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
半夏陳皮青四香,厚朴蘇草木瓜菖。二白參芩草果冬,莪肉腹皮檳榔通。
組成
半夏60克,陳皮1000克,厚朴500克,青皮500克,甘草500克,香附500克,蘇葉500克,人參120克,赤茯苓120克,木瓜120克,石莒蒲120克,白朮120克,白芷120克,麥門冬120克,草果仁180克,肉桂180克,莪術180克,大腹皮180克,丁香皮180克,檳榔180克,木香180克,藿香180克,木通250克。
用法用量
上藥共研粗末,每服12克,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服。
功用
行氣調中,健脾化痰。
主治
諸氣痞滯,胸膈脹滿,嘔吐少食,腹脅刺痛,痰嗽喘急,面目浮腫,憂思太過,肭怔忡椰結,聚結脹痛。
方義
本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和中調胃;木香、厚朴、香附、青皮、蘇葉、丁香皮、大腹皮、檳榔、崔香理氣寬中;半夏、木瓜、陳皮、石莒蒲、草果化痰散結行氣利濕;莪術活血化瘀;肉桂散寒溫,木通利濕;大棗、生薑調和脾胃。諸藥合用,共奏行氣調中,健脾化痰之功。
配伍特點
方用人參、茯苓、白朮健脾和中,木香、檳榔、厚朴理氣寬中,合以半夏、陳皮化痰散結,為其配伍特點。
運用
診斷要點:胸腹脹滿,嘔吐泛惡,面目浮腫。
附註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黃帝內經》)
附方
名稱:十全流氣飲
組成:陳皮、赤茯苓、川芎、烏藥、當歸、白芍、青皮、香附、甘草、生薑、木香、大棗各等分
主治:氣結積聚,肝鬱傷脾、癭瘤
出處:《外科正宗》
功用:疏肝理牌,消腫散結
名稱:流氣飲子
組成:紫蘇、當歸、青皮芍藥、烏藥、茯苓、桔梗、黃芪、半夏、枳實、甘草、防風、橘皮、川芎、木香、檳榔,生薑、大棗各等分
主治:氣攻肩背脅肋,走注疼痛,及痞脹喘滿,子腫腳氣
出處:《全生指迷方》
功用:化濕暢中,理氣和血
名稱:廿四味流氣飲
組成:莒蒲、藿香、沉香、大黃、積殼各等分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名稱:增損流氣飲
組成:茯芩、甘草、陳皮、木香、香附、蘇葉、檳榔、大腹皮、桔梗、枳殼、肉桂、人參、厚補、生薑、大棗各等分
主治:氣滯鬱結,面目浮腫,小便不利
出處:《張氏醫通》
功用:行氣散滿,利濕消腫
重要文獻摘要
《杏林真傳》:“房XX,女;47歲,於91年8月5日就診。患者三天前突然出現右脅疼痛並向後背部放散,腹脹腹痛入食後更甚,伴發熱噁心嘔吐。B超提示:膽囊增大,水腫,膽汁鬱積。結論:急性膽囊炎。經抗炎利膽治療不見好轉。刻見:發熱,右脅疼痛,拒按,胸悶腹脹,口乾而苦,噁心嘔吐,溲黃便秘,舌質紅,苔根黃膩,脈弦數。中醫診斷;脅痛(氣滯肝膽濕熱)。西醫診斷:急性膽囊炎。治以理氣疏肝、清熱利濕:黨參30g,白朮30g,雲苓20g,生草10g,木香10g,陳皮15g,半夏30g,柴胡20g,大腹皮30g,莪術20g,檳榔15g,大黃10g,川朴20g,膽草20g,白花蛇舌草50g,魚腥草30g。藥後腹中雷鳴,連連矢氣,腹脹腹痛均減輕,藥進兩劑大便得通,脅痛大減,噁心嘔吐消失,可進食。後以柴胡舒肝湯調理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