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說明 英國ASB於1997年公布了題為《財務會計中的折現》(Discounting in Financial Reporting)的研究報告;同年,美國FASB也發布了名《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on Accounting Measurement)的徵求意見稿;1998年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 IASC也開始把現值計量屬性納入研究計畫,還擬單獨就折現制定一項會計準則;尤其在2000年2月美國
FASB 經過長達10年的探索和研究,終於正式發布了第七輯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現金流量信息和現值》(Using Cash n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為以未來現金流量為基礎的資產與負債所進行的初始確認與新起點確認的計量提供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指導框架。
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屬性
未來
現金流量 現值是企業持有資產通過生產經營,或者持有負債在正常的經營狀態下可望實現的未來現金流量的
折現值 。根據FASB NO.6的定義,資產是某一特定個體由於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取得或者控制的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負債是某一特定個體由於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現時所承擔的義務,需要向其他個體轉移資產或提供勞務的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的犧牲。在所有可能的
計量屬性 當中,只有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考慮了現金流量的數額、時間分布和不確定性,真正體現了資產、負債作為"未來經濟利益的獲得或者犧牲"的
本質屬性 。因此,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提供的
財務信息 對於使用者也是最為相關的。
根據財務概念公告第七輯,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算涉及形成公允價值的要素包括五個方面:對一系列發生在不同時點的未來
現金流量 的估計;對這些現金流量的金額與時點的各種可能變動的預期;用無風險利率表示的
貨幣時間價值 ;內含於資產或負債價格中的不確定性;以及其他難以識別的因素,如資產變現的困難與市場的不完善。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三個因素:未來現金流量的期望值、未來現金流量的期望風險和
貨幣的時間價值 。據此現值的計算基本公式如下:
PV=∑[CFn x (1-r)]/(1+i)m
變數說明:PV——未來現金流量現值
n:(1、2、3——n)
CFn——第n年的現金流量
r——現金流量的風險調整係數
i——第n年的無風險利率
對未來各年的現金流量的確定,財務概念公告第七輯推薦了傳統法(只使用單一的一組估計現金流量)和
期望現金流量法 (考慮了所有可能的現金流量的期望值)兩種。假設一項資產的現金流量存在200元、400元和500元三種可能,各自出現的機率分別為0.3、0.6、0.1、那么按照傳統法估計的現金流量為400元;而根據期望現金流量法計算的現金流量則為350元。一般的,如果涉及某項資產或負債的契約中明確規定了各年的現金收支數額,則可以以契約約定現金流量作為CFn;如果相關的契約不存在,或者契約雖然存在,但沒有明確規定未來的現金流量,則依賴於
會計人員 的判斷,採用最可能的金額或最優的估計現金流量。無論是以契約數,還是以估計數作為未來現金的流量,CFn本身都存在不確定性,這表現在未來現金流量的時間分布與金額大小兩個方面。對於企業
五常 的項目,由於會計人員已經具有一定的 經驗 ,通常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比較準確;而對於那些偶然發生的非常項目,對其時間分布,甚至金額本身都少有經驗,因此取得的現金流量的估計值可能缺乏可靠性。
貨幣的時間價值體現在公式的分母當中。由於上述公式對現金流量不確定性的調整是採用肯定當量法,即根據金額和時間分布的不確定性的知識對未來各年的現金流量進行調整,從而將其調整為剔除了風險之後的期望現金流量CFn(l-r)(另一種不確定的調整方法是把分母中無風險利率調整為風險利率,即
風險調整貼現率法 ),因此分母中的貼現率可以採用同期國庫券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項資產,由於資產的使用途徑的不同(如用於生產、出租、或者直接出售),甚至即使用於同一用途,由於不同的使用者對資產使用所能產生的現金流量的估計以及現金流量的時點分布與金額的不確定性的認識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根據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公式計算的資產價值對於不同使用者可能是不同的,這就產生了資產的公允價值如何確認的問題,並且即使各個不同的外部使用者之間能夠對資產的公允價值達成一致,外部使用者眼中的資產的市場公允價值與企業眼申的資產特有價值仍可能是不同的。所謂
資產 的市場公允價值是指企業外部的使用者對資產所可能產生的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點分布和風險的一致預期所計算出來的價格;而企業特有價值是指企業根據企業自身的
經營戰略 安排的資產的最優使用方式所可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由於企業內外使用者擁有的信息的不對稱,兩者對資產的最優使用方式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市場估計的資產所帶來的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間分布,與企業的估計就出現了差異。
