1956年2月生上海松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 出生日期:1958年2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主要貢獻,論文,科研成果,學術訪問,科研項目,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獲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年至2001年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主任。
兼中國社會學會理事、江蘇省民政廳專家諮詢組成員,南京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法學專家諮詢組成員,江蘇省社會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小城鎮研究會常務理事、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常務理事、南京市社會學會會長、南京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南京市慈善總會常務理事、南京市基督教青年會副會長、鼎新社會組織創業中心理事長。

主講課程

主要講授社會學原理、社會工作、中國社會問題、社會學專題等課程。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套用社會學,研究方向為社會衝突、社會失范、慈善事業、社會建設等。

主要貢獻

論文

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剛性社會矛盾趨勢分析與化解對策研究”(14ZDA061),重點項目“我國社會矛盾的特徵、趨勢與對策”、一般項目“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失范”、“重大社會性突發事件管理”,教育部課題“中國民工潮”、“新移民的城市適應”等科研課題30餘項。發表論文與理論文章200餘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論文50餘篇,是社會學學科高被引前20名學者與有學科顯示度學者。先後出版《中國城市底層社會群體的生存狀態與救濟制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走出社會矛盾衝突的漩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轉型期中國社會問題與化解》(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當代中國社會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我國重大社會性突發事件解析》(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版),《中外移民的城市適應》(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變遷之痛-轉型期的社會失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大轉型── 中國社會問題透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國民工潮》(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社會問題概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社會學原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等著作。

