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木里鄉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鳳凰縣中部偏北,距縣城23公里,鄉人民政府駐地在柳甑村。地理坐標為東經(E)109°29′17″-109°37′05″,北緯(N)28°01′45″-28°07′02″。東面和背面與
吉信鎮相鄰,南連沱江鎮、
千工坪鄉, 合79500畝,其中水田10899畝,旱澇保收面積2978畝,旱地2744畝,林業用地53678畝。距鳳凰縣城166千米。人口0.1萬人,以苗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6%。面積0.4萬平方千米。
木里鄉屬於鳳凰縣純苗族聚居鄉之一,轄柳甑、木里、官上坪、黃沙坪、關田山等9個行政村,均為典型聚族而居的苗族自然山村,苗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99%以上,土家族、漢族等其他民族人口均因工作暫居或婚嫁遷入。以農業為主,農業加工產業不發達,偶有家禽養殖,農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薯等,果樹有柑橘、梨、板栗等。收入來源主要為外出務工收入。2001年全鄉共有2333戶,11337人,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2‰,苗族11323人,占總人口的99.88%,土家族8人,漢族6人。2005年撤鄉並鎮改革後,全鄉總人口10114人。
交通概況
木里鄉人民政府駐地有縣道X050(千工坪-吉信公路)通過,于吉信鎮、千工坪鄉分別與國道G209、鳳(凰)一臘(臘爾山)公路相連,交通便利。
線路A:鳳凰縣城→吉信鎮→木里鄉,從縣城出發走國道G209到吉信鎮第一岔路口,然後左拐進入縣道X050直達木里鄉政府駐地,路程約27.1公里,時間約50分鐘。
線路B:鳳凰縣城→千工坪鄉→木里鄉,從縣城出發走鳳(凰)一臘(臘爾山)公路到千工坪鄉岔路口,然後右拐進入縣道X050直達木里鄉政府駐地,路程約23.9公里,時間約1小時。
縣道X050沿線有都良田村、木里村、柳甑村(從吉信鎮→千工坪鄉方向)。黃沙坪村、關田山村和都良田村的高爐坪位於國道G209沿線北側附近,其中黃沙坪村有2.5公里的水泥路與國道相連。其他行政村均有村道與縣道X050連線,交通條件均較為便利。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木里鄉地處縣域的第二級台階,最高海拔746m,最低海拔315m。岩溶(喀斯特)地貌發育,多山、多天坑和漏斗。丘狀中低山亞原呈夾峙狀矗立於南、北部。東南、西南以及中部向東延伸地帶屬低丘陵。西線、東線分布著高丘陵。東北部有少量低山。
以鄉政府駐地為中心的腹地和七蔸樹村以南,是第四紀鬆散堆積物發育而成的溶蝕平原。土壤以紅、黃色石灰土為主,中部和東部分布有少量滲育性水稻土。
全鄉屬石灰岩發育而成的地形地貌,海拔在700m以上的山,全鄉共有14座,主要分布在新桃村、黃沙坪村。知名的有馬龍坡(703.4m)、七個洞(627.0m)等。
共有大小溶洞30餘個,都良田村的涼風洞、穿洞,新桃的冰洞總洞長均在千米以上。本鄉溶洞普遍發育不夠。
氣候
木里鄉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由於南北兩部地勢較高,部分地區又處在溝谷之中,這就造成地勢差異。萬溶江村處在河谷,氣溫較鄉平均氣溫要浮動1℃,日照也相對偏短。
全鄉處於全國多雲中心區邊緣,年平均雲量在8成左右,年平均霧日27天,因此日照數偏少,年日照總數1349.5小時。
全鄉處於湘西低熱區,地勢相對低緩,年平均氣溫16.1℃。無霜期272天左右。木里鄉屬於縣內少雨區。年降雨量1089-1588mm。受全鄉地勢影響。冬季盛吹東北風,夏季盛吹西南風,表現為明顯的季風環流。
水文
流經木里鄉的河流共有三條,總長11km。從新桃村入境,由西而東經萬溶江村出境的萬溶江河共5.5km;源自黃沙坪村、關田山村境內的三里灣溪流向東北,總長3.5km;源自木里村流向西南的涵江,至柳甄村清水塘潛入地下,共2km。
地下水源豐富,大的地下潛流有3條。柳甄村的魚井、關田山村的柳叭、黃沙坪村鬼水井,三口湧泉,年平均涌流量都在720t以上。
自然資源