上面主要描述了資產的現值的計算,當使用現值技術估計負債的公允價值時,可以通過把它轉換為對一項資產的估計,即其他實體願意將該負債作為其資產的價格,這樣,問題就變得與資產計量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了。因此,上面適用於
資產 計量的基本概念和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對負債的計量。其申唯一的區別是在計量負債時,應當考慮企業資信狀況的變化:當企業資信狀況改善時,折現率降低,相應的負債價值上升(意味著債權人索取權的公允價值上升);當企業資信狀況惡化時,折現率提高,相應的負債價值下降(意味著債權人索取權的公允價值下降)。
對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屬性評價
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屬性最明顯的優勢在於提供的財務信息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會計信息 要具有相關的質量特徵,必須能夠幫助
財務信息 使用者評價過去、控制現在,預測未來,或者證實或糾正先前預期的情況,從而具有影響決策的能力。因此,相比
歷史成本 等其他計量屬性,用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屬性來對
資產 、負債進行計價,能夠直接反映企業有關資產所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有關負債所犧牲的未來經濟利益的信息。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
會計人員 對資產、負債所導致的未來現金流量的信息的進一步認識,可以及時地依此調整有關資產、負債的價值,因此而產生的損失或收益就立即在
損益表 中反映出來,無疑這項資產、負債未來收益、犧牲的變化將影響到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
Henning Kirkegaard教授在其著名的 《改進會計可靠性》中,開篇就提出財務 報表 披露的應當是關於企業未來支付能力的預測(
prediction of payment )的系統化信息,而不是財務的歷史信息(
financial history)( 而這正是現行會計理論所提倡的),也就是說財務報表應該面向未來,而不是迷戀過去,而提供未來支付能力預測的最優計量屬性當然非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莫屬了;威廉R斯科特教授在《
財務會計理論 》一書中也大力提倡,在現金流量的金額、不確定性與市場利率都為所有人知曉的情形下應當採用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模式,因為用未來現金流量現值
計量屬性 對資產、負債進行計價,能夠反映資產、負債的經濟實質,從而有助於實現經濟學者所倡導的會計收益與經濟收益的統一。
但是,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屬性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即可靠性的缺乏。在估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的時候,許多方面都存在不確定性,需要
會計人員 進行主觀判斷:
一、不同的投資 者之間、投資者與管理當局之間對投資的期望報酬率,即
折現率 ,存在分歧;
二、影響資產產生的現金的數量、時間分布、不確定性和收益期數的因素很多;
三、單獨一項資產並不能直接產生現金流,現金流一般是各種生產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資產價值需要單項確定,因此難以有效地劃分各種要素對現金流的貢獻。
因此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屬性在可驗證性、不偏不倚和公允表達方面,相比歷史成本計量屬性相距甚遠。在充滿著風險的經濟環境中,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作為正式對外披露報表總
會計要素 的計量屬性適用性較差,僅僅適合於現金流量、時間分布和期數具有較大確定性的項目,例如,存在嚴格條款的債務。
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屬性的具體運用
如上所述,在財務會計中廣泛採用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屬性,關鍵是如何克服可靠性的不足。如果
會計信息 計量不可靠,那么
財務報表 將因為存在過多的不確定性,而導致使用者的不信任。所以,為了提高現值信息的可靠性,尤其信息的可驗證性,除了在財務報表中披露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數字以外,同時有必要披露現值計算的整個詳細過程,如計量過程中的假設,未來現金流量金額、時間分布資料的取得來源等信息。充分的信息披露不僅有助於解除用戶對現值信息的各種疑問,而且用戶還可以根據企業披露的現值計算過程中的假設,自行進行重新計算、驗證,從而約束企業管理當局操縱會計數據的行為。
現有的財務信息計價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歷史成本信息,它們能夠揭示出企業管理當局履行受託責任的狀況;
第二類為現行市價信息,相比歷史成本信息更相關、更及時,但通常難以反映受託責任的履行狀況;
第三類是企業特有價值信息,它是企業根據自身所擁有的私人信息對資產、負債所導致的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估計。
總結 這一部分信息最有可能向財務報表的用戶傳遞企業管理當局所掌握的私人信息,但同時也為管理當局的操縱留下較大的餘地,而且這種操縱難以為外部使用者獨立發現和證實。因此,財務報表中一些項目,最好採用
歷史成本 計量屬性 來反映,如存貨、長期
權益性投資 ;一些項目可以採用市場價格反映,如存在活躍市場的短期 金融
資產 與
金融負債 ;一些項目則可以同時揭示企業特有價值信息,如
無形資產 、企業獨有的經營資產,也就是採用多維計量屬性來披露相關、可靠的
財務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