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
濱水新城北至溈水河南至二環路
望城區委區政府先後組織編制了濱水新城概念規劃,以及水系保護利用、給排水、電力、綠地等專項規劃。位於湘江西岸的濱水新城核心區,擁有長達19公里的湘江岸線。望城區濱水新城管理委員會牽頭,於2010年8月進行了國際招標,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最終在方案評選中脫穎而出,承擔設計工作,並於2011年2月開始進行規劃編制。這個規劃範圍北至溈水河,西至金星大道、雷鋒大道,東至湘江西岸,南至二環路。
這樣一個3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形成“兩軸貫通、四區串聯,中心放射、四脈碧透”的功能結構。“兩軸”即水系軸和瀟湘大道綜合軸。“四區”即以斑馬湖東湖休閒公園、樅樹港湘江國際遊艇會、張家湖生態度假公園為依託布局的生態休閒度假社區;以馬橋河原生態濕地公園、黃金河道、奧特萊斯購物公園為依託布局的時尚創意生活社區;以大澤湖旅遊文化公園為依託布局的商務旅遊文化區;以月亮島文化主題公園、谷山森林公園為依託布局的新都市主義國際生活社區。另外,“中心放射、四脈碧透”,即沿大澤湖周邊區域建設商務旅遊文化區,以此為中心布局放射狀的軸線,聯繫其他區域。
水系
60%以上地塊臨水形成“水城格局” 規划水域面積4.26平方公里,占總用地面積的12.1%,略多於現狀水域面積,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新區良好的水環境特色。借鑑國外水城建設經驗,60%以上的地塊臨水,創造了各具風情特色的濱水住區。構築水街、遊艇會、文博館等水主題項目,描繪“沿江綠道、沿河畫廊、沿湖樂園”的水景特色。借鑑新加坡的經驗,規划水上遊覽線,設定水上觀光巴士、小型遊艇、畫舫船、水上的士、遊樂船、遊艇碼頭等,打造新城建設亮點。
綠化
“區域綠道”串聯起分散綠地 構建水繞綠環的多層次、立體化、網路式生態結構,形成八大公園、六類綠地,綠地面積10.61平方公里,占總用地面積的30%,遠遠超過國家規範“8%—15%”的標準。
引導從“區域綠地”走向“區域綠道”生態格局的轉型,使得分散的綠地通過區域綠道構成網路生態格局。谷山、烏山、麻潭山、觀音山等分散的綠地通過區域綠道構成網路生態格局。
交通
建腳踏車、水上遊覽等慢性交通
利用豐富的濱水資源,建設腳踏車、步行、水上遊覽等慢性交通體系。形成“三縱十一橫”的主幹路格線局,大澤湖中心區構建環形放射狀路網,規劃軌道交通4號線沿銀杉路、環湖路、金星北路、雷鋒大道設定。
引進BRT(即快速公交系統)、捷運等快速公交,其中瀟湘大道交通道對接長沙市交通道,擬建設成為湖南省首條BRT快速公交線路。軌道交通4號線及4A(支)線在此次規劃中明確了走向。
經濟
工業走廊+水岸經濟
謀劃濱水新城“工業走廊+水岸經濟”“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落實望城“建設新城”和“強工興園”戰略,推進望城新型城市化、新型工業化進程。
長達19公里的湘江岸線,沿江控制40米至100米的綠化景觀帶;公共建築、居住建築、開敞空間岸線比例控制為3:4:3,打造一條“藍色生活”與“金色產業”交織的水岸。
參照“光明城市”的理念,採取高強度、低密度的空間設計。例如大澤湖片區,面積1.5平方公里的湖區控制為城市生態公園,環湖則布置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群,其中400米的星城塔構成長沙的新地標;借鑑紐約等世界級城市小街坊、密路網的空間格局,塑造標誌性的現代化城市中心區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