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崗冶鐵遺址位於河南省魯山縣,是漢代遺址。
望城崗冶鐵遺址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400米 。2000年11月至2001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揭露面積2000多平方米,發現宋代燒瓦窯、漢代窯、漢代水井、漢代冶鐵高爐等遺址,出土冶鐵風管、鐵叉、鐵犁鏵等遺物,對研究漢代冶鐵史具有重要價值。
1963年6月,望城崗冶鐵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該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望城崗冶鐵遺址
- 級別批次: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所處時代:漢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
- 地理位置:河南省魯山縣
- 編號:Ⅰ-148
- 批准文號:國發〔2006〕19號
歷史沿革,文物遺存,遺址意義,遺址保護,
歷史沿革
2000年11月至2001年元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當地文物部門的協助下,對其進行考古發掘工作,揭露面積2000多平方米,發現完整宋代燒瓦窯一座,漢代完整窯兩座,漢代水井五座,漢代冶鐵高爐一座。還發現一條長40米、寬2米、深3米的人工水渠,冶鐵風管、鐵叉、鐵犁鏵等大量遺物。整個遺址年限是從西漢中期到期東漢末期200多年間從未中斷過冶鐵。
文物遺存
位於河南省魯山縣城南1公里崗地上,有三個爐渣崗相連。遺址內出露大量漢代冶鐵遺物,如煤渣、爐渣、紅燒土塊、礦石、木炭、灰生鐵塊,還有各種鑄造陶范、鐵范、泥范,如犁鏵范、鋤范等,對研究漢代冶鐵史具有一定價值。
在建設魯平大道時曾出土文物數千件,冶鐵遺址幾十處,望城崗村民都稱村後的那條崗為煤渣崗,恰當的說明了當時該處的爐渣殘餘量之大,在90年代該處地勢很高,隨著建設村路而地勢變低,但仍可看到爐渣之類的遺物。
遺址中部及偏西部位,發現有成排和單一約一間房基大小的燒結爐底。其紅燒土層層層重疊。農民在耕作中不斷發現冶鐵遺蹟,路溝邊崖曾露出半個小高爐結構,直徑2.3米,爐壁由帶砂質的耐火磚砌成。還發現大量的鏟范、钁范、犁鏵范等鑄造遺物,另有泥范、鐵范等。其中有帶“陽一”銘文的鏵范。
望城崗冶鐵遺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城西南望城崗村后土崗上,東起嚴家崗,西至賀樓村南,南至望城崗村。遺址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寬400米,總面積48萬平方米,有三個爐渣崗相連。遺址灰層最厚處達6米以上,地表散存著大量的礦石粉、青石、木炭、砂子、爐渣等,器物殘范、爐底等冶鐵、鑄鐵遺物隨處可見。
遺址中部及偏西部處,發現有成排和單一約一間房基大小的燒結爐底,其紅燒土層層層重疊。農民在耕作中不斷發現冶鐵遺蹟,路溝邊崖曾露出半個小高爐結構,直徑2.3米,爐壁由帶砂質的耐火磚砌成。還發現大量的鏟范、钁范、犁鏵范等鑄造遺物,另有泥范、鐵范等,其中有帶“陽一”銘文的鏵范。
遺址意義
該遺址是個集冶煉、鑄造和煉鋼為一體的大型工場,持續時間較長,具體工藝表現為採用選好的褐鐵礦在高爐中煉出生鐵,然後鑄成器物,存在脫碳制鋼的處理工藝,並且在冶煉時可能使用了煤炭作為燃料。
這座漢代冶鐵高爐目前占有四項全國第一:一是,國內也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最完整、最特別的橢圓高爐;二是,出鐵口與出渣口分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利用自然河流作動力向高爐內鼓風,可節省大量勞力;四是,首次發現了填料的工作檯,這種填料工作檯科學、合理,以前從未發現。
遺址保護
1963年6月,望城崗冶鐵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該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