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人為破壞導致風景即將消失,印度洋珍珠馬爾地夫,印度洋中的珍珠,發達的旅遊經濟,“人間天堂”藍色夢魘,“末日游”在國外成為旅遊新寵,旅遊現狀,水城威尼斯,吉力馬札羅山,相關評論,十大“末日游”景點,
簡介
“末日游”最先由
美國人提出,他們以這種新方式感受地球正面臨的危險,率先前往
阿拉斯加州、巴塔哥尼亞、北極和南極正在融化的冰山,
太平洋正在下沉的島嶼和正在消失的大堡礁,並將這種旅遊稱做“末日游”。隨後,英國遊客也加入了參觀這些景觀的行列。
旅行雜誌《美國西部旅行時代雜誌》的編輯肯.夏皮羅表示,這種現象是近年旅遊業最顯著的趨勢。‘末日游’得到了很多旅遊業人士的回響。很多人根據周圍環境面臨的危險程度,選擇旅遊目的地。
日前中國廣東旅遊發燒友也加入末日游一族之列,掀起了末日游風潮,希望一覽“絕跡”。
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的普遍擔憂使許多歐美遊客將目光轉向正在逐漸消融的南北極冰川和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等瀕危景觀。從熱帶地區到極地冰川。在南北極旅遊方面首屈一指的QuarkExpeditions旅行社已經計畫將2008年兩極游業務量翻一番。旅行社方面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遊客要求去看南美巴塔哥尼亞地區正在消融的冰川、澳大利亞正在消失的大堡礁以及數量越來越少的馬爾地夫群島。
海平面上升
一些科學家曾推測出極地冰蓋有可能會快速消融,這也吸引了為數眾多的旅遊者前往當地參觀。有3.7萬人到訪南極洲,人數是5年前的兩倍,其中三分一來自美國,七分之一來自英國。 還有受到地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有著“地球上最後的仙境”美譽的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會在50年內隨著海平面上漲而被淹沒,即將消失的
馬爾地夫引發了人們在馬爾地夫沉沒前去遊覽憑弔的末日游風潮。
人為破壞導致風景即將消失
與其說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導致風景消失,還不如說是因為人類破壞環境導致了景觀消亡。而另一些人為的直接破壞,也將導致很多景觀從我們視野中消失。
遊客常去游泳、潛水的海上生物樂園澳大利亞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擁有350多種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珊瑚,孕育了蝴蝶魚、天使魚、海參、海星等4萬多種不同生物,棲息著240多種鳥類。而它也在即將消失的美景之列。
人類的過度開發、魚類圍捕及嚴重的海洋污染,使得生態環境發生劇變。大堡礁的爵士珊瑚,也將因此逐漸白化而死亡。如再不設法挽救,未來10年內這些生物和美景也將不能倖免。
被譽為“地球之肺”和“生物天堂”的亞馬孫熱帶雨林,擁有地球上一半以上種類的野生動植物,產生地球上氧氣總量的40%。這裡是許多科學家與冒險家的樂園,也許還是你計畫的未來冒險地之一。而近一個世紀以來,由於人類的濫墾、濫伐、濫牧等的過度開發和森林火災,使得熱帶雨林正快速消失。
此外,還有秘魯的馬丘比丘、埃及的盧克索神廟、法國的拉斯哥洞窟壁畫等一些風景名勝,也都陸陸續續寫進了消失的備忘錄。
印度洋珍珠馬爾地夫
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在不斷上漲,世界上一些自然和人文景觀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也許在未來它們將不復存在。在國外,所謂的“末日游”正悄然興起。
印度洋中的珍珠
馬爾地夫是一個群島國家,橫跨赤道,位於印度洋中斯里蘭卡西南的海域。這裡26個珊瑚環礁組合成千餘個小島,但總面積也不足300平方公里。從飛機上俯瞰馬爾地夫,一個個小島像一片碎玉,散落在大洋之中。
馬爾地夫的“迷你首都”馬累島是世界上最小的首都,總面積只有2.5平方公里,小得連飛機場都無法容納。於是,機場只能設在鄰近的島嶼。然而,這巴掌大的城市卻居住了8萬人,也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擁擠的首都了。
發達的旅遊經濟
馬爾地夫的每個島嶼都由一個酒店經營商獨立開發,所以“一島一飯店”就成了其特有的旅遊文化。大部分島嶼都主打“沙灘木屋”和“水上木屋”的旅遊牌,所謂“水上木屋”就是直接建在海上的小屋,屋邊有階梯,可隨時走下小屋,坐在海水中,望著白雲藍天或繁星夜空,感受重歸自然的安靜。
另外,馬爾地夫千餘個島嶼中只有200多個島嶼有人居住,其餘全是無人島,喜歡享受孤獨的遊客可前往這些無人荒島尋幽探秘,體驗一下自由奔放的原始風情。
連線島嶼的交通工具是一種名為“多尼斯”的傳統小船。船隻從船體、釘、纜繩到帆都是取材自椰子樹,原住民兩千年來與海相處的歷史,孕育出絕佳的造船技術。
在印度洋海域中,有著1192珊瑚礁島散布其中,構成了如花環一般的美麗形狀——這就是馬爾地夫,名字正是印地文“花環”之意,白淨的沙灘、清澈的海洋、色彩豐富的珊瑚礁——馬爾地夫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熱帶風情,多變的海底景色,更讓許多潛水迷趨之若鶩,贏得“地球上最後的仙境”的美譽。