科研成果

A、個人著作及合著:
1、 朱力著:《大轉型――中國社會問題透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 朱力著:《中國民工潮》,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 朱力等著《社會問題概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4、 朱力等著:《社會學原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年版。
5、 朱力著:《變遷之痛――轉型期的社會失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版。
6、 朱力著:《當代中國社會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7、 朱力等著:《我國重大突發事件解析》,南京,南京大學出處社,2009年版。
8、 朱力等著《中外移民的城市適應》,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 朱力等著:《公共關係新論:理論與實務》,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0、 朱力著 《轉型期中國社會問題與化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
11、 朱力著《走出社會矛盾衝突的漩渦――中國重大社會性突發事件與管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版。
12、 朱力等著《中國城市底層群體的生存狀態與救濟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B、主編、參著
1、 宋林飛、朱力主編:《社會工作概論》(修訂本),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 朱力、陳如主編:《南京市社會分層研究報告》,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版。
3、 朱力、陳如主編:《新移民--南京市流動人口研究報告》,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 參著《社區服務與社區發展》,北京:學習出版社,2000版。
5、 參著《增建抗逆韌力――探討青少年自殺行為策略報告書》,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主編,新輝印務有限公司,2002版。
6、 參著《中國轉型期的社會風險及識別》,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版。
7、 參著《社會學視角下的和諧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8、 參著《殘疾人社會保障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 參著《中國婦女就業》,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3年版。
10、 參著《實用護理人文學》,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
11、 參著《農民工與城市融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12、 參著《現代社會學理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
13、 Zhuli,2006,Cultural life of Rural Migrants and Urban Integration, Berliner China-Studien,New Brunswick(U.S.A.)and London(U.K.)
C、叢書主編:
“社會工作叢書”執行主編:
1、《社會保險》,執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2、《社會工作行政》,執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3、《團體社會工作》,執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4、《個案社會工作》,執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5、《社區社會工作》,執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6、《人類環境與成長》,執行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社會工作叢書”副主編,
7、《社會政策》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8.《物業管理》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9.《社會發展》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10.《社會工作實務》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新社會群體”叢書,副主編
11、 《學生官》,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12、 《轉業軍官》,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13、 《私營業主》,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14、 《職業股民》,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社會風險叢書”副主編
15、 《來自不公平競爭的風險》,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16、 《經濟全球化的風險》,副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D、主要學術論文:
  1. “社會穩定的三個環節”,南京:《南京大學學報》,1991年第1 期,《新華文摘》1991年第4 期轉摘。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1年第3期轉載 。
    2. “聚合行為及其對策”《南京大學報》1992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2年第5期轉載 。 
    3. “中國社會生活中的關係網亞文化”,成都:《社會科學研究》1993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3年第2期轉載。
    4. “社會結構轉軌與社會問題突現”,南京:《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4年第4期轉載。
    5. “中國社會轉型臨近關節點”,南京:《南京社會科學》199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4年第3期轉載。
    6. “國際化大都市的公民素質”,南京:《南京社會科學》1994年第6期。
    7. “社會結構轉型與社會保障改革”,北京:《現代社會保險》1994年第3期。
    8. “困難與突破市場經濟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思考”,北京:《社會學研究》1994年第5期。
    9. “抑制社會轉型中的不良亞文化”,《社會科學研究》1995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5年第4期轉載。
    10. “腐敗探源”,《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1995年第5期轉載。 
    11. “改革中的社層分化與社會流動”,《南京社會科學》1995年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5年第5期轉載。
