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譜

木棉譜

《木棉譜》是中國清朝乾隆(1736~1795)時關於上海棉紡織業及其歷史的專著。1935年曾被收入《上海掌故叢書》。《木棉譜》對中國植棉的歷史文獻作了匯總。書中詳述從棉種、播種到施肥、鋤草、套種、捉花(采棉花)的整套栽培技術。

作者褚華,字秋萼,號文洲,上海人,生平留意經濟名物和海隅鐵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棉譜
  • 外文名:Kapok Reister
  • 拼音:mumianpu
  • 作者褚華
mumianpu
《木棉譜》
Kapok Reister
木棉是沿用中國古代對棉花的稱謂。《木棉譜》記述了棉花初加工時一人腳踏軋車去除棉籽的操作。彈棉用5尺長木弓,弦線用5股粗弦,用彈槌擊弦,使棉花“散若雪,輕如煙”。紡紗用腳踏紡車,經緯紗在木錠上翻紡,每晝夜可紡1斤多。女工每人紡2錠很普遍,紡3~4錠是高手。如用鐵錠紡,紗極緊細而價亦貴。織機用2片綜的平織機。極細者為飛花布,即丁子布,產三林塘。還有斜紋布、方勝布。若染色,而以刀刮布有芒如氆氌者,為刮絨布。提花布有象眼文、綾文、雲雜文等,還有以絲為經、棉為緯的花綾布。書中還記述了染整工藝。染坊已有染藍、染紅、漂白、染雜色的分工。印花也有多色刮印花和縷空版的套色刷印花兩種不同工藝。軋光整理的踹布坊所使用的元寶碾石重千斤,一人足踏兩端,往來施轉,則布緊薄而有光澤。《木棉譜》雖記載了上海地區的棉紡織生產情況,但多是根據傳說彙編。如句容式軋棉車1人可當4人用,江西樂安人能用5隻紡錠,一手握5根棉條同時紡5根紗等記載,實際是加拈而非紡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