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地村

米甸鎮三家村委會朝陽地村隸屬於米甸鎮三家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米甸鎮北邊,距離三家村委會1.00 公里,距離米甸鎮2.50公里,國土面積1.67平方公里,海拔1,900.00米,年平均氣溫15.40 ℃,年降水量82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82.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8畝;有林地1,48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8戶,有鄉村人口439人,其中農業人口429人,勞動力28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6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0.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529.00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朝陽地村
  • 面積:1.67平方公里
  • 海拔:1,900.00米
  • 年平均氣溫:15.40 ℃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82.00畝(其中:田245.00畝,地137.00畝),人均耕地0.8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48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31.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4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00畝,其中養殖面積8.00畝; 其他面積62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電視五通,全村有118戶通自來水,有2.5戶飲用井水。有118戶通電,有9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100%和 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3戶(分別占總數的53%和3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3輛,機車3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61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45.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7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0.9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7.00萬元,占總收入的24.7%;畜牧業收入21.00萬元,占總收入的9.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2頭,肉牛7頭,肉羊62頭);漁業收入1.00萬元,占總收入的0.43%;林業收入1.30萬元,占總收入的0.56%;第二、三產業收入150.60萬元,占總收入的65.2%;工資性收入14.00萬元,占總收入的0.06%。農民人均純收入1,52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1人(占勞動力的14%),在省內務工26人,到省外務工1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蠶桑,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蠶桑、烤菸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3.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8.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8戶,共鄉村人口439人,其中男性214人,女性225人。其中農業人口429人,勞動力28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96人,參合率90 %;享受低保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5公里。該村現人畜混居的農戶有114戶,占農戶總數的96.6%。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三家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米甸中學。該村距離中學1.50公里,是村完小所在地。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7 人,其中小學生38人,中學生19人。
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豐富了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朝陽地村位於三家村委會北邊,距離村委會1公里,因坐落於陽光日照向陽的地帶,而故名"朝陽地",該村居住漢族,也居周、張、洪等姓,人才輩出。至今有1000多年的居住歷史。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7.6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43萬元,有固定資產1.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4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20人,黨員中男黨員17 人,女黨員3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有團員2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產業結構發展單一。
2.村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科技意識不強。
3.村民經濟來源單一,收入較低,科技意識不強。
4.傳統生產觀念制約,生產效益較低。
5.村民集體觀念削弱,集體公益事業建設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展多種經營的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2.加強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提高科技意識水平。
3.繼續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注重發展烤菸、蠶桑、泡核桃等產業。
4.發展以生豬、山羊、家禽為主的畜牧養殖產業。
5.克服傳統的生產觀念,提高科技興農,推進生產發展。
6.加強集體觀念,大力開展集體公益事業建設。
7.加大宣傳力度,大量輸出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