耕地
全鄉地形多樣,總面積5332.03公頃。其中山原約2656公頃,山地76.2公頃,丘陵2285公頃,平原249.7公頃,水域54.95公頃。全鄉土壤成土母質基本都是石灰岩,因海拔高度、坡度不同而形成不同土壤,東北-東-東南一線約占全鄉總面積四分之一的區域屬紅壤性土,其餘大部為黃色石灰土,面積約為2856.6公頃。零星分布在七都樹村、柳甲村的淹育性水稻土有約204公頃;分布於木里村、柳甄村等的滲育性水稻土約500多公頃;分布於關田山村、都良田村的瀦育性水稻土約有300多公頃,瀦育性土生產出的水稻飽滿而營養豐富,素有“奪西的梨(臘爾山梨子出名),高壩的泥”之說(高壩屬關田山村二組)。
森林植被
全鄉林業用地面積3578.5公頃,有林地面積184.2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2.4%,木材蓄積量3400立方米,2001年退耕還林50公頃。
草場資源 全鄉共有各灰草場10036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2.62%。其中山地草叢類669.4畝,占草場總面積的6.67%,疏林草叢類791.84畝,占7.89%,灌木灌叢類畝2413.66,占24.05%,林間草叢類3123.20畝,占31.12%,農隙地類1771.35畝,占17.65%。草場小塊分散,較大塊的主要分布在新桃村、官上坪村和萬溶江村。
生物
其它生物資源 近年來,人口膨脹,濫砍亂伐及燒炭得不到有效控制,農藥施放無度,濫捕濫獵嚴重,飛禽走獸在生態惡化的情況下劇減,水田溪溝里的自然繁衍的魚類數量銳減,以往生存在萬溶江村境內的大鯢(娃娃魚)也已瀕臨滅絕。
全鄉出露地層均為古生界的寒武系,大致分為三個縱帶,由東而西依次為:第一縱帶是寒武系中統熬溪組、花橋組;第二縱帶為寒武繫上統車夫組;第三縱帶為寒武繫上統比條組。全鄉地層共有兩個斷裂帶,第一條基本與北線萬溶江河谷吻合,第二條在東線基本與三里灣溪谷吻合。經地質勘探,全鄉有無煙煤、鑄型砂等多種可採礦資源,其中無煙煤礦已投入開採。
建置沿革
解放前屬維新鄉和敦仁鄉。解放初成立木里鄉。
1958年與千工坪鄉、兩頭羊鄉合併成立超美公社,
1961年分立木里分社。
1984年3月社改鄉,所轄大隊、生產隊更名為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
2001年全鄉共轄柳甑、木里、都良田、官上坪、黃沙坪、關田山、柳甲、萬溶江、新桃、七蔸樹等村民委員會10個,村民小組64個,自然村寨40個。
2005年鳳凰縣撤鄉並鎮改革,原木里鄉萬溶江村劃歸吉信鎮管轄,至今管轄9個行政村。
木里鄉人民政府駐地設在柳甄村。鄉黨委、政府、人大班子共9人。領導職位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鄉長、紀檢書記、武裝部長及兩名副鄉長,工會主席以及政協聯絡員。下設綜合辦公室、計畫生育辦公室、政法辦公室、民政辦公室、國土辦公室、共青團委員會、婦女聯合會。全鄉共有12個黨支部,黨員85名。
經濟建設
柳甄村作為基層政治小中心,歷史上曾有過農貿市場,解放後隨著吉信至麻沖公路的開通,一度興旺,集鎮建設也因此得到發展。1987年,鳳凰至臘爾山公路竣工,木里鄉在交通位置上發生了改變。處在鄰鄉的千工坪農貿市場興起後,這裡的農貿市場一蹶不振,雖經各屆鄉政府以及全鄉人民的大力倡辦,都無力實現再興,集鎮建設相對緩慢。
1978年至2001年,鄉政府以及各鄉直單位擴、改建設情況如下表:
農民進集鎮經商戶共有7戶,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
農業
1978年以前,木里鄉農業生產單一,以稻穀、玉米、紅薯生產為主,因為品種傳統,產量低。1978年以後,農村體制改革,稻菜輪作、稻蕎輪作開始得到推廣,花生、麥子等經濟作物在本鄉落戶,農村飢餓現狀得到緩解。隨著農村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1979年,前去海南制種的農民技術員帶回了優質稻種,改變了稻種單一、低產的局面;1986年,“雙兩大”栽培技術使農業生產由粗放型開始向集約型過渡。1981年,引進烤菸生產,邁開了農業生產走向經濟創收的步伐,20年來,“兩煙”生產使農民口袋裡有了錢,2000年,農民在鄉信用社的存款已達300多萬元。菸葉生產同時也為我鄉創下了可觀的稅收,僅在1996年,全鄉共收購烤菸120多萬斤,創稅40多萬元。1991年、1994年,鄉黨委、政府領導關田山、都良田村的幹部民眾搞“椪柑開發”,取得了良好效果,從些打響了山地經濟林木開發的第一炮,至2001年,據統計,我們已開發椪柑、獼猴桃、梨、李等經濟林1000多畝,已掛果出產的有300多畝。
