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獎由美國的科幻小說研究會設立。專門獎勵個別科幻研究者在科幻小說研究領域所作努力,及為推動科幻小說發展所作貢獻。由J.O.巴利的探索性作品《時空朝聖者》一書而得名。國際朝聖獎在1951——1955年和1957年被頒發。國際朝聖獎每年獎勵給最佳科幻或奇幻書籍和最佳非小說類令科幻讀者感興趣的書籍。國際朝聖獎由一個國際科幻愛好者和專業人員的評審小組評出;五十年代早期評審小組成員之一甚至是一位瑞典人,因此這些人真正專注於從所有作品中作出判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聖獎
- 外文名:The Pilgrim Award
機構簡介,優秀獲獎,
機構簡介
天主教徒朝拜聖地的宗教活動。天主教有許多關於聖地的傳說,如耶穌誕生、受難及復活之地伯利恆與耶路撒冷,使徒保羅和彼得殉難之地羅馬,及各地的聖徒墓地紀念地等。天主教徒認為可通過朝聖祈福,贖罪。新教徒亦有訪問造謁宗教紀念地之舉,但不以為這些紀念地有神效,也不舉行朝拜活動。
基督徒為了證明他們的虔誠,會到羅馬、聖地牙哥的康普提拉甚至耶路撒冷朝聖。 朝聖者到聖地牙哥的康普提拉時,會穿上縫有海扇殼的衣服作為區別的標誌。朝聖獎(The Pilgrim Award)創辦於1970年,獎勵給終生為科幻和奇幻文學做出貢獻的人士。托馬斯·D·格拉爾森獎(The Thomas D. Clareson Award)獎勵給在科幻教學與研究、編輯、評論、社論作品、出版、組織會議、指導等方面有突出服務性活動的人士。
優秀獲獎
詹姆斯·岡恩
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1923年誕生在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二次大戰期間曾在美國海軍服役,任少尉軍官。戰
後,他進入堪薩斯州的堪薩斯大學學習,1947年獲新聞專業學士學位,1951年獲英語碩士學位。畢業後,他先在母校和西北大學從事戲劇工作,又在一家平裝本書籍出版社任編輯。但他大部分時間是在母校工作,先擔任校友雜誌的編輯,後又任大學公關部主任的助理。
1970年,他開始擔任教學工作,主講小說寫作和科幻小說,1974年升為教授,1993年退休。期間,他獲拜倫·考德威爾·史密斯獎,表彰他在文學上的成就,獲埃德華·格里爾獎,表彰他在教學上的成就。2006年獲美國科幻奇幻協會大師獎。 岡恩的科幻創作生涯始於1949年。那年,他的處女作<通訊系統>在《驚人故事》上發表,用的是筆名埃德溫·詹姆斯。
1952年,在發表了10篇小說之後,他才開始用真名發表作品。岡恩擅長短篇小說的創作。即使是他的長篇小說,讀來也似短篇小說的組合。
至今,他已發表80多則故事,出版了19本書,包括短篇、中篇和長篇。他的主要作品有《這個堡壘世界》(1955年)、《星際橋樑》(1955年)、《空間站》(1958年)、《快樂製造者》(1961年)、 <長生不老的人> (1962年)、《傾聽者》(1972年)、《校園》(1977年)和《危機》(1986年)等。除小說創作之外,岡恩的評論和學術專著也為他贏得了不少榮譽:1976年榮獲美國科幻小說研究會頒發的“朝聖獎”,同年又因《交替世界:圖文式科幻史》獲特別雨果獎,1983年因《艾薩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說的基地》獲雨果獎,1992年獲伊頓終身成就獎。
作為編輯,他的主要成就是《科幻之路》四卷(1977~1982年)和《科幻小說新百科全書》(1988年)。《科幻之路》集中了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作,系統地介紹了科幻的性質、發展、演變及其名家名作,是科幻愛好者的必讀之書。《科幻小說新百科全書》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工具書,尤其收集了大量的科幻電影資料。它體現了科幻界內部的觀點和認識,反映了最新的時代內容。
