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綱

朱兆綱,原名朱瑞驂,字長魯,號人庵。清惠北鰲塘鋪後林鄉(今屬泉港區前黃鎮三朱村)人。生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卒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享年七十七歲,曾官山西馬邑縣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兆綱
  • 原名:朱瑞驂
  • 字號:字長魯,號人庵
  • 性別:男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朱兆綱,原名朱瑞驂,字長魯,號人庵。清惠北鰲塘鋪後林鄉(今屬泉港區前黃鎮三朱村)人。生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卒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享年七十七歲,曾官山西馬邑縣令。

人物生平

朱兆綱曾祖朱一龍官至廣東參政,祖父朱秩,父親朱又孺,伯父朱又孜,堂叔朱又煥,皆文名噪於一時。外曾祖父戴一俊,曾官廣東按察副使。母親戴雲,乃一代才女。朱兆綱就生活在這么一個家學敦厚,書香氤氳的門第。朱兆綱自幼小時,母親戴雲就教他識字辨韻,稍大,便親自逐條講授經義;空餘時則教予韻律詩詞,使朱兆綱小小年紀便有詩名。史載,朱兆綱年始“弱冠”(不上二十歲),便以文名補上府學生員。他暢曉經史詩詞,文采超群。他尤其精通典章法度,郡治推官(府衙主管刑名的屬吏)慕名聘他為“幕賓”(協助料理公務的人員)。不久後,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科鄉試中舉。中舉後,他始改原名瑞驂為兆綱。
朱兆綱被授為山西馬邑知縣。馬邑轄地臨近雁門關,是塞外沙漠的邊緣地帶,大風一來,沙塵漫漫,遮天蔽日。邊地荒涼,居民稀少。朱兆綱到任後,絲毫不為環境惡劣所屈服,決心在自己任內做出一番事業。經一番考察後,他倡議築建城堡,以抵禦風沙侵蝕,好讓百姓安居。他率先垂範,捐出自己當年的薪俸。他的行為立即得到了當地吏民的回響。城堡築成後,他便招集居留無定的流民就地定居,原來外流的本地居民也招之回籍定居,並劃給土地讓其墾荒耕種,馬邑始得安定。他的政績屢次得到上司的嘉獎。
幾年後,當地“總帥”(駐軍將領)趙某,因與駐防馬邑縣的“守弁”(守城武官)不和,有意製造事端,意欲劾免那位馬邑武官。朱兆綱秉性剛正,不善曲意奉迎達官,秉直為馬邑武官說了公道話。趙某大怒,把事情鬧到總督和巡撫處。督撫均不加偏袒,把事件上疏朝廷。隨後,朝廷派員查處,趙某因此而被免去官職。朱兆綱也因與此案有關聯而被“鐫三級”(降俸三級)處分。被貶謫後,朱兆綱深覺官場乃是非之地,處處風險,便決然棄官,流寓江南。
朱兆綱此後在江蘇一帶居留多年。據說他一到江南,薛縣知縣、江寧府知府陳某等,都先後熱情地請他到衙署中,誠懇地向他垂詢時事,請教政務。不久,他自江蘇回閩,布政司使陳元親自到他住所,熱情地挽留他在省城居留,結果他在省城住了兩年。爾後,他回歸故里,與致仕回籍的學士富鴻基,郡守郝斌,縣令陳菁等人,結為忘年之交,時人譽之為“神交”。
朱兆綱學富五車,回籍後,他受聘主持編纂《惠安縣誌稿》,歷時數載,稿成後卻由於倭寇屢侵,地方不靖,以致未能刊行,部分文稿毀於倭寇兵火。
朱兆綱秉承家學,還是朱門幾代人中文名頗著的一位詩人,著有《雲中吟》六卷、《冀北吟》六卷、《睡足堂集》等行於世。
朱兆綱在當時詩名頗著,其詩作歷代志書均有收錄。他的詩作格調高雅,情境交融,煉詞精妙,且又朗朗流暢。此錄其一:
舟上有賦
老至交情倍覺親,徘徊細數幾同人。
江分南北愁雙漿,事異行藏嘆一身。
鴻羽冥飛終有跡,魚書遙寄便成珍
孤帆莫怨中流急,好向天涯覓比鄰。
時至晚年,儕輩中人已所剩無幾,倍覺交情的珍重。故人雖遠居天涯,但有鴻雁往返,便若如比鄰。表現出詩人樂觀灑脫的情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