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飛

朱凌飛,男,1976年2月出生,雲南石屏人。現為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副教授,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凌飛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發展人類學、路人類學、全球化人類學
教學任務,教育背景,科研項目,代表論文,主要著作,

教學任務

本科生課程:人類學概論、傳媒人類學、經濟人類學、人類學民族學經典導讀;
研究生課程:人類學影視與製作、經典民族志研讀。

教育背景

1995年9月——1999年7月: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文化人類學專業,史學學士。
1999年9月——2002年7月:雲南大學人類學系,民族學專業,法學碩士。
2002年9月——2005年7月:南開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專業;法學博士。

科研項目

[1]. 雲南國際通道建設及其“輻射中心”定位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17.7~2020.12。
[2]. 跨界民族與邊疆安全歷史經驗研究——以中國寮國邊境口岸磨憨、磨丁為例,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課題,2015.10~2017.3.
[3]. 公路建設對民族文化融合的影響研究,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2012.6~2014.6。
[4]. 藝術傳播與權力建構——人類學的藝術研究,雲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0.11~2012.11。
[5]. 公共人類學與人類學公眾形象的建構,雲南大學人文社科基金立項項目,2009.11~2011.11。
[6]. 社會轉型期少數民族村寨的發展與保護——對玉獅場普米族村寨的個案研究,雲南大學“211工程”三期民族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9.5~2012.5。
[7]. “藝術人類學”創新團隊,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2007.11~2010.11。
[8]. 儀式·娛樂·展演——對少數民族民間藝術舞台化呈現的人類學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07.1~2010.1。
[9].雲南大學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畫,雲南大學,2006.3~2012.3。
[10]. 現代傳媒語境中的民族文化——以《以腰新娘》為例,2005年度雲南大學人文社科基金立項項目,2005.12~2006.12。

代表論文

[1]. 《視覺文化、媒體景觀與後情感社會的人類學反思》,《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年第5期。
[2]. 《邊界與身份:對一位寮國磨丁村民個人生活史的人類學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
[3]. 《邊界與通道:昆曼國際公路節點中老邊境磨憨、磨丁的人類學研究》,《民族研究》2016年第4期。
[4]. 《傳統人類學發展理念述論》,《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5期。
[5]. 《景觀格局:一個重新想像鄉村社會文化空間的維度——對布朗族村寨芒景的人類學研究》,《思想戰線》2016年第3期。
[6]. 《從“文本”到“本文”的田野闡釋——以普米族口傳文學為例》,《廣西民族研究》2015年第6期。
[7]. 《歷時性視域中的社區過程與道路的隱喻——對甘莊道路的人類學研究》,《中國人類學》第1輯,商務印書館2015年12月。
[8]. 《治療儀式與文化表演——對白岩傈僳族“叫魂”的人類學闡釋》,《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17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6月。
[9]. 《從公共人類學到人類學公眾形象的建構》 《思想戰線》2014年第4期。
[10]. 《修路事件與村寨過程——對玉獅場道路的人類學研究》,《廣西民族研究》,2014年第3期。
[11]. 《傳統人類學藝術研究進路述評》,《民族藝術》2013年第4期。
[12]. 《人類學視野中的藝術傳播與社會權力建構》,《思想戰線》,2013年第4期。
[13]. 《人類學視野中人口較少民族人口發展問題研究 ——以箐花村普米族為例》,《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11輯,2013年3月。
[14]. 《論民族學家的職業倫理》,《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10輯,2011年12月。
[15]. 《對織金氟中毒現象的社會人類學考察》,何明主編:《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8輯),雲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16]. 《裂變與統合——對一個普米族村莊社會過程60年變遷的人類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17]. 《藝術過程與社會變遷——對民族民間藝術的流變的人類學思考》,《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18]. 《An Anthrop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Movie A Bride of Huayao(英文)》,何明、李志農主編:《Review of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版。
[19]. 《文化認同與主體間性——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普米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探索》2009年第3期。
[20]. 《文化人類學學科體系的本土化建構與繼往開來——<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評析》,《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21]. 《史與志——對口述史與歷時性民族志研究的探討》,何明主編:《西南邊疆民族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版。
[22]. 《玉獅場:一個被誤解的村莊——關於利益主體話語權的人類學研究》,《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23]. 《民族學家的角色和責任》,瞿明安主編:《現代民族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版。
[24]. 《儀式·娛樂·展演——對民族民間藝術舞台化呈現的文化批評》,《思想戰線》2009年第1期。
[25]. 《普米族——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河西鄉箐花村》,張躍、何明主編:《中國少數民族農村30年變遷》,民族出版社2009年1月版。
[26]. 《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的學術交流》,瞿明安主編:《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7]. 《當代中國的科技人類學》,瞿明安主編:《當代中國文化人類學》,雲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8]. 《對電影<花腰新娘>的人類學解讀》,《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29]. 《作為歸僑的苗族——兼論甘莊族群關係的再建構問題》,林超民主編:《新翼集》,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30]. 《文化表演:傳媒語境中的理解與闡釋》,《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31]. 《走進虛擬田野——網路民族志研究》,《社會》2004年第9期。

主要著作

[1]. 《普米族》,遼寧民族出版社,2015年8月。
[2]. 《玉獅場的故事——1949~2009:地方國家的過程與選擇》,雲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3]. 《左腳舞之鄉——牟定》,雲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