岡恩熱心推動科幻小說的發展,參與許多科幻活動。他曾任美國科幻作家協會主席(1971~1972年)、美國科幻小說研究會主席(1980~1982年)。1979年以來,他一直擔任“約翰·坎貝爾紀念獎”評獎委員會主席。該獎由專家組成評審,授給年度最佳長篇科幻小說。他經常應邀出席美國各地和世界各國的科幻小說年會,並應美國新聞署邀請,赴許多國家和地區演講,足跡遍及瑞典、丹麥、冰島、波蘭、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前蘇聯、日本、新加坡、中國大陸和台灣。每到一處,他總是滿懷熱情地介紹科幻小說。
布賴恩·奧爾迪斯
布賴恩·奧爾迪斯,英國著名科幻作家,有人稱他為“英國科幻小說的教父”。他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發表於1958年,以後每年都有科幻作品問世。他也是科幻小說評論家、編輯,曾獲得各種科幻小說獎、評論獎和編輯獎,包括雨果獎、星雲獎和坎貝爾獎等。英國科幻小說協會推選他為最受歡迎的英國科幻小說家。 布萊恩·埃爾迪斯在科幻小說界的創作聲望不同凡響。他的科幻小說創作生涯經歷了近20年的審校科幻小說(其中也包括許多非科幻小說)、編輯大量詩選、雜誌及其他著作。在此期間,他總是在追求、探索優秀的科幻小說。此後他創作了許多頗受英國廣大讀者歡迎的作品。自50年代以來他成為一位卓越的科幻小說家。他與J·G·巴拉德等同仁共同創辦《新世界》(NewWorld)雜誌,該雜誌是英國科幻雜誌<新漸> (NewWave)的一個組成部分。他為此與同仁共同聞名於世。這些作家通常運用非科幻、現代派的現實實驗手法,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布萊恩·埃爾迪斯正是一位善於把這種新手法引進科幻作品的作家。
布賴恩·奧爾迪斯1925年8月18日生於英國的諾爾福克郡的一座小城。他在一所寄宿學校度過了童年,後來上了國中。他所受的教僅此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年輕的奧爾迪斯應徵入伍,印度、緬甸和印度尼西亞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1948年奧爾迪斯退伍復員,回到英國,結婚生子。為了維持生計,他在牛津的一家書店找了一份工作。他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書籍,這為他以後的事業打下了基礎。他一方面抓緊從書中吸取知識,一方面開始試著寫作。不久他就開始在一家刊物上發表小說。
奧爾迪斯一開始寫的並不是科幻小說,但這些小說的發表給了他從事寫作的信心。與此同時,他通過美國進口刊物接觸了科幻小說,這些作品使他驚異並深深地吸引了他,於是科幻小說成了他創作內容的一部分。1954年奧爾迪斯發表了他的處女作,那是一篇名為<犯罪記錄>的短篇,發表在《科學幻想》雜誌上。
1957年,奧爾迪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短篇科幻小說集《太空、時間和納撒內爾》(Space,TimeandNathaniel),兩年後,他的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永不停止>(Non-Stop,1958)也順利出版。從此,他的科幻創作進入了成熟期,《溫室》(Hothouse,1962)、《可能性A的報告》(ReportonProbabilityA,1968)《解放了的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Unbound,1973)、《體制的敵人》(EnemiesoftheSystem,1978)、《赫利康尼亞的春天》(HelliconiaSpring,1982)、《記念日》(RemembranceDay,1993)等一系列優秀長篇科幻小說陸續出版。迄今為止,奧爾迪斯已發表二十餘部長篇科幻小說,幾乎每隔兩三年,就會有一部驚人之作。奧爾迪斯最近的一部長篇(與人合作)是今年4月出版的《白色火星》(WhiteofM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