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雲帶變化,是太陽系中的木星所特有的天文學現象。在2007年3月25日到6月5日期間,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大視場-行星攝象機拍攝到木星的雲帶紋出現彩色變化,亮帶變暗為暗紋,暗紋增亮而轉變為亮帶,雲特徵在形狀和大小都發生很快的?>劇烈變化。 這次哈勃望遠鏡取得了高質量清晰像,可以幫助天文學家了解這樣的全球大轉變是怎樣進行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星雲帶變化
- 自轉周期:9小時55分29.710秒
- 形成:遇到大氣擾動
- 特徵:由白轉變為棕色
- 出現時間:2007年3月25日到6月5日期間
- 發現人:哈勃
簡介,變化的形成,變化特徵,
簡介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甚至用小型天文都可以看到它的雲彩靚麗而規則的亮帶和暗紋,如果時間恰當,還可看到維持300多年的大紅斑。最近,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銳敏“千里眼”看到,木星的雲正在經歷前所未見的驚人變化。
在2007年3月25日到6月5日期間,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大視場-行星攝象機拍攝到木星的雲帶紋出現彩色變化,亮帶變暗為暗紋,暗紋增亮而轉變為亮帶,雲特徵在形狀和大小都發生很快的劇烈變化。
木星不僅其質量為地球的31707倍,其直徑為地球的11.2倍,故有“巨行星”之稱,而且木星的很多性質也跟地球大不一樣。木星有濃厚多雲的大氣,以致至今還不很了解大氣下面的表層情況,較公認的是表層是液態分子氫的,內部深處是高壓下呈現金屬性質的液態“金屬相氫”中間層,再下面是岩石及凍的固態星核。木星不是象地球那樣的“剛體”式自轉,而是“表面”赤道區快(自轉周期為9 小時50分30.003秒),向高緯區減慢(自轉周期為9小時55分40.632秒),而內部自轉周期為9小時55分29.710秒的“較差”自轉。飛船從近距攝像揭示,木星大氣中有錯綜複雜的運動,在1000公里以下尺度上運動似乎極其紊亂,但分析結果表明,紊亂中也相當有秩序。木星大氣中的風、因而雲的亮帶和暗紋主要是平行於赤道的(即東-西向的)。亮帶相應於氣流上升,暗紋相應於氣流下降。當反向流動相互作用時,就出現風暴和湍流旋渦。
變化的形成
木星的紊亂湍流雲在遇到大氣擾動時就總是變化的。但最近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像揭示,木星赤道區的雲在彩色和大小是都發生很快的劇烈轉變,導致木星全球“面貌”變化。
變化特徵
雲的亮帶因含不同彩色物質而呈現多種顏色,尤其顯著的是黃、橙、白。在左面的像上,顯示赤道上空的白雲窄亮帶,位於大氣高層;在右面的像上,此帶已由白轉變為棕色,表明雲已沉降到大氣深層。整個亮帶似乎跟下面合併了。
在赤道上空的同一雲亮帶中,左面像的小旋渦變為右面的較大的類波狀特徵,主導該帶的是一條蛇狀暗紋。這個蛇狀結構實際上是雲蓋的一個小撕裂,讓天文學家看到大氣深處。
赤道區下面,左像上的淺棕色上下‘鯊魚翅’到右像上已消失;替代的是淺棕色舌狀雲,下面有白色旋渦流。
這些全球大變化在以前也曾見過,但沒有哈勃望遠鏡所攝像這樣清晰。在上世紀80年代,天文學家用地面望遠鏡頭一次“獵取”木星大氣的劇烈轉變。在在上世紀90年代,哈勃望遠鏡升空後,見到另一次大擾動,但是,也沒有分辨精細情況。這次哈勃望遠鏡取得了高質量清晰像,幫助天文學家了解這樣全球大轉變是怎樣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