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1902年7月8日,朱公謹出生於浙江餘姚一個世代書香之家,國小就讀於朱氏家族在家祠念德堂興辦的“實獲國小”。
1914年,在家鄉國小畢業後到上海南洋中學就讀。
1919年9月,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
1922年,因曾參加五四愛國運動,與聞一多等清華學生一同前往東郊民巷的包括美領館在內的各國領館遊行示威,觸怒校方,被學校要求寫一份悔過書,如果一定不肯寫悔過書,則留級一年,朱公謹既不願意寫悔過書,亦不願意留級,於是提前結束清華學業,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哲學院數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希爾伯特的大弟子柯朗。
1927年,畢業,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後回國。
1928年,受聘交通大學數學系教授並任首任系主任。
1930年—1931年,被南京中央大學特聘為教授。
1932年—1937年,任光華大學副校長,並主持數學系工作,兼任光華大學年刊社主任、科學會導師。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後,在光華大學上海部分上課並任教務長。
1941年,光華大學上海部分關閉,失業兩年。
1943年,受生活所迫,在日偽統治下的交通大學滬校兼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協助光華大學成都部分遷回上海,以光華大學副校長代行校長職,併兼任訓導長及附中主任。
1952年,院校調整後,專任交通大學教授。
1956年,被評定為國家工科一級教授;同年,交通大學根據中央決定內遷西安,隨之赴交通大學西安部分(今西安交通大學)工作,並建立西安交通大學數學力學系。
1957年,任交通大學西安部分(今西安交通大學)套用數學教研室主任。
1960年,返回上海交通大學任教。
1961年8月28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朱公謹長於數學分析,研究偏重於實用及結合物理方面,如偏微分方程、積分方程、理論力學等。
- 學術論著
朱公謹的博士畢業論文為《關於某些類型的單變數函式方程解的存在性證明》,為中國現代套用數學研究的最早文獻;著有哲學論著《理性批判派哲學家納爾松——生平與學說》,發表過《從高等數學的觀點談初等數學》《變分法中之直接方法》《數理邏輯綱要》《數理邏輯導論》等哲學及數理邏輯方面的論文;先後撰寫過《19世紀初期的幾位大數學家》和《數理學家現狀及展望》等文章,在《光華半月刊》《武漢大學理科學刊》和《數學雜誌》上發表過《數學認識之本源》《存在釋義》等多篇數學論文;翻譯柯朗著作《柯氏微積分學》、戴德金著作《實數探原》;自1927年起在《光華學報》連續發表“數理叢談”,後被商務印書館列為“算數小叢書”和“新中學文庫”出版,對當時的中學生影響深刻,馮康、豐子愷早年皆因此書受益;1933年在《大學雜誌》第1卷第1期發表《自然科學概論》。
文章題目 | 刊物名稱 | 年卷期 |
---|---|---|
變分學中之直接方法 | 《光華大學理科期刊》 | 1934年創刊號 |
數之意義 | 《光華大學半月刊》 | 1934年第3卷第1期 |
數理邏輯綱要 | 《國立武漢大學理科季刊》 | 1934年第5卷第2期 |
數理邏輯導論 | 《數學雜誌》 | 1936年第1卷第1期 |
數之意義 | 《數學雜誌》 | 1937年第1卷第2期 |
存在釋義 | 《數學雜誌》 | 1937年第1卷第2期 |
數之意義(續) | 《數學雜誌》 | 1937年第1卷第3期 |
數之意義(續) | 《數學雜誌》 | 1937年第1卷第4期 |
資料來源: |
文章題目 | 刊物名稱 | 年卷期 |
---|---|---|
數理叢談(至十二續完) | 《光華大學半月刊》 | 1932年第4期—1934年第3卷第1期 |
定性幾何學與吾人之空間觀 | 《學術世界》 | 1935年第1卷第2期 |
數學中之推理方法(一至三) | 《光華大學半月刊》 | 1935年第4卷第1期—1936年第4卷第7期 |
連續性與無理數 | 《光華大學半月刊》 | 1935年第4卷第4期 |
連續性與無理數(續) | 《光華大學半月刊》 | 1935年第4卷第5期 |
絕對量與相對量 | 《光華大學半月刊》 | 1936年第4卷第8期 |
代數精蘊 | 《數學雜誌》 | 1937年第1卷第3期 |
代數精蘊(續) | 《數學雜誌》 | 1937年第1卷第4期 |
資料來源: |
人才培養
- 教學理念
朱公謹針對當時學校教育中注射式教學方法的缺點,大力提倡蘇格拉底教學法(產婆術),他認為如果僅用觀察與實驗來吸收知識,雖然零碎的知識很多,但產生的不過是靈敏的技師,這種教育稱之為技師教育或職業教育;但教育的意義不止如此,科學之所以可貴,不僅在其內容為真確的知識,尤其是具有統一的系統,而且系統嚴格;後習得的知識可以與已有經驗融會貫通,絕非注射式講授法所能收效;教學方法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而應有所不同,在此之上提出蘇格拉底教學方法的適用範圍,不僅局限於數學;只要屬於一說便知的經驗事實,用注射法即可,而對於那些需要經過推理思索後才能明了的知識,則以蘇格拉底教學法為好。
