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望謨名族中學創辦於民國35年(1946年)3月1日,名“望謨縣立初級中學”,1952年9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新建“貴州省望謨民族中學”,1959年招收高一學生,並將原設在紫雲中學的高二1個班25人遷來,學校開始步入完中。
1960年11月1日,啟用“貴州省望謨民族中學”新印章,遂成為完中。1978年8月,縣裡新建二中,望謨民族中學亦被稱為一中。
1981年9月省里批准我縣恢復,建立民族中學、國小五所,學校仍稱“貴州省望謨民族中學”簡稱民中或望中。 2014年7月8日,望謨縣民族中學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3000餘名師生搬入位於王母街道東岩村的新校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謨民族中學
- 英文名:WangMO National middle school
- 簡稱:望謨民中、一中
- 校訓:實、信、新、和
- 創辦時間:1946
- 所屬地區:貴州省望謨縣
- 類別:公立高中
- 學校類型:綜合
- 學校屬性:省重點高中
- 主要獎項:金州五四紅旗團委
貴州省特色文化學校
貴州省優秀校園文藝團隊
金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 - 現任校長:龍騰
- 知名校友:劉秀祥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辦學成果,文化傳統:,校園文化,校園環境:,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學校創辦於民國35年(1946年)3月1日,名“望謨縣立初級中學”,1952年9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新建“貴州省望謨民族中學”,1959年招收高一學生,並將原設在紫雲中學的高二1個班25人遷來,學校開始步入完中。1960年11月1日,啟用“貴州省望謨民族中學”新印章,遂成為完中。1978年8月,縣裡新建二中,望謨民族中學亦被稱為一中。1981年9月省里批准我縣恢復,建立民族中學、國小五所,學校仍稱“貴州省望謨民族中學”簡稱民中或望中。
望謨民族中學從建校至今,已經有62年的歷史。現占地面積55.4畝,校舍總面積22184平方米。現為我縣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師資最雄厚的學校。設有校長室、黨支部等八個處室,下設有語文、數學、外語、現代信息技術等11個教研組。現有微機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各兩個,生物實驗室一個,閱覽室、圖書室設施完善。
學校現有學生2450人、45個教學班。其中高中1933人,分34個教學班。專門開設有音樂、體育、美術特長班。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48人,其中高級教師28人,一級教師59人。各學科均有一批在全縣及至全州很有實力的優秀教師,2007年有10名高中教師被望謨縣人民政府評為骨幹教師。
我校現在正在大力改革、大膽創新、大步前進。每年都有來自農村的學生考上211重點大學或同批次省內外大學。為望謨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的合格人才。
望謨民族中學從建校至今,已經有62年的歷史。現占地面積55.4畝,校舍總面積22184平方米。現為我縣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師資最雄厚的學校。設有校長室、黨支部等八個處室,下設有語文、數學、外語、現代信息技術等11個教研組。現有微機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各兩個,生物實驗室一個,閱覽室、圖書室設施完善。
學校現有學生2450人、45個教學班。其中高中1933人,分34個教學班。專門開設有音樂、體育、美術特長班。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48人,其中高級教師28人,一級教師59人。各學科均有一批在全縣及至全州很有實力的優秀教師,2007年有10名高中教師被望謨縣人民政府評為骨幹教師。
我校現在正在大力改革、大膽創新、大步前進。每年都有來自農村的學生考上211重點大學或同批次省內外大學。為望謨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的合格人才。
7月8日,對於望謨縣民族中學的學生來說是個好日子,因為總投資1.8億元,占地面積268畝的新校區經1年多的建設,現已投入使用.今年秋季學期起,將有3000名學生進入全新的教學樓上課。
望謨民族中學新校區地點位於望謨縣城郊區東街,距離縣城約5公里,新校區建設是望謨縣2011年“6·06”災後重建教育重大工程項目之一,建築面積7.1萬多平方米,可容納高中生5000人。學校於2012年12月開工建設。經過1年多時間如火如荼的重建,一所嶄新的現代化、花園式、設施一流的學校拔地而起。
望謨縣民族中學的竣工投入使用,是望謨縣學校災後重建快速推進的一個縮影。
記者在望謨縣民族中學看到,一座嶄新的教學樓矗立在校園的一角,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生們上課用的桌椅板凳和老師教學用的講台和黑板已經擺放就緒。“新教學樓設施設備齊備,今年秋季學期所有的學生能安心在新教室里學習。”望謨縣政府副調研員、縣民族中學校長龍嬰介紹說。
望謨縣民族中學嶄新的教學樓、設計新穎的學生宿舍,處處透著現代感,大操場整理得很平,兩側還配備了單雙槓等各種體育器材,處處給人明亮、新穎之感。“學校的建設水平至少提前了20年,能抗八九級地震。如果發生地震,全校師生可在30秒鐘內疏散。”在望謨縣民族中學,龍嬰自豪地說。
“我還從沒見過這么修房子的,鋼筋量大,施工進度快,用的都是外地運來的商品混泥土喲!”一直參與建設的本地零工羅開華激動地說。
“望謨縣民族中學是全縣災後重點項目,目前所有建設全部完成,按契約要求完成向建國六十五周年獻禮是我們的目標。”望謨縣教育局長向遠方語出堅決。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望謨民族中學從建校至今,已經有62年的歷史。現占地面積55.4畝,校舍總面積22184平方米。現為我縣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師資最雄厚的學校。設有校長室、黨支部等八個處室,下設有語文、數學、外語、現代信息技術等11個教研組。現有微機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各兩個,生物實驗室一個,閱覽室、圖書室設施完善。
