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子保羅》是德國作家施托姆創作的中篇小說,1874年發表。《木偶戲子保羅》通過主人公講故事敘述自己的愛情經歷,從現在倒敘到過去。
小說在一定程度上批評了當時社會對藝人的歧視,藝人縱有很高技藝也難免一生潦倒,地位低下。小說還反映了小城小鎮的視野褊狹、閉塞落後,讚美不計較社會職業而追求純真愛情的婚姻。儘管這一作品的結局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作品仍蒙著一層淡淡的哀傷色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木偶戲子保羅
- 外文名稱:Pole Poppenspieler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作者:【德】特奧多·施托姆
- 發表時間:1874年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保羅小時很愛看木偶戲。一天,鎮上來了一個家庭木偶戲班。在一個偶然的場合,小保羅幫助木偶戲班的小女孩去買花布給木偶做衣裳,從此結識了這個家庭戲班。一次,小保羅弄壞了一個木偶.差一點使演出出洋相。事後小保羅與小女孩怕父親責罵,雙雙躲藏起來,經過一番搜尋才被雙方的家長發現。保羅的父親本來就是機械師,便幫助修好了弄壞的木偶。此後兩家結識並互有往來。可是好景不長,浪跡江湖的戲班了不能久留一地.這對小情侶也只得含淚告別。保羅成年後到外地學藝。竟在異鄉與兒時的女友重逢。保羅不免舊情復燃,決意與她結婚,可是當時的藝人是受人鄙視的,因此一個手工藝師傅與一個藝人之女結婚有失體面。但保羅不怕鄉人閒話,堅持要與她結婚。保羅回鄉後,甚至村裡的小女孩也嘲笑保羅娶了一個女藝人。保羅的岳父一氣之下變賣了所有木偶,不再操此營生。不久,岳父死了,後來他們生了一個兒子,保羅把故事講到這裡,聽故事的人方知道,那女藝人不是別人,正是保羅現在的妻子。
創作背景
1848年革命失敗後,普魯士容克貴族和大資產階級的聯盟專政對一切進步力量採取了高壓政策,再加上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和悲觀主義哲學的影響,德國知識分子中很多人因而悲觀失望,喪失了早先的鬥志和政治熱情。他們中有的人轉而和現實妥協,支持資產階級和貴族的同盟,多數人則對當時貧乏落後、黑暗的現實感到憤懣,但他們由於沒有勇氣和力量對它進行鬥爭,因此就只有逃避現實。這種情況反映在文學上,便是40年代革命高潮中達到頂點的民主主義傳統的中斷,和脫離時代、迥避社會問題的文學流行一時。《木偶戲子保羅》是這時期的優秀作品。
作品鑑賞
在《木偶戲子保羅》這個作品裡,作者以委婉動人的筆觸塑造了兩個天真爛漫、兩小無猜的孩子的形象,他們幼時建立的友誼後來發展成為真摯的愛情,最終兩人結為眷屬,作者在這裡歌頌了純潔、高尚的愛情戰勝了市民社會的因循守舊和庸俗偏狹。與此同時作者還刻劃了一個木偶戲藝人的精湛技藝、流浪生涯以及他的不公平的遭遇。小說給人的感受是,即使是絕技藝人,在那樣的社會裡他們的命運也是悲慘的,他們的社會地位低下,一生潦倒,等待著他們的是嘲笑、鄙視和牢獄。
作者簡介
特奧多·施托姆(1817—1888),德國小說家、詩人,生於德國北部當時屬丹麥的胡蘇姆。由於反對丹麥的統治,常年流亡在波茨坦。1864年丹麥戰敗後才重返故里。由於受浪漫主義作家的影響較深,所以抒情性成為其創作的特徵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最早從蒐集德國民歌開始,因此受到很大影響,作品大多形式樸素格調清新,感情真摯,意境優美。語言富音樂性。他的詩從內容上看,主要寫北德家鄉的自然景色和愛情,此外,詩人還希一些歌頌自由、保衛德意志家園不受異族統治的愛國主義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