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同官約瞻叔兄及楊仲博賞郡圃牡丹並遣酒代勸》是南宋時期所做的一首詞,作者是魏了翁。該詞是作者面對綻放的牡丹寫下的詞,表達了作者抱才不遇的抑鬱之情。
基本介紹
原文,作者,賞析,
原文
朝中措
玳筵綺席繡芙蓉。客意樂融融。吟罷風頭擺翠,醉餘日腳沉紅。
簡書絆我,賞心無托,笑口難逢。夢草閒眠暮雨,落花獨倚春風。
作者
魏了翁
(1178~1237) 字華父,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宋慶元五年進士,授簽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以親老乞補外任,出知嘉定府。後辭官,築室白鶴山下,授徒講學,稱鶴山先生。嘉定末,任起居郎。理宗朝,官直學士院,累擢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江淮京淮軍馬,曾上邊防十事。不久,召還。後改任湖南、浙東、福建安撫使。以資政殿學士、通奉大夫致仕。卒諡文靖,追贈秦國公。理學家、文學家。能詩詞,善屬文,其詞語意高曠,風格或清麗,或悲壯。著有《鶴山集》、 《九經要義》、 《古今考》、 《經史雜鈔》、 《師友雅言》等,詞有《鶴山長短句》。
賞析
上片首句描寫筵席的豐盛而精美,“玳”、“綺”、“繡芙蓉”都是席面裝飾,高妙華貴,形容的是筵席的至盛至精。設此筵席,意在賞郡圃中的牡丹(稱“郡圃”,當是任知州時事)。華筵而賞名花,在座諸公自然是其樂融融,因此次句寫“客意樂融融”。“吟罷”兩句,進一步寫賓客筵宴之樂。“擺翠”、“沉紅”,一是寫牡丹葉在清風中搖擺,翠綠欲滴,一是牡丹花在斜陽映照下甜潤緋紅。“沉紅”,既是寫花,又是寫“日腳”西沉,落霞夕照,從而表達出筵宴時間較長,與“醉餘”、“吟罷”相應。這兩句在表達感情方面,也能給人以由明快而至深沉的層次感。
“沉紅”一句,為下片的抒情奠定了感情的基調。這種對花設筵,其樂融融本是舊時士大夫的常事,詩詞中多有表現,在魏了翁的詞中也多有其例,所以這種題材沒有特別突出之處。
下片一反上片華筵美景其樂融融的情調,以獨特之筆,抒發作者自己身沉宦海、欲歸不能的厭倦心情。
魏了翁先後多次出任知州府,曾連續十七年不在朝中;他曾出任漢州(州治在雒縣,今四川廣漢)、眉州(今四川眉山)、瀘州(今屬四川)等地方長官。晚年又出任紹興府、福州知府,皆兼本路安撫使。因此公事繁劇,極費心力。因此下片開頭就說“簡書絆我”。“簡書”即公牘。“絆我”二字,已表現了作者對“簡書”的厭倦和欲脫不能的煩悶。在這種心情下,作者即使身處華筵賞名花“客意樂融融”的場合下,仍然是“賞心無托,笑口難逢”。然而,作者的心曲到底是什麼呢?
詞的結句,表明了作者的心志。即像“夢草”那樣閒眠於暮雨里,像落花那樣獨倚於春風之中。“夢草”,是神話中的一種草,這裡作者取用“夢草”“落花”,意象衰颯,取意消沉,詞境蒼涼,寓含自己的身世之感。作者的仕途是坎坷的。在他出仕期間,前有韓侂胄擅權,接著有史彌遠專政;而他又是一位敢於揭露時弊,欲以理學治國的人。所以屢受排斥,以致積憂成疾,數次上疏請求引退,可又偏偏得不到批准,因此非常苦悶。他的這種苦悶,在這首詞中得到了真實地表現。
魏了翁的這首詞,風格清曠,意境優美,清疏中流露出詞人淡淡的鬱悶、憂愁之感,猶如一杯濃茶微苦,卻很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