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本子故事的說唱特點是藝人對“本子”的依賴。本子故事活躍於藝人的口頭,但內容以本子為根據。這些本子可能是記敘故事的長篇,也可能僅是故事的梗概。藝人們在熟悉這些本子上的故事後,再發揮成為由口頭說唱和傳承的故事。絕大多數本子故事篇目都有蒙古文手抄本並行流傳。說唱本子故事的活動首先產生在受漢族文化影響較深的卓索圖盟等東南蒙古地區,以後逐漸廣泛流傳到內蒙古與外蒙古的其他地區。說唱英雄史詩的活動是蒙古族深厚的文學傳統,許多說唱本子故事的藝人同時也說唱蒙古英雄史詩。本子故事也經常被人們用來指代另一個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即故事本子。故事本子是藝人說唱故事所依賴的底本。
分類
根據來源不同,故事本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漢文小說的蒙古文譯本和改寫本;二是由蒙古族文人創作的描寫中原戰爭故事的作品。為區別二者,近年有些研究者將由蒙古文人創作的故事本子稱為“故事本子新作”。
代表作
流傳至今的故事本子新作,有《苦喜傳》、《全家福》、《尚堯傳》、《契僻傳》、《羌胡傳》、《平北傳》、《寒風傳》、《萬層樓》、《尚書記》、《紫金鐲》等。其中《苦喜傳》、《全家福》、《尚堯傳》、《契僻傳》、《羌胡傳》又被稱為“說唐五傳”,是最有代表性的故事本子新作,據傳是由清代卓索圖盟土默特左旗(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瑞應寺喇嘛恩和特古斯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