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擲柶遊戲

朝鮮族擲柶遊戲是一種朝鮮族傳統的民族民俗遊戲,該項目已被黑龍江省五常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列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1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批次為省級第4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鮮族擲柶遊戲
  • 活動類型:民俗活動
  • 遊戲人數:2人或2人以上
  • 項目分類:傳統競技活動
  • 傳承人:金善香 
  • 認證級別:省級
遊戲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

遊戲簡介

擲柶遊戲是朝鮮族特有的一種傳統遊戲,又稱“擲柶”或“柶戱”。朝鮮族先民們以“擲柶”方式占卜問天來求得來年的好收成,後來慢慢演變成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遊戲。擲柶的器具簡便,由棋盤(也叫馬田)、骰子、棋子(由4個刻註標記的扁豆或4根長約20厘米-30厘米的半圓木塊製成)。參加遊戲的人數為2人或2人以上,分甲乙兩組後編號順序後進行。每伙按逆時針方向安順序輪流擲骰,每伙按擲骰所得分數在“馬田”上分別擺上4個棋子,從起點開始往終點運行。最後在棋盤上先走完的一組獲勝。

歷史淵源

在公元六世紀隋唐時期,我國東北地區包括吉林通化、吉安一帶大量居住著朝鮮族人。朝鮮族先民能歌善舞,一直以種植農作物為生,主要種植水稻、穀子等農作物。多少年來一直盛行著春天播種以前,以擲柶方式占卜問天,求得來年收成好,而擲柶選擇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通過擲柶來預測當年收成的好壞,並一直流傳下來。在瀋陽市朝鮮族聚居地區,50歲以上的朝鮮族老人都會玩,而且都愛玩。在省、市組織朝鮮族民俗節時,把傳統擲柶遊戲作為比賽項目來進行。

基本內容

擲柶遊戲活動的用具由四根半圓形木條、“棋盤”、四個不同形狀或不同顏色的“棋子兒”組成。木條的背面塗上土黃色或黑色的顏色,平面為淡黃色或白色,四個木條中在一個木條的平面上塗個紅點。擲柶遊戲在兩人之間或三人之間進行,也可以組成兩個隊或三個隊進行。首先有一方隊員雙手抓起四個木條擲到地面,根據木條朝向決定 “子兒”運走的步數。如果一個木條平面朝上叫“豬”,前進上步,唯獨帶紅點的平面朝上,叫“後退豬”,當然後退一步;兩個平面朝上叫“狗”,前進兩步;三個平面朝上叫“羊”,前進三步;四個平面朝上叫“牛”,前進四步,擲者還可繼續擲;四木條全臥(平面朝下)叫“馬”,前進五步,還可繼續擲。每當自己隊的隊員擲出 “牛”或“馬”,全隊的人歡欣鼓舞,手舞足蹈。走“子兒”過程中,恰好走到對方“子兒”的位置上,可以“吃掉”對方的“子兒”,擲者還可以繼續擲。這種遊戲始終使參賽者充滿喜悅和興奮,人人都喜歡擲柶遊戲,因此流傳至今仍是朝鮮族最為喜愛的遊戲活動。就這樣,人們把這種預測收成的活動,逐漸演變成有規則、帶有競技內容的擲柶遊戲比賽活動。

基本特徵

擲柶比賽是朝鮮族民眾喜聞樂見的一項融文化、體育、遊戲於一體的民俗活動,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比賽時,4根約20厘米長、塗成紅白兩色刻有標記的短木棒尤茨,往棋盤上一扔,決定行走步數,然後通過路徑的選擇,以最短時間到達目的地的一方獲勝。擲柶比賽的舉辦傳承與保護了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了民族團結和進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