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壁掛

木雕壁掛,淮安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雕壁掛
  • 類別:傳統美術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

歷史淵源

我國的木雕藝術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那時就有了不少初具雛型的工藝品。戰國時期,木雕已由商代用於制陶工藝中的簡單刻紋和雕花板的陰刻,發展到立體圓雕工藝。漢代動物木雕用整木雕制,將中國木雕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唐宋時期,木雕工藝日趨完美。明清木雕則是中國古典木雕藝術成熟的時代,作品十分豐富,除了動物,還有人物。清末時,外來木雕工藝師將木雕技藝帶入盱眙境內並一直流傳至今。

工藝流程

盱眙的木雕壁掛材料大多使用硬雜木及松木。紅木、紫檀、花梨木、棗木等則為上等基料。工具主要有鑿、鋸、銼刀、鑽等。鑿子為鏤空使用,有平口鑿、斜口鑿、半圓鑿、角鑿和一線鑿。銼子主要用於修整,有平銼、圓銼、三角銼、光銼和毛銼等。鋸子主要用於出輪廓及鏤空,有口鋸、弓鋸和線鋸等。鑽有粗細之分,根據需要選用。
木雕壁掛的製作工序主要有構思、設計圖稿、選料、復稿(將圖稿拓印在木料上)、粗雕、打洞、復雕、精雕、打磨、清理、拋光等。
構思,即確定準備雕刻的內容,一幅好的作品,需要反覆思考、琢磨,最少需半年以上來醞釀,甚至數年。
構圖,在構思的基礎上畫好需刻作品的內容,並定好尺寸。
選料,選取合適木料,進行構思和構圖。然後將木料破開,鋸成合適尺寸和厚度的板料刨平備用。
復稿,即將草圖拓印在板料上。
粗雕,又稱“出坯”,是將木料粗略的雕刻出作品圖案。
打洞,即預先將作品所需鏤空的部分,用鑿子或鑽打通。
復雕,粗雕後對作品主體部位進行檢驗查看,對不適宜的地方要做進一步的調整和修正,而後進行復雕。復雕過程很重要,也是作品雕刻的核心,作品好壞關鍵就在於這個過程。經過復雕,作品將進一步定型。
精雕,主要是對表現諸如花、鳥、人物等複雜圖案的細部紋樣進行精心處理,使其更顯精緻。
打磨,對成型並已精雕後的作品要細細打磨,不僅作品整體面部需要打磨,鏤空的透雕洞口等細節部分更需要精細打磨,直至其沒有毛糙感為佳。
清理,對打磨後的作品需進行進一步的清理,將作品上的木屑清理乾淨。多餘的毛刺等無法打磨去除的部分,要用鋒利的刻刀除去,然後用細毛刷清除乾淨。
拋光,是最後一道關鍵程式。拋光完成後即可以掛蠟或上漆,使作品更加光彩照人,也可以更加耐久的保存。
盱眙木雕壁掛作品有圓雕、浮雕和鏤空雕等類型,內容多以人物、山水、民俗故事、花鳥蟲魚等圖案,以及祈求吉祥安康的圖案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