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溪鎮

朗溪鎮

朗溪鎮位於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10公里。

1952年,增置朗溪區,區、鄉同駐一鎮,下轄朗溪、泡木、坪柳、合水、永義、張家壩6個鄉56個村1992年,撤區並鄉,以朗溪、泡木、坪柳、曾家4鄉轄地並人,置朗溪鎮,下轄朗溪、茂關、大堯、川岩、河西、昔蒲、三村、白沙、泡木、塘岸、鐵家、甘龍、坪陽、坪柳、屋基坪、打鐵坳、張家寨、祠堂18個村和朗溪居民委員會轄區面積74. 95平方公里。2005年,全鎮總人口 21 06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5, 0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朗溪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下轄地區:朗溪、茂關、大堯、川岩等18個村和朗溪居民委員會
  • 電話區號:0856
  • 郵政區碼:555206
  • 地理位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中部,距縣城10公里
  • 面積:70平方公里
  • 人口:11 066人(2015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三潮弄月,古剎回龍,羅漢盤雲等
  • 機場:銅仁鳳凰機場
  • 車牌代碼:貴D
歷史沿革,地理,現狀,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朗溪,古名朗水,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朗溪縣,為治所,屬敘州潭陽郡。
宋,畨人婺川縣,早在宋代就建立了印江第一個基層政權——朗溪蠻夷長官司,迄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元置朗溪洞官,領其地,隸婺川縣。
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置朗溪蠻夷長官司,為駐所,隸思南宣慰司。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改隸烏羅府。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廢烏羅府,改隸思南府,下分15洞到清道光年間,改屬朗溪司朗洞圖,轄10甲。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劃屬印江縣,置朗溪鄉,仍為駐所。
朗溪鎮現轄三個管理區,14個村(居)委會,1萬1千多人口,有國土面積70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土家族苗族聚居鎮。村寨多依山傍水,多茂林修竹,風光獨勝。桶子院、吊腳樓極具民族特色。
2015年3月18日,省政府批覆(黔府函[2015]50號)同意撤銷峨嶺鎮、新寨鄉,設定新的峨嶺街道、龍津街道、新寨鎮。朗溪鎮塘池村、張家村、川岩村、大堯村,纏溪鎮的楊柳塘村、曾家坳村、青槓林村和原峨嶺鎮城南社區、岩底村、坪興村、峨嶺村、同心村、普同村、峨嶺關村、原新寨鄉小雲村、大雲村、黔溪村、上槽村、小澤村劃歸峨嶺街道所轄,街道辦事處駐峨嶺村。

地理

朗溪鎮,為貴州省銅仁市印江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印江縣城東,集鎮中心距縣城11公里。2015年轄14個村,一個居委會,1萬1千多人,國土面積約70平方公里,是一個典型的土家族苗族聚居鎮。303省道,印---松線油路貫穿全境,朗溪-泡木-鐵家-甘龍-昔蒲環村公路已拉通,原18個行政村全部通公路,境內公路網路化格局形成。朗溪鎮境內峰巒疊秀,氣候宜人,民風淳樸,人傑地靈。得於梵淨山原始森林孕育,印江河一路叮咚不息,自北而南,穿鎮而過。集鎮上下,兩壩田畦,縱橫交錯,構成了獨特的田園風光。封火桶子、吊腳樓、高廂房等具有土家風情的建築以及“三潮弄月”、“古剎回龍”、“羅漢盤雲”、“飛燕銜書”、“犀牛垂釣”、“青雲朝霞”、“中流獅吼”、“萬卷推波”八大景點讓人神往。
朗溪鎮政府辦公樓朗溪鎮政府辦公樓

現狀

為縣城的“蔬菜基地”。林果更是朗溪一大支柱產業。朗溪鎮素有“柑橘之鄉”的美稱,水果多為柑橘。金錢橘、算盤柑、藥柑更是柑橘中的精品,清甜可口,嘴後留香。其次多為產梨、香抽、南方蘋果。南方蘋果在川岩、張家兩村更是形成了規模較大的蘋果園。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朗溪的生態畜牧業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張良萊茵鵝種鵝場,現存欄萊茵鵝種鵝近萬隻,孵化鵝苗4萬隻,出欄商品鵝2.5萬隻;在其帶動下形成了河西、張家萊茵鵝養殖小區。張家、川岩在今年規劃中形成了生態豬,優質肉牛養殖小區。現存欄牛86頭,豬637頭。在市場經濟的促進下,鄉鎮企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河西村乾川有全省聞明的梵淨山紫袍玉帶石工藝品加工廠;在張家村有投資上百萬的勇拓青磚廠;在孟關村有投資50萬的青磚廠;在朗溪集鎮還有鐵鍋廠等。
自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更是得到了飛躍的發展。朗溪中學百萬教學樓工程的竣工,坪柳國小義
教工程的落成,孟關希望國小的興建、朗溪國小改擴建工程的完善以及其他國小各類工程的投入使用,朗溪的基礎教育從此開闢了新篇章。今年在11所學校配置的遠程教育設備,更將推動學校和所在村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

