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庶佑(Tasuku Honjo、ほんじょ たすく),1942年1月27日出生於日本京都府,日本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日本學士院院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日本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
本庶佑於1960年—1966年就讀於日本京都大學,畢業後獲得醫學學士學位;1971年—1973年先後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74年任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1975年獲得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化學博士學位;1979年任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遺傳學系主任;1979年—1984年任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1984年—2005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醫學化學系教授;1988年—1997年任日本京都大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所所長;1991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做福格蒂(Fogarty)訪問學者;1996年—2004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院長;1999年10月任京都大學醫學部長;2001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03年當選為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4年—2006年任日本科學促進會科學系統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免疫學和基因組醫學系教授,同年當選為日本學士院院士;2017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2018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20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附屬癌症免疫綜合研究中心(CCII)主任。
本庶佑主要從事癌症免疫療法相關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42年1月27日,本庶佑出生於日本京都府。
1960年—1966年,就讀於日本京都大學,畢業後獲得醫學學士學位。
1974年,任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
1975年,獲得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化學博士學位。
1979年,任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遺傳學系主任。
1979年—1984年,任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1984年—2005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醫學化學系教授。
1988年—1997年,任日本京都大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所所長。
1991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做福格蒂(Fogarty)訪問學者。
1996年—2004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院院長。
1999年10月,任京都大學醫學部長。
2001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3年,當選為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04年—2006年,任日本科學促進會科學系統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免疫學和基因組醫學系教授;同年,當選為日本學士院院士。
2017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特別教授。
2018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年,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附屬癌症免疫綜合研究中心(CCII)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本庶佑主要研究領域為抗體的多樣性及分子生物學產生機制、癌症免疫治療方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
1980年,本庶佑建立了免疫球蛋白類型轉換的基本概念框架,提出了一個解釋抗體基因在模式轉換中變化的模型;1992年,最先鑑定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為活化T淋巴細胞上的誘導型基因,這一發現為PD-1阻斷建立癌症免疫療法原理做出了貢獻;2000年,發現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AID),表明其在類型轉換和體細胞超突變(Somatic hypermutation)中的重要性。
- 學術論文
刊發時間 | 論文名稱 | 期刊名稱 |
---|---|---|
1978年 | Organization of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s and allelic deletion model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1980年 | Deletion of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s from expressed allelic chromosome | 《Nature》 |
1992年 | Induced expression of PD-1, a novel member of the immunoglobulin gene superfamily, upon programmed cell death | 《EMBO J》 |
2000年 | 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 and hypermutation require activation- 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 (AID), a potential RNA editing enzyme | 《Cell》 |
2002年 | Involvement of PD-L1 on tumor cells in the escape from host immune system and tumor immunotherapy by PD-L1 blockade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 學術交流
時間 | 學術活動名稱 | 舉辦地 |
---|---|---|
2000年5月 | 美國免疫學家協會年會 | 美國西雅圖 |
人才培養
- 給予觀點
作為一名研究者,要取得成功,本庶佑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研究生入學時要選擇好的導師。不能只道聽途說,而是要把導師寫的論文找來讀,看看自己想要做的研究是否與之相符。要選擇認真做研究的導師,無論這位導師是多么嚴厲;其次,認真考慮自己想做什麼,這一點很重要。要深入地進行思考;第三,在集中精力思考的同時,也要擁有廣闊的視野。這就需要在年輕時儘可能地與許多人接觸,拓寬自己的眼界。這一點也很重要;第四,要掌握好英語。掌握英語是必須的,語言必須熟練掌握,使交流沒有障礙。讀、寫、說的能力都要具備。今後必須是國際人,才可能成為優秀的研究者。
- 指導學生
本庶佑指導培養的學生有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研究員胡文君等。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授予單位 |
---|---|---|
1978年 | 日本生化學會獎勵獎 | 日本生化學會 |
1981年 | 朝日獎(Asahi Prize) | 《朝日新聞》 |
1981年 | 野口英世醫學紀念獎(Noguchi Hideyo Memorial Award for Medicine) |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 |
1984年 | 木原獎(Kihara Prize) | 日本人類遺傳學會 |
1984年 | 大阪科學獎 | 日本人類遺傳學會 |
1985年 | 埃爾溫·馮·貝爾茲獎(Erwin von Baelz Prize) | 德國勃林格殷格翰醫藥集團 |
1988年 | 武田醫學獎(Takeda Medical Prize) | 日本武田製藥公司 |
1992年 | 貝林/北里獎(Behring Kitasato Award) | 馬爾堡大學 |
1994年 | 上原獎(Uehara Prize) | 日本大正製藥株式會社 |
1996年 | 恩賜獎 | |
1996年 | 日本帝國獎(Imperial Prize) | - |
2000年 | 日本文化功勞獎 | - |
2001年 |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
2003年 | ||
2012年 | 羅伯特·科赫基金會 | |
2013年 | 日本文化勳章 | - |
2014年 | - | |
2014年 | 威廉·科利獎(William B. Coley Award) | 美國紐約癌症研究所 |
2016年 | ||
2016年 | 慶應義塾醫學振興基金 | |
2016年 | - | |
2016年 | 日本藥學會創藥科學獎 | 日本藥學會 |
2016年12月 | ||
2017年 | 華倫·阿波特獎(Warren Alpert Foundation Prize) | - |
2018年10月 | ||
2021年 | 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 | |
- | 京都府特別榮譽獎 | 京都府政府 |
富山縣特別榮譽獎 | 富山縣政府 | |
山口縣民榮譽獎 | 山口縣政府 | |
靜岡縣民榮譽獎 | 靜岡縣政府 |
社會任職
時間 | 擔任職務 |
---|---|
1992年—1995年 | 國際人類前沿科學計畫研究金審查委員會委員 |
1996年 | 歐洲藥品管理局人類基因治療委員會工作組外部諮詢委員會委員 |
2005年 | 日本大阪武田科學基金會顧問 |
2006年 | 日本內閤府科學技術會議議員 |
2006年 | 新加坡免疫學網路科學諮詢委員會委員 |
2006年—2012年 | 日本內閤府科學技術政策委員會委員 |
2012年 | 靜岡縣立大學董事會主席 |
2019年10月 | 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名譽教授 |
- | 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 |
日本免疫學會第十一屆會長 |
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本庶佑的父親曾就讀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學習高級外科手術,後在京都大學醫院做外科醫生,在山口大學醫學院任耳鼻喉科主任,一直工作到1976年退休。本庶佑的父親對他的教育相當嚴格,母親則用溫暖的愛守護著本庶佑。
- 婚姻家庭
本庶佑的妻子的名字是Shigeko,兩人育有兩個子女,一個是做胚胎學家的女兒Yasuko,一個是做胃腸病學家的兒子Hajime。
人物評價
“本庶佑對研製癌症藥物Opdivo(Nivolumab)、確立‘癌症免疫療法’作出了貢獻。”(諾貝爾基金會評)
“本庶佑為治療癌症製造新藥作出了顯著的貢獻。”(中國新聞網評)
“本庶佑的學術成就享譽全球。”(時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評)
“本庶佑是公認的免疫學領域的領袖。”(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評)
“本庶佑的發現及其臨床套用對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人類福利做出了傑出貢獻(His discoveries and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research in the life sciences and medicine, resulting in eminent contributions to human welfare)。”(稻盛和夫基金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