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宗白華論》是現代鄒士方、王德勝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朱光潛宗白華論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鄒士方、王德勝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撰寫的研究朱光潛、宗白華美學思想的論文以及有關兩位美學大師傳略的合集,共收文章計7篇,另附信和附錄。朱光潛、宗白華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驅者、開拓者,是我國當代美學大師。作者認為朱光潛先生是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論著和譯著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堪比者寡。概括地說,朱光潛美學思想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早期(四十年代初期——四十年代後期)。在這一階段中,他的思想和理念受到來自西方的美學思潮影響,特別是受克羅齊、尼采和德國心理學派美學觀點的影響,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美和審美感覺,提出了“美是心靈的創造”的看法:從心與物的關係上論證美和美感的性質,認為美在“心與物的關係”上,是心靈借著對象的形刷來表現情趣;美感的產生,就在於心與物的交流,是”栘情”的作用。作者認為,朱光潛先生在第一階段中的美學觀點,基本是唯心主義的。他的思想的立足點,是在唯心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論證主觀在美的創造和審美過程中的作用。儘管如此,朱光潛先生在現代中國美學思想史上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確立了自己的美學思想體系,成為現代中國自成一派的美學大家。中期(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初),通過對過去唯心主義美學思想的自我批判,通過認真學習馬列主義的哲學和文藝理論,朱先生提出了“美是主客觀的辯證統一”的觀點,並在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的實踐觀點”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了自己的美學觀點。他對自己過去的“心與物的關係”的美學觀點作了修正,認為美感的對象是“物的形象”而不是“物”本身。“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觀條件影響下反映於人的意識的結果。“物的形象”是。主客觀的統一”,因而作為物的形象的美也就是“主客觀的統一”了。而且從反映的關係上說,“物是第一性的”,“物的形象”則是第二性。這個觀點標示了朱光潛先生第二階段美學思想的性質。晚期(七十年代後期——八十年代中期),朱先生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著作《經濟學——哲學手稿》、《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資本論》、《自然辯證法》等進行系統認真的研究,對一些譯文提出重大的修改意見。在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實踐活動的哲學理解和分析的基礎上,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作理論指導,發展自己的美學思想,從而在美學思想中突出了實踐性。
作者在書中還對我國著名美學家、詩人和哲學家宗白華的美學思想進行了探討,指出對於美的對象的性質,宗白華認為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其形式和內容在造就美的形象時的關係是辯證的。美感是對於一個客觀事物的判斷,並不是對於我的主觀感覺或主觀感情的判斷。關於藝術美,宗白華認為,藝術具有美感量,離不開它的內容真實;藝術意境具有其高度、深度。宗白華研究美學,特別是研究中國美學,有他自己獨特的方法,即“散步”的方法和比較的方法。作者同時指出了宗白華哲學思想,如在哲學觀基本問題、對運動的理解、科學論證方面的局限,在美學思想如對有關的形式的認識、對“同情”的認識、關於審美的“觀照”問題方面的矛盾。作者指出,縱觀宗白華的整個美學研究活動和他的整個美學思想體系,客觀地分析,是在合理中寓含著部分的不合理,正確中包蘊著片面性的錯誤,並不影響宗白華美學思想作為中國美學全部寶庫中的精華的價值。
書中朱光潛、宗白華的傳略及附錄,反映了朱、宗二先生的經歷及人生態度和品格。
出版信息
香港新聞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責任編輯:陳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