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皮,中藥名。為木棉科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的樹皮。分布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灣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泄瀉,痢疾,慢性胃炎,胃潰瘍,崩漏下血,瘡癤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木棉皮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錦葵目
- 科:木棉科
- 屬:木棉屬
- 種:木棉
- 分布區域: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灣等地
- 採集時間:全年
- 貯藏: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性,生長環境,鑑別,一、藥材性狀,二、飲片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辛、苦,性涼。
歸經
歸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泄瀉,痢疾,慢性胃炎,胃潰瘍,崩漏下血,瘡癤腫痛。
相關配伍
1、治癤瘡,跌打癆傷:木棉樹皮搗爛外敷。(《雲南中草藥選》)
2、治胃痛:木棉樹皮1150g,瘦豬肉150g,加5kg水,煮7-8小時,濃煎至1碗,每日1次,若連服1星期後,覺痛苦漸減,應繼續服到痊癒為止,不可間斷。(《抗癌本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剝取樹皮,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稍泡後洗淨,潤透,切絲,乾燥。
形態特性
木棉又名:英雄樹、紅棉、斑芒棉、斑芒樹。落葉大喬木,高可達25米,樹皮灰白色,幼樹的樹幹通常有圓錐狀的粗刺;分枝平展。掌狀複葉,小葉5-7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16厘米,寬3.5-5.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闊或漸狹,全緣,兩面均無毛,羽狀側脈15-17對,上舉,其間有1條較細的2級側脈,網脈極細密,二面微凸起;葉柄長10-20厘米;小葉柄長1.5-4厘米;托葉小。花單生枝頂葉腋,通常紅色,有時橙紅色,直徑約10厘米;萼杯狀,長2-3厘米,外面無毛,內面密被淡黃色短絹毛,萼齒3-5,半圓形,高1.5厘米,寬2.3厘米,花瓣肉質,倒卵狀長圓形,長8-10厘米,寬3-4厘米,二面被星狀柔毛,但內面較疏;雄蕊管短,花絲較粗,基部粗,向上漸細,內輪部分花絲上部分2叉,中間10枚雄蕊較短,不分叉,外輪雄蕊多數,集成5束,每束花絲10枚以上,較長;花柱長於雄蕊。蒴果長圓形,鈍,長10-15厘米,粗4.5-5厘米,密被灰白色長柔毛和星狀柔毛;種子多數,倒卵形,光滑。花期3-4月,果夏季成熟。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400-1700m以下的乾熱河谷、稀疏草原、雨林溝谷、低山,次生林中及村邊、路旁。分布於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灣等地。
鑑別
一、藥材性狀
樹皮條片狀或捲筒狀,長5-6cm,寬2-3cm,厚0.3-1.5cm。外表灰黃棕色或紅棕色,粗糙,密生橢圓形釘刺,乳頭狀微凸,釘刺上有層紋,不易剝落,有時刺尖被磨去,內表面紅棕色,有縱向紋理。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狀。有微弱香氣,味淡。
二、飲片性狀
本品為絲片狀,寬約5mm。余參見“藥材性狀”項。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鎮痛作用。
3、其他作用,木棉皮提取物對乙醯膽鹼所致的迴腸痙攣性收縮有拮抗作用。能減輕由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組織脂肪變性、氣球樣變性、肝細胞壞死等肝損傷。
4、毒性,無毒。
相關論述
《本草求原》:“治跌打,大瘡,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