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第三中學是本溪市一所響噹噹的老校,它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操場10000平方米,草坪綠地近4000平方米 ,教學樓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在學校發展過程中她經歷了三校合一的調整,並於2000年起,三中開始由溪湖區教育局實行屬地化管理。如今擁有12個教學班,教職工72人,其中高級教師 15人,中級教師41人,初級教師 13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市級優秀教師3人,區級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名師各2人。市、區、校級骨幹教師總計2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溪市第三中學
- 簡稱:本溪三中
- 所屬地區:遼寧省本溪市
- 操場:10000平方米
- 占地面積:15000 m
學校簡介,發展,校園建設,辦學理念,特色教育,
學校簡介
幾年來,三中堅持以人為本、科研興校、特色立校、質量強校的辦學思想,形成博學、誠信、合作、健美的校風。在實踐探索中形成了環境教育和藝術教育為學校的兩大特色。在市區教育局的關懷指導下,在幾任領導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三中如今校園環境優美、工作秩序井然、師生積極向上、教學質量提高。2004年被評為遼寧省綠色學校,2005年被評為本溪市花園式單位,2006年被溪湖區委區政府評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溪湖區體衛藝工作先進單位,大課間評比獲全區一等獎。很多教師、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獲國家、省、市、區各級獎勵。近幾年的中考成績及升學率更是穩步上升,深受後湖百姓的肯定。
本溪市第三中學
發展
2006年秋天,迎“雙高普九”的春風吹遍了溪湖地區的每一個角落。作為遼寧省“兩類新三片”監測點校的第三中學更是充分認識到“雙高普九”是實現三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良機,決心一定要抓住這次機遇,克服困難,積極奮鬥,實現“雙高”。學校成立了“雙高普九”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學校“雙高普九”工作實施方案》,校長負總責,全面部署,仔細研究《遼寧省“雙高普九”達標驗收細則》,層層落實責任,人人明確目標。在推進“雙高普九”的工作中,學校採取軟硬體兩手抓的做法,一方面從硬體建設入手,不斷地加強資金投入,努力創造高水平、高質量的辦學條件;另一方面從軟體建設入手,不斷地加強學校管理、規範檔案、深化課程改革,努力創造高水平、高質量的溪湖區一流學校。
校園建設
硬體建設是“雙高普九”工作的奠基工程。三年來,在領導的關懷和自身的積極努力下,學校共爭取資金近300萬元,改善了原有的辦學條件,使得三中這所歷經半個世紀滄桑的老校得以舊貌換新顏,再次煥發了青春。花園區、教學區、活動區三區分明,處處幽雅怡人。走進三中,便見滿園木秀,遍地草綠,四季花俏,詩意園巧,學生三三兩兩或在蘑菇亭下讀書,或在葛藤廊中歇息,或在恰趣園中喁喁細語,可謂天人和諧,氣韻風雅,不愧有“綠色學校”和“花園式單位”的美譽。
進入教學樓,從各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氣息:經典勵志的名人名言,溫馨警示的提示標語隨處可見。在它們的引領下,學生走進各個優雅的學習和活動場所:明亮嶄新的教室、標準的圖書室、閱覽室、語音室、微機室、理化生實驗室,設施齊全的音樂舞蹈室、美術室、學生體質測試室,還有現代化的多功能階梯教室和三個多媒體教室,總計專用教室19個。教育資源庫存量300G,可供教師學生上課、備課和查閱資料。教學資源的配備完全符合要求,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學習現代化知識的需要和教師教育教學的需要。所謂“君子懷德”,校領導在發展硬體的同時更不忘人的主體性,整潔的水房、乾淨的室內衛生間的投入使用,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的興建為師生提供了運動健身的場所,這些無不體現著教育環境的改善和人文的關懷。
辦學理念
綜述
古人云:青青子襟,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三中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由一個相對滯後的老校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離不開學校校長和整個領導班子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他們時時處處關心學校發展,關懷教師進步,關心學生成長。他們以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為出發點,形成了促進學校不斷快速發展的鮮明的辦學理念,引導教師愛崗敬業,向學生獻愛心、獻知識;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會學習、會做人、會回報。在區教育局倡導學習的《教育家起步之行》活動中,達成了“你加我加他,大於等於教育家”的共識,發揚了三中教師敬業愛生、勤於探索的美德。
完善培訓制度
結合新課改,學校制定了完善的校本培訓制度,根據教師所需選擇適當的培訓內容,促使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利用探究、合作等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校為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多創造外出學習的機會,積極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利用優勢元素,資源共享。開發了依據我校學生實際的校本教材,深受學生的喜愛。
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學校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開展師帶徒活動,開展“同上一節課”“青藍杯教學競賽”“課件製作競賽”等活動,讓青年教師不斷展露才華,並在磨練中成長、成熟起來,成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骨幹和中堅力量。
十五至十一五期間,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到科研的行列,品嘗科研的果實,逐漸從“經驗型”向“科研型”發展。如今,我校現有省級課題3個,市級課題1個。三年來,有5位教師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論文獲各級優秀論文獎。
特色教育
德育教育應該是一所學校教育教學的靈魂。欲造德才,先求德師;欲求德師,必行德政。全校師生共創了“陽光基金會”,黨團員教師開展了“一幫一”扶助特困生活動,常年在思想上、學習上和經濟上對貧困生予以幫助,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帶動形成了具有個性特徵的教育風格,學校以特色求發展,打造學校品牌。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德育處、團委為核心先後推出了愛國主義教育、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保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一系列具有德育實效性的品牌活動。通過軍訓、大課間、運動會等活動,學生達到強身健體、磨練意志、凝聚集體的目的。學校還與河西派出所、大堡社區結成共建單位,使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學生。“無毒校園、無毒社區”的創建等活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德育風格。
在這諸多的教育工作之中,環境教育和藝術教育更為突出,堪稱三中的特色教育。在實施環境教育時,著重培養學生愛綠、護綠、培綠的意識,設環保責任區,開展環保主題的實踐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現在,全校師生正在為爭取參評國家級綠色學校而積極準備著。學校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對藝術教育有著深刻的認識,藝術活動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展現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髮現美、追求美、鑑賞美從而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我校常年堅持合唱隊、舞蹈隊、美術小組的訓練,在省市區藝術展演活動中頻頻獲獎,音美教師目前還在做《藝術教育與學生全面發展》的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