    12. “改革中的悖論分折”,哈爾濱:《求索》1995年第4期。
    13. “大陸社會工作模式的轉換”,台北:《社會建設》(台灣)1995年第5期。《海峽兩岸社會福利研討會論文集》 1996年6月版 。
    14. “扶助脆弱群體 強化社會支持”,南京:《江蘇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1996年第2 期轉載。 
    15. “中國社會中的制度化逃避”,成都:《社會科學研究》1996年第4 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6年第4期轉載。
    16. “旁觀者的冷漠”,南京:《南京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7年第4期轉載。 
    17. “中國黑社會研究”,成都:《社會科學研究》1997年第6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8年第1期轉載。
    18. “中國社會工作模式的轉換”,北京:《中國社會工作》 1997年第2期。
    19. “重視對貧困群體的研究”,北京:《現代社會保險》1997年第2期。
    20. “社會問題的理論界定”,南京:《南京社會科學》1997年第12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8年第2期轉載 。
    21. “獨闢蹊徑的社會學視角”,南京:《江蘇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
    22. “色情文化興起的社會原因與防止對策”,上海:《社會學》1998年第2期。
    23. “社會風尚的理論蘊含”,哈爾濱:《學術交流》1998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1998年第11期轉載。
    24. “足球的社會魅力”,上海:《社會》1998年第11期。
    25. “正確認識社會問題”,南京:《江海學刊》1999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1999年第2期轉載。
    26. “準市民與城市融合”,南京:南京大學學報,2000年12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01年第4期轉載,《高校文摘》2001年第4期轉摘。
    27. “城市再就業工程中的‘瓶頸’與突破”,天津:《天津市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人大複印資料《工會工作》2002年第5期轉載。
    28. “群體性歧視與偏見”,南京:《江海學刊》2001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5期轉載,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02年第4期轉載。
    29. “關於腐敗的社會學斷想”,《社會》2001年第11期。
    30. “失業下崗問題的難點與突破”,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3年第5期目錄輯要。
    31. “論農民工的城市適應”,南京:《江海學刊》,2002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03年第4期轉載。 
    32. “論農民工的城市適應”,《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5月。
    33. “城市行乞者群體滋生的社會原因”,上海:《探索與爭鳴》2004年第5期。
    34. “教育腐敗是雙重的腐敗”,上海:《探索與爭鳴》,2004年第3期。
    35. “農民工階層的特徵與社會地位”,南京:《南京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1期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4年2期轉載。
    36. “就業機會中的性別不平等--市場轉型與不平等關係的另一面”,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3年第11期。
    37. “突發事件中的信息控制”,南京:《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38. “論農民工階層的城市適應”,孔祥智主編《聚集“三農”》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9月。
    39. “空間權力的視角”,南京:《名鎮世界》,2004年第5期。
    40. “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發展的趨勢”,《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第9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1期轉摘,《中國社會科學院學報》2005年12月20日轉摘。
    41. “社會整合機制的轉換”,南京:《學海》,2005年第1期。
    42. “和諧社會的社會學解讀”,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6 期目錄輯引
    43. “從流動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看城市適應”,南京:《河海大學學報》2005年10期。
    44. “化解失范:建設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北京:《社會學視野中的和諧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6年。
    45. “失范的三維分析模型”,南京:《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06年11期轉載。
    46. “第二種規範”,南京:《江海學刊》2006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07年第3期轉載。
    47. “失范範疇的理論演化”,南京,《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48. “關於社會失范機制的探討”,成都:《社會科學研究》2006年5期 ,《新華文摘》2006年第10期轉摘。
    49. “規範的結構脆性”,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9期。
    50. “關於失范的類型探討”,南京:《公共管理高層論壇》,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
    51. “風險理論研究”(主持人語),南京:《南京大學學報》2007年2期。
    52. “‘和諧’應成為社會轉型時期的核心價值觀念”,南昌:《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53. 喬曉征、朱力“謠言在群體性突發事件中的發生機制”,南京:《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54. “失范範疇的理論演化”,南京:《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55. 突發事件的概念、要素與類型 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7年第11 期。
    56. 陳常花、朱力“知識移民的社會適應優勢”,《南方人口》2008年第4 期。
    57. “工會在調節勞動關係中的作用”,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12期。
    58. “中國社會風險解析――群體性事件的社會衝突性質”,《學海》2009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0年第 6期 轉載。
