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是宋代詞人朱敦儒創作的一首詞,全詞表現了一種出塵曠達的悠閒境界。“筇杖”是全詞的一條貫串線,詞人緊緊抓住這一意象,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寄託其中、熔鑄其內,使主體意識得到了集中而充分的表達。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翻譯,原文注釋,白話翻譯,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先生筇杖是生涯①,挑月更擔花。把住都無憎愛②,放行總是煙霞③。
飄然攜去,旗亭問酒④,蕭寺尋茶⑤。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注釋翻譯
原文注釋
①先生:作者的自稱。 筇(qióng)杖:即竹杖。
②把住:控制住。
③放行:出行。
④旗亭:代指酒樓。
⑤蕭寺:佛寺。
白話翻譯
我每日裡攜杖雲遊四海為家,秋夜賞月,春日品花。逢人見事不再起憎愛之心,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大自然的山水雲霞。
飄飄然來去隨心所欲,有時到酒肆里打酒,有時到蕭寺里討茶。我就像一隻黃鸝棲飛不定,不知道明天又落到了誰家。
創作背景
靖康之難以前,朱敦儒寄情山水,放浪林泉,過著悠閒自得的隱逸生活。他早年樂於遊山玩水、性喜飲酒吟詩的閒散生活以及傲視王侯,不肯摧眉折腰的疏狂性格,因此作下此詞。
作品鑑賞
這首詞是朱敦儒的晚年之作,全詞表現了一種出塵曠達的悠閒境界。
“先生筇杖是生涯”,開頭一語是全詞意蘊的形象的總概括,“筇杖”,乃竹杖;“先生”,乃自謂。詞人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以“筇杖生涯”進行涵蓋,就表明他已無心於世事,完全寄情於自然山水之間。“挑月更擔花”寫出了山野風情之美與身在山野的愜意。以竹筇挑月、擔花既能令人想見他在花前月下悠然自得的神態,也可體味出詞人吟風弄月的情趣。“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二句仍是承“筇杖”的意象進行生髮,前句以“把住”筇杖作為眼前社會現實的象徵,詞人看透了世事的雲翻雨覆,對它們‘已無所謂愛憎可言,後句把倚杖而行作為他對生活的嚮往,他所行之處煙霞繚繞,不啻是他理想生涯的寄託。詞人在“筇杖”這一意象上該凝聚很多思想情感,寄寓了十分豐富的意蘊。
下闋仍承“竹筇”的意象進行放逸之情的抒發。“飄然攜去”之句就是寫他倚杖而行的處處蹤跡,他攜著它(筇杖)到“旗亭問酒”,到“蕭寺尋茶”,一“尋”一“問”暗示詞人生計的清寒,神情瀟灑落拓。結尾二句尤為妙筆,詞人比喻自己是一隻飛止無定的黃鸝,性之所至不知會飛到誰家,朱教懦晚年猶如此風趣詼諧,以活潑小巧的黃鸝自喻,表現作者有一顆天真的赤子之心。
名家點評
清 文學家 王鵬運:“憂時念亂,忠憤之致,觸感而生,擬之於詩,前似白樂天,後似陸務觀。”
作者簡介
朱敦儒(1081—1159),宋代詞人。字希真。洛陽人。靖康(宋欽宗年號,1126—1127)、建炎(宋高宗年號,1127—1130)間,屢召不起。公元1133年(紹興三年)以薦補右迪功郎,1135年(紹興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鴻臚少卿,秦檜死,依舊致仕。有詞三卷,名《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