2014年7月8日,望謨縣民族中學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3000餘名師生搬入位於王母街道東岩村的新校區。
望謨縣民族中學始創於1946年,是全縣唯一一所獨立高中,現有學生3203人,教職工238人。由於學校原處地勢較低,屢遭洪水侵襲,同時,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學校原有規模已不能滿足教育發展需求。2013年,望謨縣整合災後重建項目和高中教育突破項目規劃新建了一所全寄宿制高中。
新校區位於望謨縣王母街道東岩村,距縣城約3公里,占地面積140789㎡,建築面積61373.84㎡,可容納學生5000人,2013年3月開工建設,實際總投資達1.8億元。學校建築內容包括教學樓三棟、科技實驗樓一棟、行政辦公樓一棟、男女生宿舍樓各一棟、學生食堂一棟、圖書館一棟、體育館一棟、教師公租房80套以及公共浴室、生活服務中心、配電房及公廁等標準化附屬設施,是一所標準化、現代化的全寄宿制高中。
各學科均有一批在全縣及至全州很有實力的優秀教師,2007年有10名高中教師被望謨縣人民政府評為骨幹教師。
我校現在正在大力改革、大膽創新、大步前進。每年都有來自農村的學生考上211重點大學或同批次省內外大學。為望謨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的合格人才。
我校現在正在大力改革、大膽創新、大步前進。每年都有來自農村的學生考上211重點大學或同批次省內外大學。為望謨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的合格人才。
貴州省望謨民族中學創建於1946年,至今已有69年歷史。老校區位於低洼地帶,2011年6月6日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災,教學樓和附屬設施遭受重大損失。同時,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學校原有規模已不能滿足教育發展需求。於是,縣委、縣政府把望謨民族中學新校區建設列為望謨縣2011年“6·06”災後重建教育重大工程項目之一。
在黨中央、省委、省人民政府、州委、州人民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心下,2013年整合災後重建項目、突破高中教育項目。開始新建了全寄宿制獨立高中——望謨縣民族中學。新校區位於距縣城約3公里的望謨街道辦事處東岩村,共投資近1.8億元,占地250餘畝,按5000名在校生示範性高中建設。校舍總建築面積為76269㎡,建有班班通標準化教室99個,建有三棟教學樓、男女學生宿舍各一棟、一棟行政辦公樓、教師公寓60套、公租房80套、一棟公共浴室、五層科技樓一棟(設有7個物理實驗室,7個化學實驗室,4個生物實驗室和其它培訓室),還建有四層綜合服務樓一棟,三層圖書館一棟,三層膳食中心一棟,三層體育館一棟。建有1個標準化足球場和400米塑膠環形跑道,19個室外籃球場(其中6個塑膠籃球場),3個塑膠排球場等,設施齊全,硬體一流。
2014年7月8日,望謨民族中學全體師生整體搬遷到期盼已久的新校區開始新的學習、生活。現有在校學生3611人,高一年級1291人,高二年級1189人,高三年級1131人,開設有69個教學班。學生總人數中,少數民族學生占85%。
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213人,其中專任教師188人,中國小高級教師職稱教師38人,中國小中級教師職稱教師64人。教師學歷整體合格率為98%。
辦學成果
學校榮譽
2013年11月,望謨民族中學新一屆校級領導班子成立。現有校黨委、校長室兩個校級領導機構,下設辦公室、校助室、德育處、教務處、教科處、總務處、學生資助中心和文安辦八個處室,還設有校工會、校團委等群團組織。
學校堅持“以德樹人,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內抓管理,外樹形象,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力爭讓學生家長都能實現對子女成龍成鳳的期盼,讓學生成為對祖國的有用之才、棟樑之才,從而逐步向質量型、升學型學校轉變。
學校先後獲得州先進團組織、省校務公開先進單位、省級“毒品預防專項教育先進學校”、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州級文明單位、縣委先進集體、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州親職教育先進集體、貴州省優秀校園文藝團隊、州級民族文化進校園項目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高考成績
新班子組建以來,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以有效課堂為抓手,以教研活動為載體,以教師在職培訓為助推力,大力提倡“教學成績和工作實績論成敗,定英雄”的質量觀念,一步一步夯實、築牢質量關。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
2014屆高考錄取600分以上2名,高考分數首次突破600分,錄取985工程大學2名,錄取211工程大學16名,一本共錄取18名,二本錄取114名,今年二本以上總共錄取132名,高考錄取人數首次突破百人大關,取得了兩項突破性進展。
2017年高考再創佳績。今年文化類本科上線435人,比去年上線的255人增加了70.6%,體育、藝術類上線202人,望謨民族中學本科總上線人數637人,占該校考生數的57.20%,上線人數居全州9市縣區排名第4名。
文化傳統:
數學與生活
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我們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繫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這一理論在新世紀(版)數學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於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通過反覆思考,我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繫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一、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低年級學生儘管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我就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低年級學生儘管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我就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1.借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學習數學
