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然

中國哲學名詞。

明朝大哲學家王陽明說:“至善者性也,性元無一毫之惡,故曰至善。止之,是復其本然而已。”這裡的復其本然,是指止於至善。

明·洪應明《菜根譚》文章恰好,人品本然。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本然:人的本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然
  • 又稱:體
  • 詞性:哲學概念
  • 所屬: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哲學概念中亦稱“體”,意為“無始之原有”。與本分、本為同是闡明真主的絕對獨一,永恆存在,至尊至大,全知全能的基本概念。
首先提出這一概念的是明末清初伊斯蘭教學者王岱輿。他說:“所謂本然者,原有無始,久遠無終,不屬陰陽,本無對待,獨一至尊,別無一物”(《清真大學》)。又說:“蓋真一之本然,非從所生、亦無所從生。無似象,無往來,無始終,無處所,無時光,無依賴,無氣質,不囿物,不同物,所以智慧之覺悟,聲色之擬議,皆無能為矣”(《正教真詮》)。
劉智又作了進一步闡述:“無物之初,唯一真宰之本然,至清至靜,無方所,無形似,不牽於陰陽,不屬於造化。實天地人物之本原也”。並指出“真宰之本然,隱於用,見於為,妙於理,形於象。妙用未顯,其體不可見也,妙用既顯,則萬事萬物孰非其本體之徵哉?”從體、用、為三個方面系統闡明認證真主之原理與途徑,是伊斯蘭教認主學在中國的發展。 (羅萬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