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圓法師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台灣
- 出生日期:1883
- 逝世日期:1945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基隆出生,圓戒出遊,建寺重任,成就及榮譽,道譽日隆,鎮南學林,個人其他信息,佛教道友會,南瀛佛教會,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基隆出生
本圓法師俗家姓沈,台灣省基隆人,清光緒九年(一八八三年)出生,從小受私塾教育,攻讀漢學,奠下了漢學基礎。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七年,日本明治三十年)本圓十五歲,禮基隆清寧宮住持釋元精為師,踏入佛門。光緒二十六年,福州鼓山湧泉寺的妙善、善智二位和尚先後來到基隆,駐錫之地就是清寧宮。沈本圓於光緒二十六(一九〇一年)年遠赴福州鼓山,於湧泉寺依振光老和尚受具足戒,此時本圓十八歲。
圓戒出遊
圓戒後的本圓法師,並沒有立即回到台灣,他效法《華嚴經》中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立志行腳參訪。他在祖國上遍游各地名山大剎,參訪高僧大德。他前後參訪十一年,直到清末宣統二年(一九一〇年)才回到台灣,回台後即投入了觀音山凌雲禪寺的重建工作。
凌雲寺的創建,並不是始自本圓法師,而是早在清季光緒初年,就已經開山創建了。宣統元年建寺工程開始,寶海以自己年邁多病,恐不能完成建寺的任務,乃約請也是鼓山戒子在大陸參訪的本圓法師回台協助。本圓回台時,還帶著他的弟子覺淨,同到台北五股觀音山訪寶海禪師。及至他看了正在興建的凌雲寺,發覺凌雲寺格局不夠。他在大陸參訪多年,大叢林看多了,覺得凌雲寺格局太小,殿宇狹隘,沒有叢林的開闊氣象,有礙於未來的發展。他說服了寶海禪師和劉金波居士,重新予以設計和改建。
建寺重任
為時未久,寶海禪師也圓寂了,建寺的重任就落在本圓和覺淨師徒身上。一組建築群的改建,較新建尤為耗工和費款。凌雲寺自宣統二年初建,於一九一四年作了初期的改建,重新改建了大殿及主要建築。到一九一八年又作了第二期的改建及增建,增建了禪堂、齋堂、客堂、報恩堂,以及開山院、楞嚴閣等等。同時也改善了道路交通,汽車可以開到山麓。至此凌雲寺規模粗備,信徒朝山者日多,香火日盛,為日後發展奠下了基礎。
成就及榮譽
道譽日隆
本圓法師道譽日隆,在佛教界也具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教界內的各種活動,他和基隆靈泉寺的善慧和尚,大湖法雲寺的覺力和尚,都是必不可缺的人物。一九一六年四月,日寇台灣總督府主辦大規模的勸業共進會,展示日本及台灣各種產品,並準許各宗教在場內說教。所有的高僧如靈泉寺開山善慧和尚,新竹法雲寺開山覺力和尚(大湖隸屬於新竹,苗栗尚未置縣),中興凌雲寺本圓法師,觀音禪寺的心源和尚,以及有名的居士們,都來參加這一場舌戰。每天從下午二時起到五時,夜晚從七點開始一直到十點,足足持續了三十五天,結果佛教占了優勢,很多人紛紛要求加入佛教為信徒。
鎮南學林
勸業共進會結束,眾人開會檢討,鹹認為佛教應該興辦教育事業,以培育說法人才。後來決定設立“台灣佛教中學林”。林址設於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別院。創校經費除由曹洞宗別院院主大石禪師,向大本山宗務院申請補助外,一部分由善慧和尚、心源和尚、本圓法師及台南開元寺,分別負責捐募。佛教中學林成立,於一九一七年的四月一日舉行了開學典禮。由曹洞宗台灣別院院主大石禪師出任林長,月眉山靈泉寺的善慧和尚擔任學監,觀音山凌雲寺的本圓法師擔任副學監,觀音禪堂的心源和尚為寮監。以善慧為學監,本圓為副學監這一項人事安排,引起本圓法師的不滿,他與台南開元寺派聯合起來,脫離了曹洞宗主導的佛教中學林,把僧籍登記在臨濟宗,另以臨濟宗的名義創設了一所“鎮南學林”,林址設於台北圓山的臨濟寺內。
