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川集:哲學與思想史研究學記》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川集:哲學與思想史研究學記
- 作者:何俊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134104
- 定價:82 元
《望川集:哲學與思想史研究學記》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望川集:哲學與思想史研究學記》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何俊記錄向師長問學求教以及自己學習研究心得的文集。全書共分為五編:問學記、進學編、積學初集、積學續集、積學三集,記錄了徐規、余英時...
《湯一介學記》是2015年3月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主編是雷原。內容簡介 本書是各界緬懷當代著名哲學家湯一介先生的文章精選集。湯一介(1927~2014),哲學大家湯用彤之子。1951年自北大哲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為北大哲學系資深教授。自小秉承家學,奉行“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家訓,孜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與...
說自己平生的志向是“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著有多部與關學相關的著作,並提出:宋明理學除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兩大派別外,還有以張橫渠、王浚川、王船山為代表的氣一元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姜國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葛榮晉,中國思想...
黃文山(1898~1988),原名天俊,字凌霜,筆名兼山,出生於廣東省台山縣。中國近代思想家、社會學家 1988年病逝於美國。 .人物生平 黃文山,廣東台山第四區洞鄉人,自幼聰穎。中學就讀於香江皇仁書院,畢業後升讀清華大學,後轉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21年北京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22年赴美留學,獲哥倫...
其中包括《厚黑學》、《厚黑原理》、《厚黑叢話》、《厚黑別論》、《社會問題之商榷》、《中國學術之趨勢》等篇章,收錄了張默生、林語堂、南懷瑾、柏楊等文化名流對李宗吾其人、其書的深度解讀,並配有精美的插圖和詳細的圖解,讓您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厚黑的思想精髓,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圖文並茂的“...
此外,離別詩也是曾鞏本人各個重要人生階段與思想狀態的真實記錄。教育貢獻 曾鞏的思想屬儒學體系,他贊同孔孟的哲學觀點,強調“仁”和“致誠”,認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虛心自省、正誠修身就能認識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對兼併政策,主張發展農業和廣開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時,以“仁”為懷。曾鞏在王安石變法...
學術思想 18世紀初,清朝的統治已趨穩定,經濟逐漸恢復,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漸漸緩和,思想界、學術界也處在從清初務實經世而反對空談的學術思想和學術作風,轉為重視漢學及考據學。閻若璩可以說是清代漢學研究的先導。他的學術思想有如下特點:一、繼承了明末清初以顧炎武、黃宗羲為代表的清初學者反理學的思想傾向,...
以西洋哲學真善美三義言之,禮是善,樂是美,兼善與美斯真矣。《易》曰:“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華嚴》謂之一真法界,與《易》同旨。故謂求是乃為求真之啟示,當於理之謂是,理即是真,無別有真。《易》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義謂水之洊至,自涓流而匯為江海,順其...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因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他倡導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pian)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⑦ 夫:古漢語發語詞,文言助詞,指示代詞,相當於...
《任繼愈文集 》是2014年12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作者是任繼愈 著 。內容簡介 《任繼愈文集》將任繼愈先生一生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整理和總結,為後人學習與研究先生的思想提供系統性的學習與參考資料。共分八編:宗教學與科學無神論研究;中國哲學史研究;佛教研究;儒教研究;道教研究;論古籍整理;...
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禮記》全書用散文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
1924年又入康奈爾大學研究院攻讀作物育種學,1927年獲哲學博士,其博士論文為《小麥出穗遲早之遺傳》。在美國求學期間,沈宗瀚非常刻苦努力,他常說:“余在康大,得三種寶貴訓練,即精密的思考(心到)、勤練的雙手(手到)與敏銳的觀察(眼到),於我以後研究學問有益,做事處世亦有益。”沈宗瀚學成後於1927...
著有《東川詩草》《次梅集》《塞上草》《東川文集》《撫甘督楚疏稿》等,《南明宰相呂大器》一書,收錄了呂大器現存詩文、交遊詩文、序跋傳記、後人評述,呂氏家族文獻,呂泌詩文,呂大器年譜等,是第一部全面介紹和研究呂大器的專著。作品簡介 《南明宰相呂大器》,胡傳淮、陳名揚主編,現代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
一個成熟學人的書房便是他的精神發育史。閱讀經歷和閱讀視野往往能從書架上揣摸一二。書可以複製,而藏書的歷程則無法仿效。書的別類有著先生一如既往的嚴謹而端正。但即使如此,我還是發現隨處散插的書透著先生的隨意和不拘。語文教育類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其他諸如佛教典籍、文史哲學也占據著重要的席位。古典文學...
以上介紹並不全面,《呂氏春秋》的內容遠不止政治、軍事、教育、農業、音樂、養生這幾個方面,實際上還涉及哲學、文學、歷史、外交、德行以及天文地理、時令氣象、動植百物等各個領域,這裡不再詳述。就《呂氏春秋》的思想體系而言,歷來被視為“雜家”。不過,在很多學者眼裡,雜家並不成為先秦諸子中獨立的一家。...