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拋出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繫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說:“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電閃”,“可能會颳風”,“可能會一直陰著天,不再有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著邊說邊演示:“同學剛才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過這一創設情境的導入,使學生對“可能性”這一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性,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讓學生聯繫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為“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2.結合生活經驗,在創設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都拿出來,一數有30個,拿著這么多硬幣不方便,於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爺爺來幫忙想辦法,老爺爺說這好辦,收了小明的30個1角硬幣,又給了小明3張1元錢,小明有點不高興,覺得有點吃虧。你們說小明拿30個1角硬幣換3張1元錢的紙幣虧不虧?為什麼?首先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學生將這30個硬幣一角一角地數,每10個1角放在一起,然後再告訴大家這10個1角就是1元,3個10個1角就是3元,所以30個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據學生的分析,再組織學生觀察已分好的硬幣,從中找規律:“看看元和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很快得出結論:“1元10角相等”,“10個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個1角”,“1元=10角”。
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的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創設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數學,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3.依託兒童生活事例,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
如在教“統計——最喜愛吃的水果”一課時,我在組織學生對生活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與統計的過程中,用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不同顏色積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塊積木代表一位同學最喜歡的水果。在搭積木的實踐活動中滲透統計的思想:積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誰搭得高,同樣在統計中也要用橫線表示相同的起點;誰搭的積木最高,表示喜歡那種水果的人數最多。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把統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生活化了。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儘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之中。特別是國小數學,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其特殊的套用價值,能活學還不夠,還應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1.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於生活
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特別是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在用。
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拋出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繫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說:“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電閃”,“可能會颳風”,“可能會一直陰著天,不再有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著邊說邊演示:“同學剛才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過這一創設情境的導入,使學生對“可能性”這一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性,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讓學生聯繫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為“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2.結合生活經驗,在創設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都拿出來,一數有30個,拿著這么多硬幣不方便,於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爺爺來幫忙想辦法,老爺爺說這好辦,收了小明的30個1角硬幣,又給了小明3張1元錢,小明有點不高興,覺得有點吃虧。你們說小明拿30個1角硬幣換3張1元錢的紙幣虧不虧?為什麼?首先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學生將這30個硬幣一角一角地數,每10個1角放在一起,然後再告訴大家這10個1角就是1元,3個10個1角就是3元,所以30個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據學生的分析,再組織學生觀察已分好的硬幣,從中找規律:“看看元和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很快得出結論:“1元10角相等”,“10個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個1角”,“1元=10角”。