台灣佛教,一向以地緣關係,與福州鼓山湧泉寺的關係十分密切,如清季末年大陸來台僧侶,多是來自鼓山。清末民初的妙善、善智、覺力諸法師,也是來自鼓山;而善慧、本圓等都是在鼓山受戒;比他們更早的,台南開元寺的榮芳、義敏諸師,也是在鼓山受的戒。鼓山是曹洞宗法脈,源自鼓山的台灣佛教,也是曹洞宗支派。光緒甲午戰役之後,日寇竊據有台灣,日本曹洞宗本山,先後派遣佐佐木珍龍、大石堅童等僧侶來台,在台北萬華、松山、板橋、圓山及桃園、大溪等地傳教,並拉攏台灣僧侶江善慧、沈本圓、林覺力等,都編入曹洞宗的僧籍,這一來曹洞宗在台灣的聲勢一支獨秀。清末宣統年間,隸屬於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的一位長谷慈圓禪師,渡海來檯布道。長谷慈圓是一位修苦行的高僧,他沒有本山的支持,上午托缽乞食,晚間在劍潭寺布道,後來得到日寇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的皈依,乃在台北廳大加納堡山仔腳,創建了護國臨濟寺。此時本圓法師及台南開元寺都退出了佛教中學林,於是三方合作,另行創立了鎮南學林。不過臨濟宗的經濟較為薄弱,鎮南學林經營了三、四年,經濟維持不下去,不得已又併入了台灣佛教中學林。
個人其他信息
佛教道友會
在鎮南中學林創立之後,一九一八年,長谷慈圓差事與本圓法師相識,以曹洞宗在一九一六年成立了一個“佛教青年會”的團體,臨濟宗也成立了“台灣佛教道友會”。佛教道友會會章中所載的宗旨,是“宣傳佛法真諦,期渡為信眾,增進福利”。會址就設在圓山臨濟寺內。道友會的會長是日人中川小十郎,副會長是長谷慈圓,沈本圓擔任幹事,該會還發行了一份《道友會報》。
南瀛佛教會
繼佛教道友會之後,一個全台灣的佛教團體“南瀛佛教會”,於一九二一年成立了。原來早在一九一五年間,日寇派遣一個名叫丸井圭次郎的官員,到台灣調查全省的宗教信仰情形,作為其制定宗教政策的依據。丸井圭次郎抵台,完成了調查任務後即擔任了負責台灣宗教事務的社寺課長。一九二一年初,他計畫組織一個全台灣的佛教團體,以便於掌握運用。他邀請了代表曹洞宗的善慧,和代表臨濟宗的本圓共議,對於組織佛教團體的事三人達成共識,決定成立“南瀛佛教會”。繼而於二月二十六日,在萬華龍山寺前的艋舺會堂,召開了“準備委員會”。參加這項會議的,出家僧侶有善慧、本圓、孫心源、莊信修等,在家居士有代表龍華派的陳火、陳普悅、蔡普揚,代表先天派的黃藍、林學周、黃金印,及代表金幢派代表張添福等。開會結果,推出善慧、本圓、陳火、黃藍等四人為創立委員,以後又分別在新竹證善堂、台中慎齋堂、台南開元寺各開了一次說明會,乃於三月二十五日,在日寇台灣總督府的社寺課開籌備會,善慧、本圓等四位創立委員,草擬出大會綱要,為此一團體定名為“南瀛佛教會”。四月四日,南瀛佛教會在台北正式成立。
南瀛佛教會成立之後,到日寇侵華戰敗投降為止的二十餘年間,歷經十屆會長改選,會長、副會長全是日本人擔任。不過早期的南瀛佛教會,善慧、本圓二位也是會中要角。南瀛佛教會成立後,每年都要舉辦講習會(辦到一九四一年前後),課程除了《金剛經》、《心經》、《法華經》、《阿彌陀經》等外,還有《皇國之國體》、《日本佛教史》、《神社宗教》、《近代日本佛教》等,在最初幾年中,佛學課程部分多是由善慧、本圓二位擔任講師(其他有政治目的課程由日本人擔任),後來他二位弘法事務日忙,就不再講課了。
社會評價
一九二三年的十一月間,本圓法師在凌雲寺首次傳戒,傳戒大和尚由本圓自己擔任,羯摩和尚是來自鼓山湧泉寺的聖恩老和尚,教授和尚是來自寧波的圓瑛法師。此外擔任尊證的還有月眉山靈泉寺的善慧和尚,大岡山超峰寺的永定和尚,台南開元寺的得圓和尚,台南竹溪寺的捷圓和尚,還有一些日本僧侶參加,可說是中、日、台三地僧侶合作的戒會。這次傳戒的戒期只有七天,來自全台的戒子七百餘人,其人數之多、規模之大是空前的。福建省長薩鎮冰贈以“果證菩提”匾額一方道賀。這次傳戒,把本圓法師的聲望推上最高峰。一九二五年,日本召開“東亞佛教大會”,中國組織了一個二十六人的中華代表團,赴日與會。台灣也組織了佛教代表團與會,本圓法師與大湖法雲寺的覺力和尚出席參加。東亞佛教大會在東京增上寺舉行,會議結束後返回台灣時,覺力和尚並請道階和尚來台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