馬爾地夫沉沒進入百年倒計時
“人間天堂”藍色夢魘
從高空望去,馬爾地夫不愧為
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1190個蒼翠群島鑲嵌在蔚藍海面上,如同珍珠一樣光彩奪目,難怪這裡被稱為“人間天堂”。不過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馬爾地夫的美景全部位於低海拔,全國平均高度僅高出海面1.5米,八成的國土不高於1米。如果聯合國對全球暖化下海面上升速度計算準確的話,最快一個世紀這些島嶼將被海水逐一吞噬。
馬爾地夫人並非全球暖化的幕後推手,可卻是地球村上最早一批承受惡果的“村民”。在說到12月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峰會時,馬爾地夫居民又大多表示樂觀,尤其對中國的角色寄予了無限的希望。
哥本哈根峰會也許是拯救這個“天堂”的最後一次機會。
“末日游”在國外成為旅遊新寵
“愛她,就帶她去馬爾地夫”,一句網路流行語,讓人們對馬爾地夫的美景浮想聯翩。正逐漸沒入海底的馬爾地夫,令其國人無比憂慮。恐怕等我們再想去看一眼的時候,也要感慨滄海桑田造就的人是物非了。 趕在珍貴的自然景觀消失之前,再去遊覽一番,馬爾地夫逐漸成為很多遊客心目中的首要目的地。為了留下一些美景“生前”的印跡,不少遊客還在諮詢旅行社,是否可以去吉里巴斯、吐瓦魯等其他島國。
旅遊現狀
旅遊專家表示,除了馬爾地夫相對成熟的目的地外,吐瓦魯、吉里巴斯、諾魯等南太平洋海島還不具有組團前往的可操作性。吐瓦魯當地的衛生條件並不好,醫療條件極差,加上匱乏的交通、稀缺的酒店房間和餐廳,遊客不要輕易自行前往。南湖國旅·西部假期常務副總經理鄭年軍說,僅馬爾地夫開放了旅遊,吐瓦魯、吉里巴斯等面臨被淹沒的島國尚未開通旅遊線路。
據了解,航班稀缺是組團的最大“攔路虎”。吐瓦魯幾乎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必須先飛至紐西蘭奧克蘭,再中轉至斐濟南蒂,再轉至斐濟蘇瓦,最後要乘搭每周一班的30座小型螺旋槳飛機才能抵達吐瓦魯。“僅機票費用已經非常昂貴,而且當地缺乏豐富的旅遊資源,不可能成為常規的旅遊地。”
水城威尼斯
去歐洲旅行,你肯定不會錯過義大利水城威尼斯。200年間,威尼斯最精華的建築物鮮有改變,它擁有讓全世界為之陶醉的水都景致,以及錯綜複雜的水道、建築藝術極致的聖馬可廣場和大大小小的咖啡店。但是,你可能不曾想到,這座你垂涎已久的城市,幾十年後可能會成為一座水下城市。長年的水患不斷沖蝕威尼斯城的地基,地層每年下沉0.5厘米,加上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若不加以搶救,預計在本世紀中葉威尼斯將完全被海水淹沒。那個令旱鴨子都感到毫無顧忌,還能夠暢遊其中的死海,可能你還沒來得及去一趟,它就變成真正的“死海”了。由於阿拉伯半島、非洲大陸及歐洲大陸長期的板塊擠壓,使得它的面積不斷縮小。加上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變暖現象,死海的水分在快速蒸發。20年後,死海將面臨著乾涸的命運。
吉力馬札羅山
還有非洲的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它的山頂終年覆蓋著皚皚白雪,是自然界非常罕見的奇觀。遊客從肯亞境內的安波塞利國立公園就可遠眺奇景。但是,由於氣候變暖,積雪已逐漸融化。預計10年後,山頂就將變為光禿禿一片,動植物也會因此死亡或者遷徙他處。
另外,美國的冰河國家公園、尼泊爾的薩加瑪塔國家公園、瑞士的冰河等,也都將因為地球暖化、溫度升高,逐漸從我們眼中消失。
相關評論
一些評論人士提醒說,“消失之前再看一眼”促使環境的惡化程度進一步加快,而且鼓勵遊客乘坐飛機和其他交通工具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維爾.斯特傑基金會(明尼蘇達州的一個環保組織)的發言人說:“我們很難指責一些想在某些事物消失之前再看它們一眼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們的這種追求加劇了環境問題。”
但是一個季度便帶7000名遊客前往北極和南極旅遊的夸克公司表示,對該公司的顧客進行的調查發現,十分之六的人稱他們的經歷已經“促使我努力保護周圍非常敏感的環境”。坎貝爾說:“我們的觀點是,你必須保護環境,但是你還必須確保人們看到了環境問題,因為如果你沒有看到這些問題,你就不會重視它。那些到這些區域旅遊的人都希望能在對抗全球變暖過程中出一份力量。他們回到家後告訴家人和朋友他們必須做什麼。”
十大“末日游”景點
1:南極洲:冰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融。
3:北極冰蓋:北極冰山和冰蓋正在消融。
4:馬爾地夫群島:由於海平面上升,將在100年內變得無法居住。
5:
威尼斯:海水回灌現象威脅著它的存在,據預測,將在本世紀中葉被海水完全淹沒。
6:阿拉斯加:冰河萎縮,永凍土解凍。
7:大堡礁:到2050年,95%的活珊瑚礁將被殺死。
8:奧地利基茨比厄爾:溫度上升威脅著這些滑雪道的長期發展,2009年是1250年來它們遇到的最溫暖的 一年。
9:厄瓜多加拉帕戈斯群島:兩種珊瑚蟲被列入“極危”類。
10:巴塔哥尼亞地區:冰河不斷出現大面積崩塌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