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的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創設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數學,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3.依託兒童生活事例,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
如在教“統計——最喜愛吃的水果”一課時,我在組織學生對生活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與統計的過程中,用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不同顏色積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塊積木代表一位同學最喜歡的水果。在搭積木的實踐活動中滲透統計的思想:積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誰搭得高,同樣在統計中也要用橫線表示相同的起點;誰搭的積木最高,表示喜歡那種水果的人數最多。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把統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生活化了。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儘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之中。特別是國小數學,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其特殊的套用價值,能活學還不夠,還應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1.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於生活
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特別是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在用。
2.增強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
在現代社會裡做任何工作或者解決任何問題,為了提高效率,都要講究策略,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時,設計了這樣一道實踐練習題,“要過六一兒童節了,小明要為班裡的同學準備一個摸獎遊戲,其中準備了6個白球、2個黃球、3個綠球,設有三個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品有鉛筆、鉛筆盒、一個足球。現在小明要請同學們幫他設計一個摸球有獎遊戲規則,你能幫幫他嗎?”學生在看到題目後,經過討論都能確定摸到綠球為一等獎,摸到黃球為二等獎,摸到白球為三等獎;但在獎品的分配上出現了分歧,這時老師作為指導者告訴學生在獎品的分配上要考慮獎品的價錢,學生再次經過熱烈的討論,最後確定了摸球有獎遊戲規則。在這樣的實際運用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創造意識和策略意識有所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實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經驗 (解決)→ 數學問題 (獲得)→ 數學知識(解決) →實際問題”
旨在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並會把數學運用於實踐,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實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經驗 (解決)→ 數學問題 (獲得)→ 數學知識(解決) →實際問題”
旨在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並會把數學運用於實踐,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校園文化
辦學理念:以德樹人,質量立校
辦學宗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辦學目標:就是讓每個學生家長都能實現對子女成龍成鳳的期盼,讓學生成為對祖國的有用之材,棟樑之才。
校風:團結、勤奮、求實、創新、自立自強。
望中精神:不甘落後 、頑強拼搏 、奮發向上 、實現跨越。
校園環境:
新校區,建築風格獨特,樓群錯落有致,體現了綠色校園、人文校園的建築設計理念。徜徉其中,一幅幅栩栩如生、圖文並茂、形象生動的圖文景觀是學校一道靚麗的風景。校園內芳草如茵、花團錦簇,春天杜鵑、三角梅爭奇鬥豔,夏天新竹滿蓄幽涼,秋天丹桂含英吐蕊,冬天滿園的榕樹毅然翠綠,四季更迭,景色各異,生機勃勃,美不勝收。
地理位置:
2013年整合災後重建項目、突破高中教育項目。開始新建了全寄宿制獨立高中——望謨縣民族中學。新校區位於距縣城約3公里的望謨街道辦事處東岩村,共投資近1.8億元,占地250餘畝,按5000名在校生示範性高中建設。校舍總建築面積為76269㎡,建有班班通標準化教室99個,建有三棟教學樓、男女學生宿舍各一棟、一棟行政辦公樓、教師公寓60套、公租房80套、一棟公共浴室、五層科技樓一棟(設有7個物理實驗室,7個化學實驗室,4個生物實驗室和其它培訓室),還建有四層綜合服務樓一棟,三層圖書館一棟,三層膳食中心一棟,三層體育館一棟。建有1個標準化足球場和400米塑膠環形跑道,19個室外籃球場(其中6個塑膠籃球場),3個塑膠排球場等,設施齊全,硬體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