    59. “社會規範建設的困境――三種理性人的策略性選擇”,上海《探索與爭鳴》2009年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1第4期轉載。
    60. 朱力、盧亞楠“集體行為的結構性新特質——網路助燃理論探討”,南京:《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0年第 4期轉載。
    61. 朱力、趙璐璐、鄔金剛:“半主動適應”與“建構型適應”――新生代農民工的城市適應模型 蘭州:《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62. “人們為什麼不容易遵守規範”,南京:《學海》,2010年10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4期轉載。
    63. “中外移民的特殊性與普遍性”,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10年第10期。《新華文摘》2011年第2期轉載。
    64. 朱力、譚先楚 “我國救災的社會動員機制”,《東嶽論叢》2011年第6期。
    65. 朱力、曹振飛“結構箱中的情緒共振”,《社會科學研究》2011年第4 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1年第9期轉載。
    66. 吳煒、朱力 “宿舍勞動體制對農民工權益的影響分析:以江蘇為例”《中國人口科學》2011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10期轉摘。
    67. 朱力、龍永紅 我國現代慈善動員機制《南京社會科學20121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保障》2011年第4期轉載
    68. 朱力、龍永紅,我國環境正義問題凸現 《南京大學》2012年第1期
    69. 朱力、吳煒,農民工的社會保險 《學海》2012年第2期
    70. 張義烈、朱力,和諧信訪文化:概念、理念及其建構《學術探索》2012年第1 期
    71. 譚賢楚、力,貧困類型與政策含義:西部民族山區農村的貧困人口——基於恩施州的實證研究《未來與發展》2012年1 月
    72. 呂效華、力,流動人口文化福利支持機制構建研究——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理論探討》2012年1期 C
    73. 吳煒 朱力 勞務派遣與農民工勞動權益保護——基於對珠三角和長三角的調查《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2,(02) C人大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12年7期轉載。
    74、吳煒;朱力,農民工住房福利現狀與政策走向——基於福利多元主義的視角,《長白學刊》.2012年第2期。
    75、社會結構箱中的縣域矛盾治理,《人民論壇》2012年10月中。
    76、葛亮、朱力,非制度性依賴,中國支持型社會組織與政府的關係,《學習與實踐》2012年12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3年第4 期轉載
    77、公眾信心聚散的社會心理學解讀:人民論壇(總第394期)2013年第4期
    78、朱力、葛亮,道德環對中國慈善事業的啟示,《南京社會科學》,2013年第4期
    79、朱力、朱志玲,我國集體行動的重大轉折,《江海學刊》,2013年第4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3年9期索引
    80、朱力、毛飛飛,城市社會底層群體的複製傳遞機制,《學習與探索》,2013年第5 期
    81、朱力、葛亮:社會協同:社會管理的重大創新,《社會科學研究》2013年第5期 《新華文摘》2014年第四期論點摘編
    82、葛亮、朱力:中國社會組織研究的範式選擇――基於美國範式與歐洲範式的比較分析,《學習與實踐》2013年第6期 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3年9期轉載
    83、我國重大社會矛盾衝突的主要形式、源泉及導火索,《信訪與社會矛盾問題研究》2013年第3期.
    84、理論與實證的雙重解釋――評《未成年人犯罪與社會治理》,《南京社會科學》3013年第9期 85、汪小紅、朱力“離土”時代的鄉村信任危機及生成機制,《人文雜誌》2013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3年11期轉載
    86、極端事件不能歸咎於民怨上升 《人民論壇》2013年第24期
    86、朱力、朱志玲:現階段社會心態的主要特徵及疏導對策,《人民論壇》2014年3月中,第435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4年6期轉載
    87、朱志玲、朱力:《從“不公”到“怨恨”:社會怨恨情緒的形成邏輯》,《社會科學戰線》2014年第2期
    88、譚賢楚、朱力:《紅燈與對策:民族鄉村的婚姻家庭問題研究——基於恩施州G縣的實證》,《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90、汪小紅、朱力:《失地農民身份認同及其分異——基於生命歷程範式的解釋》,《中州學刊》2014年第4期
    91、朱志玲、朱力:《從“不公”到“怨恨”:社會怨恨情緒的形成邏輯》,《社會科學戰線》201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4年5期轉載
    92、認清社會浮躁特性培養健康社會心態,《人民論壇》2014年7月中,第448期
    93、當前基層社會矛盾的特點及化解探究,《民眾》2014年第8期
    94、朱力、李德營:《現階段我國環境矛盾的類型、特徵、趨勢及對策》,《南京社會科學》2014年第10期
    95、朱力、汪小紅:《現階段中國征地矛盾的特徵、趨勢與對策》,《河北學刊》2014年第6期
    96、朱力、袁迎春:《現階段我國醫患矛盾的類型、特徵與對策》,《社會科學研究》2014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15年2期轉載
    97、朱力、李瓊英:《現階段我國城市拆遷矛盾的特徵、趨勢及對策》,《華東經濟管理》2014年第12期
    98、李瓊英、朱力:《我國歷史遺留的社會矛盾及其走向》,《學術界》2015年第10期
    99、江蘇社會組織“怎么辦”,《唯實》2015年第3期
    100、周晶晶、朱力:《城鄉結合部失地農民安置房社區管理問題研究——以Y市X鎮XF社區為例》,《東南學術》2015年第3期
    101、朱力、朱志玲:《轉型期的社會結構性怨恨:概念、形態和特徵》,《中國圖書評論》2015年第4期
    101、社會治理需要良好的氛圍,《人民論壇》2015年6月中,第482期
    102、朱力、紀軍令:《當前我國重大社會矛盾衝突的新型特徵》,《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5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6年3期轉載
    103、朱志玲、朱力:《現實矛盾與非現實矛盾:現階段社會矛盾的類型分析》,《甘肅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
    104、李瓊英、朱力:《現階段我國勞資矛盾的類型、趨勢及對策》,《中州學刊》2015年第12期
    105、朱力、朱志玲:《當前社會心態的特點及變化趨勢》,《人民論壇》2015年12月下,第503期
    107、李瓊英、朱力:《歷史遺留矛盾的類型及其生成機制》,《江淮論壇》2016年第1期
    108、警惕個體反社會行為造成大眾災難,《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6年第2期
    109、朱力、邵燕:《社會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探索》,《社會科學研究》2016年第2期。《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4期轉載
    110、朱力、劉伯超、楊恆宜:《個體反社會行為的內涵、狀況、觸因與對策》,《社會矛盾與信訪》2016年第1期。