經濟發展

該鎮的糧食作物兩壩、坪柳多以水稻為主,兩山多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烤菸和蔬菜為主。蔬菜主要銷往縣城。
2009年,縣委政府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在縣委、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依靠全鎮各族幹部民眾,團結一致,搶抓機遇,開拓創新,較好地完成了鎮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200萬元,增長6%,完成財政總收入561.66萬元,增長61%,糧食總產量7000噸,增長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410元,增長7%。全鎮呈現基礎夯實、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一)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夯實。協助縣局實施改造了貓口到甘龍經泡木至河西環村公路建設。積極爭取公益性崗位,聘請了養護工人和購置了相應的交通養護工具,對全鎮108公里的村級公路進行養護。完成了新增國債資金項目大堯和川岩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2400餘人的飲水安全。完成了張家、塘池片區安全飲水工程的進戶管道安裝和大堯至塘池“三小”工程整治任務。啟動了甘川安全飲水工程。實施了屋基坪村整村推進工程。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紮實推進。完成秋糧播種面積14690畝,興辦各類示範點6個,實現秋糧總產量4586.1噸,完成率達100%。落實烤菸種植面積1400畝,產量37.8萬斤,實現產值259萬元,創歷史新高,產值、產量均超額完成縣烤菸生產領導小組下達的生產考核任務。茶葉產業不斷壯大,完成茶葉定植1425畝,管護幼齡茶園850畝,管護率達95%以上。新建大戶型養殖小區1個,聯戶型養殖小區2個,燎原示範帶1個。三種類型共完成圈舍建設640間,其中新建452間,改造188間,共引進二元母豬184頭,良種公豬3頭,現存欄豬為7173頭。全面完成土地開發整治任務,共開發整治土地650畝。完成種植經濟林面積3490畝(補植補造900畝,新植2590畝),占任務的124.6%。
(三)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在城鎮建設方面:實施了集鎮美化亮化工程,硬化了集鎮農貿市場和政府大樓後院,新建垃圾池15個,增設了27個垃圾桶,安裝路燈27盞,新購置了垃圾清運車1輛,切實加強對集鎮街道環境衛生、擺攤設點、車輛亂停亂放進行有效整治,集鎮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場天經營秩序有效規範。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實施完成了張家村省級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和河西甘川縣級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的各項工作。基本完成了村級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工程。隨著新農村建設各項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村容村貌得到較大的改觀,人居生活環境有極大的改善。
(四)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完成財政總收入561.66萬元,其中:上級財政補助收入479.4萬元,本級一般預算收入82.26萬元。在本級財政收入中:地稅完成16.4萬元,占任務的124.24%;菸葉稅完成55.91萬元,占任務的114.57%;契稅完成1.44萬元,占任務的120%;耕地占用稅完成0.3萬元,占任務的3.75%;牲畜稅費統收完成2.31萬元,占任務的60.47%;其他收入完成5.9萬元,實現了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五)民生工作進一步改善。為確保符合政策規定的低收入民眾納入低保範圍,我鎮於4月份開展一次農村低保核查調整工作,著力解決弱勢群體和困難民眾基本生活問題。全年共發放城市、農村低保金及一次性生活補貼160.6萬元。按照程式和要求,初步完成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核查擴保工作。嚴格落實縣級下撥的涉農補貼專項資金,通過“一折通”方式向農民發放政策性補貼資金總計213萬元。全年向困難民眾共發放救助資金14.4萬元,切實解決民眾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完成農村危改造30戶,補助資金為25.2萬元。通過農村危房改造項目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無房戶、危房戶的生活住宿條件。
(六)穩定和諧局面進一步鞏固。認真開展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和防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成立了鎮綜治工作中心,高度重視民眾來信來訪,暢通民眾合理訴求渠道,妥善解決民眾合法訴求。依法處置群體性糾紛和突發事件,著力查處民眾反映強烈的治安案件,社會治安形勢穩定好轉。加強對公安工作的領導,派出所的整體活力得以增強,刑事案件破案率有較大提高。全年共排查矛盾糾紛103起,調處95起;發生治安案件36起,查處35起;刑事案件立案29起,偵破18起。深入推進平安創建工作,有序實施“五五”普法規劃,民眾法制意識進一步增強。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行動,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了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效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七)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紮實開展計畫生育工作,清理出生人口210人,時期出生率為9.78‰。常住人口生育160人,合符政策率為94.37%;流出半年以上出生50人,合符政策率為84%。完成手術229例,占任務240例的95.4%,其中上環109例,占任務110例的99%;結紮120例占任務130例的92.7%。以上綜合人口計生責任指標均達到年度目標要求。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師德師風得到進一步加強。完成了朗溪中學食堂、宿舍的擴建工程,教育教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在張家、塘池、塘岸、昔蒲4個村實施“村村通”工程,完成了鎮文廣站辦公樓建設,創建和完善了6個村級農家書屋,組建了2支民眾文化宣傳隊,農村民眾業餘文化生活得到豐富。新建了6個村衛生室,初步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的問題。全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診為5708人次,補償費用達148.7萬元,共收繳2010年參合金405480元,參合人數為202740人,應參合人數20901人,參合率達97%。另外,在林業、國土、供電、兵役、信用、郵政、工會、青年、婦女、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朗溪鎮有兩個新農村示範點,一個是張家村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一個是河西甘川縣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近年來,張家村和河西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珍惜發展機會,搶抓發展機遇,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夯實,兩村先後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環村公路和聯戶路硬化、環衛工程、農家書屋建設、土地整治、排灌溝渠及機耕道等工程,農業產業發展也逐步向科技化、專業化和規模化邁進村,其容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年在兩個村實施200幢土家民居建築和去年在河西甘川坪龍壩一帶建設的600畝桃園為下一步發展鄉村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的張家村和河西村以一幅“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美麗畫卷呈現在人們面前。
朗溪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田園風光,特色的生態果林,錯落有致的土家建築是梵淨山旅遊西線上一道亮麗的自然風景,她是一塊極具開發價值、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打造鄉村旅遊文化產業的寶地。

地圖信息

地址: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