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1916年2月20日出生在江蘇揚州的一個經營布店的小商人家庭,5歲至12歲,讀私塾和國小;
1935年,中學畢業後找到一個在
浙江大學物理系當小職員的工作;1936年,入武漢大學哲學教育系學習,第二年轉入外語系學習
1936年10月,被吸收進“武大青年救國團”,同年11月至12月,“武大學生救國會”成立,朱九思被選為理事;
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7年12月,赴
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執教,曾任冀察熱遼邊區民眾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間,作為
抗大第二分校成員,到敵後
晉察冀邊區,先後擔任過政治教育幹事、指導員、政治教員和大隊的政治主任教員。
1942年5月,朱九思調離抗大第二分校,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部宣傳科長;
1945年8月,調任晉察冀軍區四分區政治部宣傳科長;
1945年12月,調任冀晉縱隊政治部民運部副部長;
1946年6月,調任《冀熱遼日報》(後改稱《民眾日報》)副總編輯,後任總編輯;
1953年1月至6月,調任湖南省教育廳常務副廳長;
1953年~1984年,任原華中工學院副院長、院長、院長兼黨委書記等職,歷任新湖南報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文教部副部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學會會長。主持華中工學院工作三十餘年,為華中科技大學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特別重大的貢獻,其教育思想和辦學實踐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1979年3月5日,朱九思帶領教育部派出的高等教育考察組,到美國、加拿大、日本三國考察了許多著名大學;
1980年4月,朱九思在一期幹部輪訓班上就正式提出要把華中工學院辦成綜合性大學;
1981年,與
胡愈之、
巴金、
楚圖南等人發起中國世界語之友會,熱情支持湖北省世界語運動的開展。
1984年,日本廣島大學授予其榮譽博士學位;
1984年12月,華中工學院(1988年改名為華中理工大學,2000年經四所高等學校合併改名為華中科技大學)領導班子換屆,其後任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名譽校長。
人物逝世
2015年6月13日18時09分,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教育家、原華中工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朱九思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附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人物貢獻
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先後主持國家級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多項,指導研究生30餘人,其中博士生9名。
人物著作
《高等學校管理》 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3
《高等教育散論》 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
《競爭與轉化》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開拓與改革》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
人物紀念
2011年,國內首部描述華中工學院前院長朱九思先生及其教育理念的專著——《朱九思評傳》出版。
2015年農曆正月十八,在朱九思99歲的生日之際,77萬餘字的《朱九思全集》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人物評價
朱九思同志把學校建設與發展的框架搭好了,基礎奠定了,方向明確了,我們沒搞什麼新的,只是添磚加瓦、調整鞏固、充實提高而已。
正是由於九思同志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以及他所領導的那次全校教育思想大討論,我們學校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能夠搶抓機遇,實現了一次超常規的跨越式發展,對學校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華中科技大學差不多把朱九思當做校父看待。九思先生是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屈指可數的教育家之一。今日之華中科大,除了醫科之外,理科、人文社科之發展的基礎,都是在九思時期所奠定的。
在華中科技大學學者雲集的背後,更有以朱九思老院長為首的歷屆領導者,用遠見和膽識,為教師營造出了潛心學術、自由探索的寶貴空間,為學校構建了結構合理、師資雄厚的學科體系,使華中科技大學擁有了騰飛的活力。
朱九思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界的老前輩,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和見解,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曾與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前院長朱九思多次深談,發現他對於外界新理論與新信息都能及時掌握,而且對中國高等教育現存弊端與改革走向頗多真知灼見。
半個多世紀以來,九思全身心地投入華中工學院,為華中工學院的創辦、崛起和綜合性、研究型發展,為華中工學院進入全國一流、國外知名,他孤心苦詣,殫精竭慮,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執著、聰明和才智,也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難能可貴的貢獻。他的成就表明,他是當代中國理論與實踐兼具的教育家。
朱九思幾十年如一日,一門心思辦華工。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他在高等教育界率先改革,獨領工科大學綜合性、研究型發展潮流,為華工的崛起、躋身國內一流和世界知名大學作出了功不可沒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