- 學生培養
- 執教課程
朱公謹講授過“微分方程”“數論初步”“解析幾何”“複變函數”“投影幾何”“套用數學”等數學課程。
- 教學論著
朱公謹編寫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師範學校數學教材《代數》和《解析幾何》;1952年院系調整後,受教育部委託主持了中國第一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大綱的制訂,並帶頭編寫《高等數學》教材。
文章題目 | 刊物名稱 | 年卷期 |
---|---|---|
蘇格拉底的講學方法 | 《光華大學半月刊》 | 1933年第2卷第5期 |
怎樣學高等數學?(上) | 《出版周刊》 | 1935年第134期 |
集論小談(至九續完) | 《光華大學半月刊》 | 1936年第4卷第9期—1937年第5卷第9期 |
紀念黎曼 | 《數學雜誌》 | 1937年第1卷第2期 |
蘇格拉底講學方法的套用 | 《數學雜誌》 | 1937年第1卷第3期 |
資料來源: |
社會任職
時間 | 社會任職 |
---|---|
1935年7月 | 中國數學會常務理事 |
1936年 | 《中國數學會學報》(今《數學學報》)編委、《數學雜誌》常務理事 |
1956年2月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列席人員 |
1958年3月 | 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學術委員會委員 |
- | 國立編譯館數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委員 |
- | 《德華大詞典》編輯員 |
- | 乙酉學社編譯員 |
資料來源: |
個人生活
- 家庭成員
遠祖:朱之瑜,人稱舜水先生,明末清初理學家,明亡後寓居日本,對日本儒學很有影響,被譽為“日本孔夫子”。
曾祖:朱蘭,道光九年(1829年)一甲第三名進士,歷官編修、翰林院侍講、廣東鄉試正考官、湖北學政、朝考閱卷大臣、安徽學政,累至內閣學士署工部左侍郎。
祖父:朱逌然,同治元年(1862)二甲進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先後出任湖南、四川學政,中年早逝,因積勞卒於四川任上。
父親:朱燕生,在餘姚終生從事國小教育。
母親:李氏。
第一任妻子:陳氏,1921年二人結婚,1933年陳氏逝世。
第二任妻子:夏氏,1935年二人結婚,生一子,1944年夏氏逝世。
兒子:朱熙泉,2023年初病逝。
兒媳:屈幗英。
外孫女:張萌。
外孫女婿:王建敏。
人物評價
朱公謹治學嚴謹,名如其人,獨樹一幟。(上海交通大學評)
朱公謹的一生,砥礪奮進、步履鏗鏘,將家國情懷深深融入血脈,體現了交大人“求真務實、努力拚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精神品格,為交大數學專業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卓著貢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安勝評)
朱公謹為中國現代數學知識的傳播及數學教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沒有顯赫的聲名,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一生詮釋著對數學的熱愛和對數學教育事業的執著。(中國科普研究所張曉磊評)
朱公謹一生為中國現代數學知識的傳播及數學教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熱愛祖國,熱愛科學,他的名聲雖不及其他數學家大,但是卻在中國現代數學發展史中占有重要的一頁.他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剛正不阿、提攜後生的高尚品德,永遠為後人所緬懷.他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堪稱是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先驅之一。(劉冰楠、代欽著《朱言鈞的數學教育思想及其貢獻》評)
人物紀念
- 半身銅像
朱公謹銅像(半身像)位於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正門兩側花園東西兩端,與張鴻銅像相對而立。
- 朱公謹獎學金
2023年12月5日,朱公謹兒媳屈幗英向上海交通大學捐贈100萬元人民幣,設立“朱公謹獎學金”,並捐贈朱公謹博士論文德文原稿等文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