學術訪問

  1. “青少年的抗自殺能力”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2001年3月,香港。
    2. “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大學社會學系,2002年5月,南京
    3. 海岸兩岸“社會轉型研討會”,江蘇省社會科學聯合會,2003年9月。
    4. 國際勞動力流動研討會,德國保大學、河海大學,2006年1月。
    5. 亞洲“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韓國光州大學校,2004年10月,韓國光州。
    6. 日中居住福利國際研討會,日本福祉大學,2007年11月6日,日本。
    7. 第二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南京大學、日本愛知大學、世界大學聯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5月,南京。
    8. “風險、危機與公共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第四屆兩岸三地人文社科論壇,2009年11月6日,南京。
    9. 第三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南京大學、上海大學、日本愛知大學、英國利茲大學、世界大學聯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0月,南京
    10. 社會變遷與社會結構轉型國際研討會,南京師範大學,2009年8月22—23日,南京。
    11. “綠色行動”第五屆兩岸三地人文社科論壇地,2010年11月6日,台灣台中。
    12. 2012年10月15日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訪問2周

科研項目

1、轉型期的社會問題,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1995-1997,主持人。
2、中國民工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997-2001,主持人。
3、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失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0-2005,主持人。
4、南京市農民工狀況與管理,南京市科委,2001-2002,主持人。
5、勞動力市場的性別歧視與公平,全國婦聯項目,2002-2003,主持人。
6、南京市農民工流動研究,南京市科委項目,2002-2003,主持人。
7、南京市社會分層研究,南京市科委項目,2003-2004,主持人。
8、群體性突發事件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建立建全社會預警機制與應急管理體系研究06ZD&025” 子課題,2005-2007,主持人。
9、建構我國新型災害應急回響機制,江蘇省民政廳,2006年,主持人。
10、 我國重大社會性突發事件社會管理研究06BSH03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6-2008,主持人。
11、 中國城市移民與社會適應07JA840006,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07-2009,主持人。
12、 自然災害救助的社會動員機制研究,江蘇省民政廳,2008年,主持人。
13、 婦女工作社會化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全國婦聯,2008年,主持人。
14、 工會在調節勞動關係中的作用,南京市工會,2008年,主持人。
15、 慈善事業的社會促進機制,江蘇省民政廳,2009年,主持人。
16、 農民工權益保護理論與實踐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09JZD003子課題,2010,主持人。
17、 江蘇省十二五規劃勞動力使用思路,江蘇省發改委,2009,主持人。
18、 江蘇省適度普惠型福利制度,江蘇省民政廳主持,2010,主持人。
19、 江蘇省底層社會群體的矛盾疏導機制,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2010ZDAXMO11,2010,主持人。
20、 慈善組織資源的社會動員機制,江蘇省民政廳,2011,主持人。
21、 適度普惠型流動人口社會福利服務制度發展創新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理論和制度構建研究”子課題(項目編號10JZD0033),2011,主持人。
22、 南京市社會組織發展狀況,南京市民政局,2011,主持人。
23、 我國慈善事業的理論與實踐,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2011,主持人。
24、 南京市浦口區社區建設規劃,南京市浦口區,2011,主持人。
25、 2012年江蘇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江蘇社會組織的培育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2SHA002)。
26、 2012 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現階段我國社會矛盾演變趨勢、特徵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2AZD041。
27、 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2013江蘇省民政廳課題,主持人。
28、 我國社會慈善事業的理論與實踐,與企業協作課題,主持人。
29、 社會組織的管理研究,2014年江蘇省民政廳課題,主持人。
30、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項目“我國剛性社會矛盾趨勢分析與化解對策研究”(14ZDA061)。
31、江蘇省綜合治理辦公室課題“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15,主持人。

獲獎記錄

1.1993年,“五顏六色的百萬富翁”獲全國計畫單列市黨報理論副刊優秀論文一等獎。
2. 1994年,“怎么啦,我們的社會風尚”獲全國副省級報刊優秀理論文章一等獎。
3. 1995年,“改革中的社層分化與社會流動”獲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
4. 1995年,“著力抑制越軌型致富”獲全國報紙理論宣傳優秀文章一等獎。
1. 1998年,“全社會共同化解改革的成本”,獲全國報紙理論宣傳優秀論文二等獎, 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 1998年,《大轉型――中國社會問題透視》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3. 1999年,獲南京大學教學一等獎。
4. 1999年,“對中國社會學發展的幾點看法”獲中國社會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5. 2000年,“農民工與城市融合”獲中國社會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6. 2003年,《城市新移民》獲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 2003年,《中國民工潮》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8. 2005年,《南京市社會分層研究報告》獲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9. 2005年,“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獲中國社會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10. 2007年,《變遷之痛:轉型期的社會失范研究》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1. 2009年,慈善事業的社會促進機制,民政部優秀論文二等獎。
12. 2012年,中外移民社會適應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3.2014年,走出社會矛盾衝突的漩渦,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4.2015年,走出社會矛盾衝突的漩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