木里鄉境內共有萬溶江村的小型水庫1座,庫容50萬M3以上,山塘4口,分布在黃沙坪村和木里村,庫容都在1500M3以下,溪壩5個,其中萬溶江1個,都良田1個,關田山2個,柳甄1個,蓄水量都在200M3左右。水庫、山塘和溪壩除了方便民眾洗衣洗菜,主要還利於灌溉,順灌農田面積達2760畝。
至2001年,全鄉共有提水機械133台,功率661.78KW,灌溉農田面積713畝。
交通郵電廣播
改革開放以來,木里鄉的交通、郵電、廣播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78年,全鄉僅有木里、都良田、柳甄、關田山4個村通公路。至2001年,全鄉除了黃沙坪、新桃2個村外,其餘4個村也都修了通村公路,關田山、柳甲、七都樹、萬溶江4個村還修了通組公路,總長達18公里。2000年,鄉政府駐地通程控電話,覆蓋面達柳甄、木里、關田山3個村,共安裝了71部電話。關田山和黃沙坪村還通了手機,全鄉共有手機25部。關田山村、柳甲村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開通了閉路電視和廣播,萬溶江村民眾自力更生也通了閉路電視,閉路電視用戶共有496戶,廣播用戶502戶。
教育
1978年以後,教育制度改革,教育被提上重要地位。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教育設施、辦學條件日益改善,民眾對教育的觀念走向最佳化,入學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幼兒教育從無到有,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近年來,各級扶貧工作隊下鄉,投資建造了6個“希望工程”學校,更是為全鄉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6年,省民委扶貧建成萬溶江國小。
1997年,縣財政局扶貧建成官上坪國小。
1998年,縣審計局扶貧建成七都樹國小。
1999年,廣州軍區扶貧在柳甲村建成“八一”希望國小。
2000年,廣州軍區扶貧在鄉政府駐地建成“八一”希望中學。
2001年,省新聞出版局扶貧建成關田山希望國小。
據2001年數據統計,近二十年來,全鄉共出中專生130以上,大專生53名,本科生8人,研究生以上3人。
衛生
1967年設衛生院,共有病床2床,醫務人員2個。1991年改建,醫務人員增至5人。2001年分出防保組、醫療組,共有病床4床,醫務人員8個。每個村都配了防疫專乾,私人診所2個,醫務人員2個。
文化
木里鄉文化發展緩慢。鄉文化站於1986年成立,1999年撤消。
各村文化底蘊豐厚,各村各寨都有獅子隊。
木里村有業餘文藝演出隊,逢年過節活動頻繁。
黃沙坪村、木里村、都良田村等地保留著傳統的苗族織布刺繡等工藝。其中,黃沙坪村參與歐盟對華援助項目--“藍草”項目,苗家婦女們的手工刺繡工藝品在上海世博會展出,引起強烈反響,產品遠銷義大利、法國等地。
關田山村(關田山苗寨)風景秀美,瀟影、北影等製片公司曾在這裡為《湘女蕭蕭》、《湘西剿匪記》、《血色湘西》等多部電影、電視劇拍攝外景。
財政收入
木里鄉沒有農貿市場,財政收入主要靠徵收農業稅。雖然在1978-2001年期間,全鄉幹部民眾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廣辟財源,大種烤菸,為財政創下了可觀的特產稅,一度成為鄉財政的主要稅收來源,但隨著菸葉生產的下滑,鄉財政仍然以農業稅為主。農業稅的徵收也經歷了以下變遷。1979年又部分享受到窮隊減免,凡人平均實際口糧水平在400斤以下的生產隊,一概免徵農業稅,並且一定三年不變。1980年,湖南省又對民族自治地區的農業稅實行減半徵收,一定三年不變。1981年我縣因遭受特大旱災,全縣免徵農業稅。1984年起,國家確定對我縣連續五年免徵農業稅。在這種大環境下,全鄉徵收農業稅工作全面正式展開是從1989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