何茲全:秦始皇焚書,是當時進步思想和反動思想鬥爭的結果,它所體現的是在政治上代表進步的人對代表反動的人的打擊。王充,東漢信仰儒學的哲學家:“秦雖無道,不燔諸子,諸子尺書,文篇具在,聖人之全經猶存。”鄭樵,宋代史學家:秦時未嘗廢儒學,秦時未嘗不用儒學與經學。“蕭何入鹹陽,收秦律令圖書,則秦亦...
補記熊十力先生之為人及彼此交遊之往事 回憶黃齊生先生 瑣談一則:美國馬歇爾將軍對我的印象 張公耀曾生平及家世 ——答近代史研究所信底稿 記李守常(大釗)先生事 記成都相士陳公篤 一個東方人的馬克思主義觀 從人類立場到無產階級立場 講解《禮記學記篇》的一段話 談生命的暫停 唐君毅哲學摘句 談樂天知命 儒家...
胡宏(1105年—1161年),字仁仲,崇安(今屬福建)人,南宋著名理學家,師事二程門人楊時及侯仲良,是二程的再傳弟子。以父(胡安國)蔭補右承務郎。力主抗金,不與秦檜交往,隱居湖南衡山二十餘年。是宋代理學中“開湖湘之學統”的人物。其哲學以性、道為最高範疇。著作有《知言》、《五峰集》等。紹興...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屬《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宋代學者將《中庸》從《禮記》中...
焦竑(1540年—1620年),字弱侯,號漪園,又號澹園,又號龍洞山農。生於江寧(今南京),祖籍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萬曆17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皇長子侍讀等職。他博覽群書、嚴謹治學,尤精於文史、哲學,為晚明傑出的思想家、藏書家、古音學家、文獻考據學家...
中國古代書院,都是以封建思想為指導,宣揚占據統治地位的儒家學說,因此以封建正統的經、史、子、集構成了書院藏書的主體。但書院中還包含著自由講學的成分。一些私人設立或地方設立的書院,熱衷於自由研究學問,在書院中實行自由講學和“講會”制度,教學方式多採取啟發誘導式,提倡學生自學,博覽群書,老師加強指導...
湘楚文化是湘文化與楚文化結合的產物,它們是延續中原文化的一種承襲與補充,這種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構成中國璀燦文明史的最基本的要件。 湘楚文化主要體現在哲學思想、文學藝術、史學、教育、民俗民風等五個方面。湘楚文化與荊楚文化、巴楚文化一樣,同屬楚文化的重要支脈,因承傳了楚文化的主旨並形成於遼闊富饒的...
執教書院的先後有講唯識論的熊十力、講德國哲學的張真如、講儒道名墨雜家諸子的黃離明,及講儒家思想與中國傳統政治的錢穆。直到晚年錢穆仍對此事津津樂道,並寫進回憶錄《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書院教學以自由講習與悉心體究為主,授課僅每周講習一個上午,另外四個半天安排學生向主講自由請益,請益者預告典學...
《環流》篇中闡明了“形名”之學的哲學基礎。《鶡冠子》還強調,自然規律是可以為人們認識的,《備知》篇開宗明義地說:“天高而可知,地大而可宰”,是企圖解釋宇宙的蓬勃朝氣的反映。《鶡冠子·環流》的宇宙生成模式“一→氣→意→圖→名→形→事→約→時→物”。關於《鶡冠子》的天文思想 《彝族天文學史...
從宋代開始,人性理論更是受到思想家們的特別關注。近代以來所有關於中國哲學的著作,幾乎都要涉及人性問題。本輯資料向人們展示的是,在古代儒者們的眼裡,人性乃是上天賦予的,不論是主張性善還是性惡還是別的什麼,在天賦人性這一問題上則沒有分歧。既然人性問題對於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希望這本...
5,保持活躍。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陸九淵曾說:“身體不運則病,精神不運則愚”。大腦就像肌肉,常鍛鍊能促進大腦發育。學一種新語言、一種樂器,或者玩玩智力遊戲都是保持大腦活躍的好辦法。6,不斷重複。重複得越多,記得越牢。可以心裡默念,也可以寫下來,找各種方法重複需要記住的內容 7,通過專業的記憶...
孔子哲學表達的這一方式有人稱之為“事件本體論”。如美國漢學家郝大維,在《孔子哲學思微》一書中指出:“孔子的哲學是事件的本體論,而不是實體的本體論。了解人類事件並不需要求助於‘質’、‘屬性’或‘特性’。因此,孔子更關心的是特定環境中特定的人的活動,而不是作為抽象道德的善的根本性質。”678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